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2018-02-02娄仲山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沙尘保护性沙尘暴

娄仲山

(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 青海海南 813099)

引言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其不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周边区域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充分表明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生态保护的重视,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改进,确保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存。本文简要的分析农业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沙尘暴是沙暴与尘暴的总称,其是土地荒漠化的标志。通常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的沙尘,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其具有突发性、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沙尘暴灾害的主要驱动力是风,其次是沙尘的来源。若自然中没有沙土等物质的存在,就算产生大气环流也不会发生沙尘暴灾害。通常地表受热后会产生稳定的上升气流,从而将沙土带入到空气中。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灾害中最要的因素是沙尘的来源,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沙尘暴灾害沙尘的来源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原始沙漠、戈壁等地,而是由于植被受到破坏所形成的沙漠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沙尘暴灾害的数量及范围在不断的增加,这与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迫害具有密切的关系。既往研究发现,沙尘的地表物质主要是粉尘,其大小约为5um~63um,且多数是来自于农田。引起沙尘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草地、耕地等的退化。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通过获取大量资料发现,我国北京市沙尘暴灾害的沙尘,主要是来自于周边区域入冬翻耕后,其裸露出的农田面积占有率高达70%以上,这充分表明沙尘暴的来源是裸露的农田以及退化的草地。

2 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功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推广免耕、复耕技术,并针对其进行研究与实验,且在90年代,中国农业大学与相关部门开展了长达十年的实验。1999年,我国农业部门将保护性耕作规划到“十五”工作中,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式开始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且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进行多次实验证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水资源、土壤、肥力等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还能让土壤的抗旱能力增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此,有学者针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调查,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增产量约为6%,降低地表径流量约为50%,减少土壤流失量约为80%,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约为16%,减少沙尘暴灾害发生情况约为50%。

3 提高农业保护性耕作,增强生态保护水平的措施

3.1 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农业保护性耕作标准

由相关人员做好带头作用,农业部门积极的配合,制定与改进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农业保护性耕作标准,其应指明建设的方向,做好每个区域的规划,明确区域的核心建设内容。在将完善的农业保护性耕作标准上报我国农业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其纳入到整体的规划中,让农业保护性耕作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3.2 增加对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投入

国家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农业保护性耕作的资金投入,合理分配资金,把建设农业保护性耕作示范地的资金规划到治理相关地区沙源上,划分专项研究经费,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根据不同地区自身的特点,研究保护性耕作的专用设备以及操作方法,借用资金对重点生产企业进行帮扶,大力生产农业保护性耕作的农用机械设备,国家针对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生产存在困难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补助,提高农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3.3 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立项,总结地区经验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立项工作质量的监管,把相关项目划分到国家项目中。此外,各个地区也需要确保本地区保护性耕作地带的质量,为北方地区保护性耕作项目做好坚实的基础。2000年我多在北方地区建立了多个保护性耕作示范点,且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相关人员及部门应总结建设的经验,分析其优点与缺点,为之后的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相关人员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充分认识农业耕作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保护性耕作标准,国家应加大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资金投入,严格把控项目的工作质量,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猜你喜欢

沙尘保护性沙尘暴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