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管理初探
2018-02-03耿福萍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山东济南250002
耿福萍(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山东 济南 250002)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分属于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全省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地理范围介于北纬34°22.9′~38°24.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全境东西最长约700 km,南北最宽约420 km,陆地总面积15.79万km2。受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影响,山东省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其次为风力侵蚀,另外部分山区还存在滑坡、崩塌、泻溜等重力侵蚀。
1 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现状与管理模式
1.1 现 状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承担着水土保持第一手资料的采集、整汇编等任务。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于2011年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全省目前有水土保持监测点29处,包括2处水蚀观测场、3处控制站、16处径流场、1处风蚀监测点、7处利用水文站监测点,分布于山东省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代表山东省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侵蚀区,涵盖了国家、省、市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另外,山东水文站网按照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根据不同水文分区和泥沙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布设泥沙监测站48处,全部承担国家基本水文站的泥沙监测项目。
1.2 运行管理模式
为全面推动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丰富的水文站网优势,实现监测站点资源的有机整合,2008年1月,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山东省水文局加挂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牌子,所属市水文局加挂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牌子,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行省监测站—市监测站(县水利局)—监测站点的逐级管理模式,在省监测站和各市监测站均设有水土保持监测科,具体负责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站点实行属地管理,市监测站(或县水利局)具体负责所属辖区内监测站点的运行管理工作,监测资料实行全省统一整汇编。
2 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依托成熟的水文站网管理机制,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管理逐步向良性发展
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自2011年建成后就纳入了山东省水文站网统一管理,利用山东水文成熟的管理机制,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从建设到运行管理,伴随着山东省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从无到有,始终科学有序地良性发展。
2.1.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好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在建设之初,就在山东省水利厅统一协调下,成立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立足长远,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前期,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在完成国家规定配套资金的基础上,提高建设标准,从水文经费中拨付200多万元,用于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根据山东省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需要,对总体设计中部分监测点地点、名称和部分监测设施设备进行了调整。与水文监测自动化相结合,注重水土保持监测设施的高起点和监测设备的自动化。
2.1.2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管理逐步走向良性发展
坚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与山东省水文站网有机融合。为保障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科学、有序运行,建成后山东省水文局每年拨付水文站网运行性维护费用于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运行维护。近年来,省水利厅、省水文局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每年从省水土保持专项经费中列支部分资金作为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管理费。各市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得到了市水利局、市水文局的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管理逐步走向良性发展。
2.2 加强管理,强化督导,规范管理水土保持监测站网
2.2.1 定期召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编会议
定期组织召开年度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监测成果整编会议,交流总结上年度全省及各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验,查找不足,为后续开展监测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对年度监测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和统一整汇编,整汇编过程中各市互审、省局复审,确保监测成果的科学、规范、准确。成果核对无误后将全省监测站点资料统一刊印成“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年鉴”,向相关单位发放,充分发挥监测资料的基础信息作用。
2.2.2 加强监测过程管理,强化督导检查
汛前统一部署全省的水土保持监测度汛准备工作,对各市水土保持监测站和水土保持监测点分组检查,重点检查设施设备维修养护、责任人落实、制度完善、数据记录等工作。在暴雨洪水期间,对强降雨区水土保持监测点重点检查指导,确保监测人员、设施安全和数据采集工作不受影响。
2.2.3 实行规范化管理,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自动化、现代化
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6年来,在运行中发展,在监测中不断升级。在雨量、水位自动观测基础上,有些监测点安装了泥沙自动监测和视频在线监控。近年来,针对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现状,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规范化管理,从站容站貌、规章制度、监测与整编、设施设备、站点管理、学习培训、文明创建、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全省的29处水土保持监测点,分期分批进行监测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以期逐步实现水土保持监测自动化、现代化。
2.3 加强培训,不断提升监测水平
积极组织监测技术人员参加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水利厅举办的水土保持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省水土保持监测站也多次举办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班,邀请相关学者、专家,就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蚀、风蚀监测技术方法及现场监测,水保监测资料整编方法及整编软件使用等进行深入讲解,同时邀仪器设备厂家对相关先进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行现场操作和详细讲解。通过培训,提升一线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测水平,保证监测成果的质量。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3.1 监测点设施设备趋于老化,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
山东省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受建站时投资额度和建设标准限制,监测设施标准和设备自动化程度偏低。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监测点监测设施老化,有的监测设备超期服役,常出故障。虽然对有些监测点进行了设施维护和设备升级改造,但整体自动化程度与所承担的监测任务不相适应。目前,各监测点气象、水位等监测因子实现了自动监测与传输,但径流、泥沙等因子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观测,观测、记录和数据整理过程中,存在人为或不确定因素,加之人工监测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与当前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形势不相适应,急需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自动化水平。
3.2 监测站网有待逐步优化调整、补充整合
山东省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前期虽然经过广泛考察调研,但从区域代表性、密度合理性和监测功能等方面考量,仍需要做进一步优化调整,主要表现在:①全省境内共29处监测点,其中临沂市达到9个,德州、东营两市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蚀和水蚀,有些区域甚至处于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但目前两市境内没有设立水土保持监测点。②全国、省级两区划分已经完成,各市(县、区)的两区划分也相继完成,应当从监测功能、区域代表性和密度合理性等方面对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进行适当调整。
3.3 监测结果有待加强分析应用
山东省已收集6年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监测结果作为宝贵的资料,只有经过分析整理应用到实际,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基础作用,体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价值。通过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评价和应用,能够及时发现监测设施设备和监测技术人员在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和结果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4 建 议
4.1 科学合理地优化调整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设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水土流失规律及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涉及水土保持监测的战略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应当根据山东省水土流失实际状况,结合全国、省、市(县)的两区划分,加强重点区监督监测,对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从区域代表性、密度合理性和监测功能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对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进行适当优化调整。
4.2 建立稳定的水土保持监测经费投入机制
水土保持法第四十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本保障。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管理存在资金不足、经费来源渠道不固定,各市、县重视监测站建设,数据监测、运行管理维护跟不上等问题,建议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以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稳定、良好发展。
4.3 积极推行水土保持监测政府购买服务
目前,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管理存在人员紧缺、站网日趋增多、站点分散、车辆紧张等问题和困难。利用政府财政资金,发挥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社会力量的作用,购买他们的技术服务,完成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各级监测站要做好指导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保证水土保持监测质量。
4.4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结果分析应用
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结果分析应用,促进监测成果的及时、有效转化,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研究,探索预测区域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分析水土保持治理效益,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支撑,从而促进监测技术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