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2-02仝瑶瑶丁卓刘晖杨妙王晨爽
仝瑶瑶+++丁卓+++刘晖+++杨妙+++王晨爽
摘要:该论文通过对吉林省内部分高校教工近体检数据的汇总分析,结合地方疾病的特点,剖析省内高校教师高发疾病的成病原因,明确由“亚临床态”到“亚健康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亚健康干预的措施和方案。通过进行流行病研究的三间分布研究,发现亚健康受自然、社会和机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几个方面措施,可降低若干高危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师 亚健康 状况分析 对策研究
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对一个国家价值观的导向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也是影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国民体质和人均寿命均明显提高,但是高校教师的这个群体整体健康水平却有下降趋势。当下,他们的健康状况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不是随机的,因此本课题采用流行病学原理入手研究吉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和患病者各占人群的15%,而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机体无論由疾病康复到健康或是由健康发展疾病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身体疾病或健康的标志发生:
健康态←→亚健康态←→潜在疾病态←→临界疾病态←→亚临床态←→临床态
亚健康是指从“亚健康态”到“亚临床态”的一系列状态的总和。
随着教师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肩颈不适、咽部不适等非器质性不适、“键盘腕”、 “鼠标手”等新兴职业病促使很多教师步入亚健康人群的队伍。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通过对省内八所高校发放问卷4671份,回收问卷4206份,有效问卷3768份,有效率80.67%。其中男性3768人,占49.68%;女性1896,占50.32%。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并非随机的,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健康状态及疾病的流行特征,可通过其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的描述来研究。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根据人群特征:按照性别、年龄将人群分为34岁以下、35-49岁和50岁以上的三个年龄段的男女共六组。
此次问卷调查研究,有效问卷3768人,男教工1872人,女教工1896人。各年龄段、性别的人群分布如下(如图1所示)
(一)高校教工体检异常率横向分析
通过对三千多份问卷的具体分析,结合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吉林省地方疾病的特征,选取了其中发病率较高和有代表性的9项疾病,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进一步分析。通过图2,可直观的了解省内高校教师健康的主要问题:
如图可以看到,血脂异常、血压异常、甲状腺结节等疾病在吉林省高校教师中的发病率依旧很高。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在男教工中的问题普遍高于女教工。这同男教工的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多余女性相关。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也与性别紧密关联,在女教工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教工,这可能因为甲状腺受激素调节很敏感,而女教工受怀孕、生育、更年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甲状腺更易受到影响。
(二)年度间数据纵向对比分析
数据的连续性变化,对掌握高校教工健康状况的整体趋势非常重要。为了能够清晰的展示2011至2015年高校教师健康结果,通过整理数据,得到近四年的变化趋势百分率。每一年的变化趋势均以上一年为参照,例如:
2012年变化趋势 = (2012异常率 - 2011异常率)/ 2011异常率
将以上14种多发病例的数据整理分析,当变化趋势为正值,则该项疾病发病率高于前一年;如为负值,则发病率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变化趋势百分率的绝对值与变化趋势成正比,即绝对值大,变化趋势显著;正数值越大,则发病率降低;负数值越大,则发病率越高(图3)。
由图3可知,从四条曲线的下表面积可知,2012年相比2011年发病率整体较高,下表面积大于上表面积。而2015年教师整体健康状况则显著优于2014年。
三、对策及措施
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况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人数占总数的71.22%,35-49岁的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更易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运动器官疾病。此外,甲状腺发病率也很高,在50岁以上的女教师组的发病率甚至高达70%!
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个体行为方式,工作压力因素,自然、工作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不良习惯因素等。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
(一)职业压力过大
高校教师现在承受着很大的职业压力,随着高校间竞争的加剧,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日益严格,各类严格但不尽合理的考核体系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二)自我健康意识缺乏
避免高糖、高脂、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避免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不良嗜好。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改善教师心理、精神状况,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此外,提升自我保健意识,有益于改善健康状况,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三)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许多学校没有教师健康完整的保障体系,对教师健康的关注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体检中,缺乏其它方面的健康保障措施。包括没有教师运动专用场地,缺乏健身的正确引导等。为此,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如果建立专有的教师健身场所,对于教师健康的改善会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社会宣传
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强调教师“牺牲忘我”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呼吁教师劳逸结合,关爱自己。
参考文献:
[1]徐桂玲.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02).
[2]于博.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02).
[3]陈嘉利.我国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4]赵邦艳.高校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11).
[5]柴建设.河南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07).
(课题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研课题(JGJX2016D241);作者单位:[1]仝瑶瑶,丁卓,杨妙,王晨爽,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刘晖,一汽总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