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个妙招玩微距

2018-02-02

影像视觉 2017年7期
关键词:玻片微距滤镜

如果你能让相机在距离被摄主体足够近的地方合焦,就能拍摄到人眼无法看清楚的纹理和结构。通过放大那些原本会被忽视的细节,就能让观看者沉浸于构建出来的全新世界。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将为你介绍7个非常酷炫的创意拍摄项目,并在拍摄中为你揭示微距摄影的设备、参数和技巧,同时还有丰富的拍摄小窍门助你一臂之力!

万事开头难,拍摄微距作品,首先你要有能拍微距的设备。微距镜头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不想花太多钱,可以购买接在相机与镜头之间的微距延长管或拧在镜头上的近摄镜。后者虽然便宜,但是拍摄效果比不上前者。微距镜头可以实现1:1的放大倍率,也就是被摄对象记录在感应器上的大小与其实际大小相等。

原厂镜头如佳能、尼康,以及副厂的适马、腾龙都有微距镜头,价格大致在3到5干元不等,当你体会到微观世界的乐趣时,立刻就会觉得物超所值。现在就让我们带你进入一个一直在你身边,你却未曾在意的世界……

PROJECT 1

画龙点睛拍花卉

把一朵普通的花几变成精美的艺术花卉,

发挥奇思妙想的同时让场景尽量简单化,是微距摄影成功的重要原则。当你的拍摄范围局限在方寸之间,越是看似精妙的复杂设计,越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微距摄影最适合展示事物的纹理、质感和光影。比如一呆细节丰富的雏菊,就是理想的拍摄对象。

拍摄的时候,我们先把一朵花固定在纯色卡纸前面,并让花朵朝向窗户,获得柔和的光线。为了创造视觉焦点,我们用毛笔将一滴水抹在花蕊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水珠也丰富了画面的质感。在选择背景颜色的时候,我们大胆地使用了蓝色,它和黄色的花朵形成互补。你也可以选择其他颜色、质感的背景。

拍摄这类题材一定要借助三脚架固定相机,手持相机很难获得完美的构图。确定了构图后,使用手动对焦,将焦点对在水滴上,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和f/5.6的光圈数值进行拍摄,制造虚化效果。

TIP1固定花朵

在微距镜头的放大作用下,即使是一丝微风吹过,花朵在取景器里也会疯狂摇摆。当你身处户外环境,可以用枯树枝和绑带固定花茎,尽可能保证花朵纹丝不动。

TIP2喷雾加水

不论在室内还是户外拍摄,在花卉上加点水珠都能给画面增加亮点,还能带来新鲜欲滴的感觉。不过别一次加得太多!要适当喷淋,因为去掉水珠要比增加水珠难得多。

TIP3定住焦点调位置

当你手持微距镜头时,自动对焦很难控制,所以建议手动对焦。手动调整好焦点之后,整体前后移动相机和镜头找到最合适的拍摄距离,然后前后缓慢移动相机的同时用连拍模式拍摄一系列照片,最后从中选出最清晰锐利的照片。

PROJECT 2

晶莹剔透的水果

无需任何专业照明套件就能拍出精美的水果切片——你所需的全部就是晴朗的天气。任何水果都是很好的拍摄对象,而猕猴桃是非常棒的入门之选,因为它的种子和辐射状的分布纹理可以让画面很有冲击力。用这种方式拍摄时必须抓紧时间,水果切片后不久就会因水分流失而失去光泽。

如果发现背光照明有点平,可以从水果切片的正面加一点照明光。要从正面补光,只要拿一小块白色卡纸放在镜头旁边就行了。这样就能把光线反射回猕猴桃表面。尝试更换白色卡纸的角度,获得不同的表面照明效果。

TIP1切成薄片

尽可能把水果片切得薄一些,然后把一扇阳光直射的窗户擦干净,把水果切片紧紧贴在玻I离上。通常情况下,水果的汁液会让它留在原处,如果它往下滑,可以找胶布、佳钩作为固定。

TIP2构图对焦

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使用光圈优先模式,设置较小的光圈值如f/16或f/12。为了确保没有噪点,需要将ISO设为200。调整相机让水果切片充满画面,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转动对焦环让细节尽可能清晰锐利。

TIP3完成拍摄

使用相机的自拍功能,设置2秒的自拍延迟。这样就能避免按下快门按钮时给相机带来的晃动。拍摄照片,检查拍摄效果。如果画面过亮,按住曝光补偿(+/-)按钮,设置-0.3或-0.5的补偿值,减少曝光量。

PROJECT 3

纸卷艺术

利用纸张天然的抽象特性,这一拍摄项目可以发挥你的无限创想,把几张A4纸变成现代艺术作品。与拍摄本身相比,把纸张弯曲成一系列整齐的曲线往往更加棘手,不过找几个晾衣夹就能解决问题。把4、5张纸摞成一摞,每一张比上一张低1厘米。将纸张交错的末端固定好,再轻轻将纸的另一端折叠起来,用夹子固定好弯曲的纸张,一切就准备好了。

完成构图后,使用f/4光圈即可同时获得虚化的纸面和清晰的纸边——通过手动对焦,可以选择你所希望获得锐利边缘的确切位置。用手电可以控制阴影与高光。

PROJECT 4

炫彩铅笔

使用微距镜头,要想获得精确的焦点非常困难,用取景器拍摄时跟撞大运差不多。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然后切换到实时取景模式在液晶屏上观察,这样成功率要高很多。

利用相机背后的放大控制按钮放大画面,然后用方向键将放大区域移动到需要清洗的部分。大多数相机都支持10倍放大,这足以看清焦点。

准备好之后,将相机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并轻轻转动对焦环,直到焦点清晰为止。这时候,你的眼力要比相机的要靠谱得多!

TIP相机别动!

让构图和对焦更轻松

由于微距拍摄能让你施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即使是最微小的对焦或构图变化也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毫厘之差就决定了一张照片的成败。然而当场景被高倍放大时,调整相机时会感觉非常吃力,因为三脚架云台无法提供所需的动作精度。

对于像彩色铅笔这类在桌面拍摄的镜头,一定要养成总是把拍攝对象放在一张纸上的习惯。这样你只要移动这张纸就能细致调整物体的位置,不用移动相机。调整位置的同时利用相机的实时取景功能,就能找到一个真正有效的方式将拍摄对象挪到正确的位置。endprint

PROJECT 5

精致布光

要想反射额外的光线为拍摄主体补光,可以把一张锡箔纸揉皱避免出现镜面效果,然后把它展开、再折叠成你需要的形状。按照你的意图将它摆放到适当的位置来雕琢布光,将它弯曲成合适的角度为场景创造出满意的效果。要想提升艺术摄影的氛围,可以把不同颜色的纸放在拍摄土体后方。便宜、快速、效果又好!

PROJECT 6

“巨型”螺丝钉

透过微距镜头,蕴含在机械加工零件中的图案和纹理获得了新生。我们利用背景中仔细摆放的纸张增加一抹色彩,再用小手电给螺丝钉增加一点额外的光,就能创作出一幅经典静物作品。

精心布置好主体和背景之后,你就要决定场景中哪些部分需要位于清晰的焦点范围内,哪些地方则处于模糊的散景中。这一效果由2种因素决定——对焦点在哪里,以及拍摄时的景深。

使用手动对焦模式,就可以旋转对焦环,选取场景中清晰锐利的焦点,本例中就是螺钉的尖端,通过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并设置不同的光圈值,就可以决定画面中锐利部分的区域有多少。

最大光圈(最小的f值,如f/2.8)可以为取景器中的图像带来非常窄的景深范围,而最小的光圈(也就是最大的f/值,如f/32)能让场景中最大范围的景物保持在清晰锐利的焦点范围内。对于大多数照片,最佳拍摄效果往往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使用f/8或t/11可以带来足够清晰锐利的焦点,而场景中的其余部分则位于模糊的虚化之中。

一旦布置好整个场景,你可以用各挡光圈拍摄一系列照片,每张照片使用更大1挡的光圈值。光圈数值越大,场景内清晰的范围就越大,当你在电脑上浏览图片时,就可以决定哪张照片的效果最好。

我们这张照片使用f/8拍摄,清晰与虚化部分的组合恰到好处。螺丝尖端非常锐利,螺帽的虚化恰到好处,而背景中的纸张则艺术地模糊成色块。

TIP 1把手拿开!

杜绝震动造成的模糊

镜头的对焦距离非常近时,即使来自相机的非常轻微的震动都会造成画面模糊。此外,由于微距镜头往往需要很小的光圈才能确保足够的景深,快门速度就会随之变慢,进一步增加了模糊的概率。

为了最大限度减小这种情况的发生,要最大限度保证相机的稳定。即使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手指触摸快门按钮时的简单动作也会导致相机震动,所以在这个时候要使用快门线或者无线遥控出发快门,確保双手离开相机。

如果没有这类附件,相机的自拍模式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该模式允许相机在按下快门几秒钟后再拍摄。将自拍延迟设为2秒,让震动平息,然后相机自动拍摄。

TIP 2用手电打光

对于体积非常小的拍摄题材,使用很小的布光附件就可以了!使用5号电池的小手电就是非常合适的光源。它可以从任何角度提供照明,通过旋转电筒的聚焦环,或者在手电前蒙上餐巾纸,都可以让光束集中或发散以形成不同的光效。在微距题材中,增加一道额外的光亮就能明显提升照片品质。

PROJECT 7

光怪陆离的显微摄影

我们一般会认为维多利亚时期是单调而朴素的。然而这与事实大相径庭,当时的艺术作品明快而充满活力。这种对色彩的追求在当时展出的显微镜标本中也是显而易见的。收集这些标本一方面是出于科学的兴趣,同时也由于它们的内在美感。

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泾渭分明,而在维多利亚时代并不存在这样的因素:当时的人们非常开放,愿意从艺术品的角度看待科学题材。当时许多富有的绅士都拥有一台显微镜,并乐于展示他们的最新标本作为餐后娱乐。

一个新的行业涌现出来,专门提供制备好的玻片。由于年代久远,其中大多数品相已经劣化。因此保存这些微观世界的大师遗作非常重要。

观察这些标本最流行的方法是使用偏光显微镜。摄影师对偏振光的效果非常熟悉。下次当你看到彩虹时,旋转偏振镜的镜片,你会发现到达某一点时,由偏振光形成的彩虹会消失。

偏光显微镜有2片偏振镜:1片在观察对象下方,1片则在上方。下方的滤镜称为偏振镜(Polariser),上方的滤镜称为分析镜(Analvser)。它们依据彼此的允许振动方向,按正确的夹角进行安装;该位置称为交叉极化(Crossed),几乎没有光线穿过显微镜到达目镜。然而许多物质在旋转极化光平面后,会在交叉极化滤镜下变得可见。许多标本的色彩可以通过使用“偏振光场”得到加强,而使用阻波滤镜(Wave-retardInq FiIters)可以进一步增强这些色彩。

维多利亚时期的滤镜使用石膏晶体(硫酸钙)又称亚硒酸盐。最常见的是红亚硒酸盐滤镜。这种材料可以产生一种微妙的玫瑰红色背景效果,并改变标本的实际色彩。

我的图像是用一台奥林巴斯BX45显微镜加装偏振镜拍摄而成,使用维多利亚时期的亚硒酸盐作为阻波滤镜。显微镜安装3头目镜(2个观看目镜,以及1个单独的镜筒用于安装相机上)接一部尼康D200数码单反相机,而专门的适配器则由MicroCam公司提供。

玻片背后的故事

我们来看看本期专题中拍摄了哪些玻片。头发与牛角(上一页,是头发的一种致密的构成形式)是非常流行的标本题材。当显微镜操作员试图切开牛角时,它沿着天然的脆弱线裂开,形成美丽的3D效果。

植物组织也被广泛用于标本制作材料。属于蕨类植物属的Cup Ferns(上图左)有着长长的匍匐状地下根茎,它与开花植物的茎具有相似的作用。它们之中包含了为整个植物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传导组织。

动物的舌头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多样性,由此产生各种有趣的图像。母鸡的舌头(上图)显现出向上表面延伸的毛细血管。猫舌背面的图像(右上图)显示出可以防止猎物逃脱并确保其沿着食道运动的倒刺。

晶体是偏振显微镜拍摄的理想题材。在少量的水中溶解诸如维生素C之类的物质,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溶液,然后在水底上方小心地放上盖玻片,就可以轻松制作出晶体的玻片。让玻片自然干燥,或放置于散热器顶端,直到晶体形成。

晶体在正常光照下几乎是不可见的,但在偏振光下开始焕发出生机。在光路上放置一片阻波滤镜就能呈现出惊人的色彩,就像这块天门冬酰胺(上图)玻片这样。

蛞蝓和蜗牛的腭部与舌头上规律排布的牙齿使其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标本。笠贝的锉舌,或齿舌,呈现出长带状形式,用成排的齿刮掉岩石表面的藻类。这些齿是由已知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形成的。为了制作玻片(对页顶图),显微镜操作员仔细地盘绕了这些齿带。

与其他大多数鱼类的鱼鳞不同,鳗鱼具有深深嵌入皮肤内的原始圆形鱼鳞(对页右侧中国)。这张是鳗鱼在清水中发育3年的鱼鳞玻片。

沙虫Nereis(沙蚕)沿身体两侧长有大量成对的疣足。这些疣足的表面具有细密的像矛一样的刚毛(对页右图)。

让显微作品更普及

在维多利亚时代,观看到这些美丽物体的机会只局限于少数特权阶层。如今凭借数字摄影的优势,这些微观世界的尤物得以面向更广泛的受众。与SciencePhoto LibraryZ间的合作,为我的图像见诸于世提供了可能。

Steve Lown/的显微摄影获得了Nikon Small World和Royal MicroscopicaI Society显微摄影比赛等奖项。在2016年,他还获得了InternationaI Garden Photographer组照类别奖项。他通过Science PhotoLibrary销售他的显微摄影作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玻片微距滤镜
对照组织玻片装置架的设计及使用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微距下的昆虫
材料作文“滤镜与生活”导写
微距下de雪花
可移动染色和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
大师教你微距摄影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渐变ND滤镜套装
采用插板法测试沥青表面自由能的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