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

2018-02-02张玉兰王园园张雪

会计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中介效应企业价值

张玉兰++王园园++张雪

【摘 要】 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两关系的分析,将三者纳入同一框架下的研究寥寥无几。文章以2014—2016年沪深两市A股16类重污染行业的1 962个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存在直接正相关关系;社会责任成本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对当期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幅度较小,对后期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因此,内部控制质量和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和渐进性。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社会责任成本; 企业价值; 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4-0085-08

一、引言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步深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愈发重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定位于最大化地实现企业价值,而非仅局限于“纠错与防弊”,企业应在价值导向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基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内部控制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社会责任的履行必然伴随着企业相关现实成本的增加,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契约团体,能否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真正融入到内部控制建设之中,能够促使企业经营目标向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目标转化,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回顾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分为两类:一是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呈直接正相关关系,曹晓丽等[1]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二是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呈非直接正相关关系,Ittonen[2]、杨松令等[3]均通过中介效应或替代效应验证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業价值的正相关关系,Agyei-Mensah[4]得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社会责任成本的相关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社会责任成本的关系研究并不广泛,主要分为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作用于社会责任成本,Ackers[5]、汤晓建[6]认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将对社会责任履行起到监督和保证作用;二是认为社会责任成本作用于内部控制质量,Kim et al.[7]研究发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驱使管理者执行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戚鹏等[8]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三)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关于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社会责任成本能正向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Cochran[9]、高芳等[10]认为具有高水平的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总成本是最小的,相应的企业价值是最大的;二是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范围限制或存在滞后性,Aras et al.[11]研究得出社会责任履行在短期内会阻碍企业绩效的提高,但对企业的长期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于晓红等[12]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当期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但与后期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存在以下分歧:从研究形式看,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两两关系的研究,将三者纳入同一框架下的分析寥寥无几;从量化标准看,对内部控制质量和社会责任成本的量化,国内外学者没有统一的标准;从研究结果看,国内外学者对两两关系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以上分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契机。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假设

内部控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受托责任的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由于目标不一致产生的委托代理矛盾及代理成本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实现企业价值的保值增值,需要对企业的关系予以明晰,鼓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员工等共同参与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张晓萌等[13]建立了一套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得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呈直接正相关关系。Thuneibat et al.[14]认为企业所有者应审查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以保证决策风险的可控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尽可能地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是以契约形式组成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集合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系统冲突与矛盾的制约机制,内部控制设计完善和运行良好,能够弥补企业契约形式不完全和利益群体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缺陷,帮助企业找到管理者和所有者等相关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点,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避免因管理效率降低带来的企业各项价值损耗,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二)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假设

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并非单纯的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终极目标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良好,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高,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耗费的成本支出也会相应增加,短期内可能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快速提升。企业应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培养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Ingram et al.[15]认为在同等条件下,较高的社会责任成本会使企业被动地承担因为市场波动、政策变更等外在客观原因导致的损失,削弱自身的竞争实力。田利军[16]研究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与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明显,引入滞后变量后,大多数社会责任变量对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endprint

以往学者大都研究内部控制、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两两之间的关系,对三者之间关系与相互作用的研究甚少,而社会责任成本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运行良好、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的必然产物,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是正向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还是反向阻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抑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社会责任成本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年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披露的16类重污染行业为研究样本,采用与环保部门对重污染行业的分类契合度较高的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标准,选取2014—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并剔除了含B股、H股和境外股的上市公司、ST和*ST公司以及研究区间内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3年共1 962个样本数据。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万得数据库和新浪财经网,使用Excel和SPSS 19.0完成数据搜集整理和各项处理过程。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学术界较为广泛接受并使用的是将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量化评估值,这种方法将企业视为包括负债和权益在内的整体,可以更全面地衡量企业价值,与企业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整体价值的研究定位不谋而合,且操作简单、数据容易获取,因此本文选用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

2.解释变量

本文对内部控制质量相关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基于内部控制五目标角度,参考“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体系,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以增强其适用性。

3.中介变量

本文对社会责任成本的度量基于广义的社会责任内容划分的角度,即社会责任主要产生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利益相关者合法维权、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公益建设四大领域。

4.控制变量

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选取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和产权性质作为控制变量以提高回归模型的解释力度。

综上所述,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1.因子分析模型

本文基于内部控制五目标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角度选取指标衡量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由于所选取指标较多,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因篇幅限制,相关表格略,得到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1)KMO和Bartlett检验

由表2可得,KMO值为0.527,大于0.5;Bartlett球度检验的Sig值为0.000,表示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及指标数据通过了KMO和Bartlett检验,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个公共因子,提取的5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均大于1,表示其解释力度强于原始变量;提取的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0.007%,能够包含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本文选择5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的公共因子。

(3)因子旋转

本文运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使每个指标在特定因子上有较大负载,以便于准确识别各指标应归属到第几个公共因子下。

(4)因子命名

虽然数据处理结果与理论分析存在一定差异,但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5个公共因子同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释内部控制质量的11个要素。具体的指标归类及因子命名如表3所示。

(5)因子得分

将得到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与标准化处理后数据的乘积求和,用原始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公共因子的得分公式,可得到各因子的得分函数,如公式1至公式5所示。

F1=-0.007X1-0.055X2-0.001X3-0.090X4-0.079X5-

0.106X6-0.015X7+0.536X8+0.532X9-0.025X10+0.007X11

(1)

F2=-0.027X1+0.011X2+0.566X3+0.508X4+0.064X5-

0.019X6-0.047X7-0.032X8-0.064X9-0.136X10-0.015X11

(2)

F3=-0.147X1+0.074X2-0.011X3-0.001X4+0.523X5+

0.490X6+0.450X7-0.065X8-0.053X9+0.051X10-0.056X11

(3)

F4=-0.012X1+0.047X2-0.180X3+0.070X4-0.064X5+

0.059X6+0.001X7-0.015X8+0.005X9+0.654X10+0.561X11

(4)

F5=0.701X1+0.584X2-0.003X3-0.011X4-0.021X5+

0.018X6-0.109X7-0.046X8-0.002X9-0.011X10+0.045X11

(5)

由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相对表示各因子对综合因子影响程度的大小,因此本文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比重作为权重,对提取的公共因子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内部控制质量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ICQ)的依据,如公式6所示。

ICQ=(0.1698F1+0.1639F2+0.1320F3+0.1233F4+

0.1111F5)/0.7001 (6)

2.多元回歸模型endprint

(1)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检验模型

EV=β0+β1ICQ+β2Ln Ass+β3LEV+β4OWNER+ε

(1)

模型1中,EV代表企业价值,ICQ代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Ln Ass代表企业规模,LEV代表企业资产负债率,OWNER表示企业所有权属性,ε表示残差。

(2)社会责任成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中介效应的检验模型

当期模型:

EVt=β0+β1ICQt+β2SRCt+β3Ln Asst+β4LEVt+

β5OWNERt+ε (2)

滞后期模型:

EVt+1=β0+β1ICQt+β2SRCt+β3Ln Asst+β4LEVt+

β5OWNERt+ε (3)

模型2中,EV代表企业价值,ICQ代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SRC代表社会责任成本,Ln Ass代表企业规模,LEV代表企业资产负债率,OWNER表示企业所有权属性,ε表示残差。模型2表示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且社会责任成本作为中介变量来传递内部控制质量对当期企业价值的影响。模型3作为研究滞后影响的模型,解释为当年内部控制质量与社会责任成本对滞后一期企业价值的影响,用来探究社会责任成本作为中介变量,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是否受到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将此影响传递给企业价值。

五、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本文利用SPSS 19.0软件对所选择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得,托宾Q值的极大值为9.9957,极小值为0.1016,均值接近1.7757,说明样本企业整体的企业价值水平较好,但企业间有一定的差异;内部控制质量的极大值为8.9158,极小值为-1.1762,均值约为0.0045,说明样本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较低、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成本率的极大值为185.2024%,极小值为-4.9061%,均值约为9.6729%,标准差约为1.3298%,说明总体而言,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成本偏低,社会责任意识有待提高,且企业间的差异性很大;企业规模的极大值为28.5088,极小值为19.2521,均值约为22.2597,说明样本企业规模普遍较大,但规模差别不大;资产负债率的极大值为239.4002%,极小值为2.8054%,均值约为42.8546%,说明样本企业的负债水平中等,但企业间的差异较大;公司属性的均值为0.38,说明在选取的样本公司中,非国有企业的数量大于国有企业。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避免出现解释变量相关导致的模型失效,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统计学上一般认为相关系数大于0.7就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由表5可得,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均没有超过0.5,因此可以初步推断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1%的水平显著,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基本假设,即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呈直接正相关关系;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系数为正,并在1%的置信区间显著;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过大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并且在1%的置信区间内显著,说明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企业性质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并且在1%的置信区间内显著,说明所选样本行业中国有企业的企业价值水平低于非国有企业。由于相关性分析是对变量之间的两两分析,其过程并未涉及其他变量的影响,因此不能通过相关性分析簡单地认定结果,要通过以下的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比对,进而得出结论。

(三)回归结果分析

1.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回归检验

EV=β0+β1ICQ+β2Ln Ass+β3LEV+β4OWNER+ε

(1)

本文对模型1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6所示。

(1)总体性分析

由表6可得,模型的拟合度为23.7%,考虑样本量和解释变量个数等影响因素后,模型的拟合度为23.5%,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Durbin-Watson检验的值为1.687,统计学中一般认为D-W等于2即不存在自相关性,因此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F值为151.56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本模型总体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具体性分析

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显示均大于1且小于2,基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判定本模型所选取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由模型1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存在直接正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推动企业价值的提高,这与本文的假设1(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呈直接正相关关系)相一致,并为下文的中介效应检验奠定了基础;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削弱企业价值,这一结论推翻了企业追求规模扩张就能够提高自身价值的传统观念,同时警示企业应更多的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应盲目扩张;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且在1%的置信区间显著,说明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用于资本循环和资本积累的流动资金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企业发展能力受限,企业价值降低;企业性质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为5%,说明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制度管理不够规范、经营状况不够稳定及投资与筹资渠道受限等多种因素影响了企业价值的提高。

2.社会责任成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当期企业价值中介效应的回归检验endprint

EVt=β0+β1ICQt+β2SRCt+β3LnAsst+β4LEVt+

β5OWNERt+ε (2)

本文对模型2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7所示。

(1)总体性分析

由表7可得,模型的拟合度为25.4%,考虑样本量和解释变量个数等影响因素后,模型的拟合度为25.2%,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Durbin-Watson检验的值为1.696,因此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F值为132.936,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本模型总体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具体性分析

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显示均大于1且小于2,基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判定本模型选取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中介变量——社会责任成本(SRC),通过检验结果显示SRC的系数不为零且在1%的置信区间显著,说明模型中介效应显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2(社会责任成本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模型1中未加入变量SRC时,内部控制质量(ICQ)的系数为0.060并且显著,模型2中加入了变量SRC后,ICQ的系数下降为0.053,且在1%的置信区间显著,说明社会责任成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社会责任成本的相关性系数为正,表明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正相关,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管会带来一定的成本支出,但这种无形资产的投资能够提升企业声誉,增强企业持有资源的异质性,进而提高企业价值;此外,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同模型1的分析结果,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企业性质与企业价值正相关,显著性水平为5%,说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发展能力相对较好。

3.社会责任成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后期企业价值中介效应的回归检验

EVt+1=β0+β1ICQt+β2SRCt+β3Ln Asst+β4LEVt+

β5OWNERt+ε (3)

本文对模型3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8所示。

(1)总体性分析

由表8可得,模型的拟合度为32.10%,考虑样本量和解释变量个数等影响因素后,模型的拟合度为31.80%,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Durbin-Watson检验的值为1.940,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F值为117.393,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本模型总体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具体性分析

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显示均大于1且小于2,基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判定本文所选取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模型3主要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后期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质量和社会责任履行意识提高,进而作用于企业价值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可能在当期企业价值中并不能完全反映,而是体现在以后各年度。因此,本文选取滞后一期的企业价值建立模型,即探讨当期内部控制质量和社会责任成本与滞后一期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由检验结果可以得出:SRC的系数由模型2的0.125提高为0.168,且在1%的置信区间显著,说明模型中介效应显著,再次验证了假设2(社会责任成本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系数的提高表明社会责任成本对当期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幅度较小,对后期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ICQ的系数为0.058,低于模型1的系数0.060但高于模型2的系数0.053,且显著性水平为5%,说明社会责任成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当期内部控制质量与滞后一期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更强,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此外,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与模型2的分析结果一致,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企业性质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并在5%的水平显著。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深层次验证假设和防止伪回归,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改变企业价值的计量口径,引入新的变量——息税前利润(EBIT)替换上文中的企业价值衡量指标——托宾Q值,分别进行总体性与具体性分析,检验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论一致,证明本文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限于篇幅,在此不赘述。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社会责任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选取2014—2016年沪深两市A股16类重污染行业的1 962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存在直接正相關关系,同时证明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社会责任成本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对当期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幅度较小,对后期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因此,内部控制质量和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

本文研究启示在于:(1)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将意识层面、制度层面的宣传切实体现在实施层面,进行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改革,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2)社会责任成本作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产物,成本的增加直观上会导致当期利润的下降,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其所带来的价值增量远大于相关的社会责任成本增加导致的企业价值减量,因此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3)企业应具有长远目光,不能仅关注内部控制建设和社会责任履行对当期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应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关注其对后期企业价值的影响,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曹晓丽,甘日香.内部控制、企业避税与企业价值——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27):76-79.

[2] ITTONEN K.Investor reactions to disclosures of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0,25(3):259-268.

[3] 杨松令,解晰,张伟.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14(7):90-99.

[4] AGYEI-MENSAH B.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market[J].Corporate Governance,2016,16(1):79-95.

[5] ACKERS B. An exploration of internal audit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ole-insights from South Africa[J]. 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2016,12(4):719-739.

[6] 汤晓建.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2):85-104.

[7] KIM Y,Myung S P,WIER B .Is earnings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3):761-796.

[8] 戚鵬,尚煜.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5(4):45-48.

[9] COCHRAN P L.The evolu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Business Horizons,2007(50):449-454.

[10] 高芳,张淑萍.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估算与控制研究——以重污染行业国有企业为视角[J].会计之友,2016(6):100-103.

[11] ARAS G, AYBARS A,KUTLU O.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apital: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urkey[J].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2011,7(4):622-637.

[12] 于晓红,武文静.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4(5):74-78.

[13] 张晓萌,尹钧惠.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企业经济,2014(3):73-76.

[14] THUNEIBAT A A,et al. 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requirements on profitability of Saudi shareholding compan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2015,25(2):196-217.

[15] INGRAM R W,FRAZIER K B. Narrative disclosures in annual report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83,11(1):49-60.

[16] 田利军.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48-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质量中介效应企业价值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选择
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
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衡量作用分析
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