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展绿色建筑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018-02-02供稿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供稿 /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事业取得明显进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四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各类项目有序推进。
一、立法先行,做好绿色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制定出台《青海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绿色建筑的法定地位和执法主体,对绿色建筑项目立项、土地利用、绿色节能审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房地产开发、验收、能效测评等提出了要求,严格要求新建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建立了闭合的绿色建筑监管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诚信管理制度。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青海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任务分工方案》和《关于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确保《办法》相关措施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纳入评价考核。将“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纳入“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各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设立绿色建筑发展评选表彰项目,对在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二、立足省情,有序推进各类项目实施
(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是新建建筑节能水平稳步提高。青海大部分地区冬季采暖期达半年以上,建筑能粍占全社会总耗能量的30%以上。为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青海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市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部执行65%及以上的建筑节能标准,西宁市、海东市、格尔木市新建居住建筑执行75%的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实现对新建建筑节能的闭合管理。
二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空前。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辐射量超过6700兆焦/平方米,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五年来投资近5亿元设立10个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建成6个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11858盏,完成太阳能热水系统和釆暖示范面积达14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发布实施《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青海省建筑太阳能应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与基价》等一系列标准。《青藏农牧区民居建设中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方式的比较性研究与示范》等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果明显。整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棚户区改造、城镇环境整治等项目,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实施节能改造。五年来总投资近40亿元,带动行业投资20多亿元,共实施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1278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265万平方米。
四是农村建筑节能开创崭新局面。在国家被动式太阳能暖房项目带动下,统筹交通、农业等各类农牧业建设资金,并积极筹措省级建设资金1230万元,在全省农牧区广泛组织实施了被动式太阳能暖房项目。累计投资1亿元,实施完成农牧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13050套,示范面积约130.5万平米。
五是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实施青海省和西宁市两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开展“青海省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和节能改造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发布《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规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标准规范。建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制度。
(二)完善机制,重视监管。全省各市(州)、县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各级住建部门牵头的管理机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建立了省、市(州)、县三级住建部门督查考核机制,每年至少开展2次专项检查,对于实施进度缓慢的地区进行约谈和专项督办。将涉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相关工作的企业和个人分别纳入“青海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和“青海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等诚信体系,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三)加强宣传贯彻,夯实基础。加强行业政策、标准等内容宣传培训。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引入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每年就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装配式建筑、低能耗建筑等内容,组织全省县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施工图审查机构和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和研讨,进一步夯实了行业人员政策法规和技术基础。广泛利用节能宣传周、科技活动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常识。
三、与时俱进,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结合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考核、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及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进的要求和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发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规程》《青海省农村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釆暖技术规程》《青海省建筑太阳能应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与基价》等46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立了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公共建筑节能监管标准体系、太阳能建筑应用标准体系和被动式太阳能釆暖标准体系,为提升我省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组织省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员,围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利用,实施了《青海省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和节能改造模式研究》等8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了《农村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建设技术导则及图集》部级课题研究。
三是“四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每年定期发布《青海省建设领域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青海省建设领域限制、禁止应用技术与产品目录》《退出〈青海省建设领域退出应用技术与产品目录〉企业名录》。结合全省发展战略,适时发布《青海省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青海新能源利用先进适应技术与产品目录》等先进技术产品目录,为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应用提供指引。截至目前,推广应用外墙外保温、门窗等新型建筑节能材料461种,引导450家建材企业进入青海建筑节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