APP下载

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2018-02-03李文艺

青年时代 2018年1期

李文艺

摘 要:学习文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表现为特定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与行为方式,而学习文化,从来源角度上来讲,则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学习文化具体来说,指的是教师以及学生对于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独特观念,对于教学策略方面的预期,对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这些观念预期和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反映。而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地区的不同外语学习文化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在教学方式上产生的作用而造成的。

关键词: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与融合

语言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想要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一定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既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又包括实践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合输出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和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外语教学方式的更新势不可挡。

一、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

1.以知识为中心的输入式教学

我国的外语学习中,有一个很大的学习特征,便是以知识为中心。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教材等多个方面都从种种细节表现出其对于知识的重视。教师在此过程中,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因此顺理成章的,其采用的一系列单词讲解、语法分析、例句翻译、阅读技巧传授、习题训练等教学方式,都是为传授知识而服务的。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非常重视知识的权威性、语言的规范性和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其制定的主要目的也在于传授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容易造成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而学生则相对应的成为了知识传授的载体,在课堂上将教师所要表达的知识全部吸收,在课堂外依靠记忆的方式,巩固和拓展老师课堂所讲。而在考试中,则要通过测验检测出自己一段时间内的知识掌握程度,而非实际的语言能力。这样便使得学生从根本上的学习目标发生转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和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沟通能力。而是为了学会知识,完成考试。

2.以教师为中心的输入式教学

我国的外语学习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学习特征,便是以教师为中心。受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的权威传授人,在讲解知识和课堂授课上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并且在课堂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并非是学生的引导者,而是代替学生完成了本应学生完成的工作,让学生在这种局势下只能被动的进行一些诸如记笔记、背诵知识、听课等不可以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作,在这样的学习状况下,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水平的高低可想而知。除此之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并且及时学生在这种状况下仍有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校方也无法提供很好的外部条件,使其能够进行外语交际,与外语沟通。

二、输出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

1.重视语言应用的输出式学习

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最根本的目的便是语言的应用。学生只有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在掌握某门外语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也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自身的不足,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学生调动语言知识和相关材料进行诱导和指示,要诱发学生,逐步适应社会需求,保证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目的的高度统一。从宏观上确保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的基本平衡。在这种环境之下学习,学生便会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在学习内容上,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教学目标,教师除了会在一些基础的詞汇,语法句型方面加强应用,在综合性输出方面要更加强调应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探讨式学习方法,在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协调配合当中,既能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课堂内容的掌握,又能在此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最重要的是,长期采用此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协作能力与交际能力大大增强,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2.将教材作为语言运用重要途径的输出式学习

以输出式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把教材作为语言运用的重要途径的。主要是指教材充当着语言运用的刺激物的角色,既要刺激学生的记忆活动、感官感受、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还要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提供全面的平台,为其提供交际对象、交际情景及交际场合等。

三、两种外语学习文化的融合

重视输入为主的外语文化学习和重视输出为主的外语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其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输入和输出,理论与实践, 知识与应用上的认识不同。对于输入为主和输出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前者为学习的基础与来源,后者为学习的实践与目的,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的融合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如果仅仅对学生进行输入式的教学,那么对于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来说,这样的学习环境会让其学习能力逐步退化,难以在实际需要加以运用时,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因此,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加入输出式教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知识与技能统一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与输出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各有其利弊,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完整性、先进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梦雪,唐文杰.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视角下试论大学英语学习文化的重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0):157-158+163.

[2]王闽汕.从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谈任务型教学[J].莆田学院学报,2006,(06):71-74+88.

[3]任如意.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焦作大学学报,2009,23(04):88-89.

[4]唐祥金.中西文化差异与文化学习[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4):71-75.

[5]卢珊珊.关于大学英语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