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霉病来袭,您准备好了吗?

2018-02-02张正谦内蒙古联邦动保有限公司015000

当代水产 2018年1期
关键词:底质霉病全池

■ 张正谦 (内蒙古联邦动保有限公司,015000)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 肤霉病”,此病常年可见,但以冬、春季最为流行。由于引起该病的病因多,且治疗难度大,笔者现将防治该病的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患水霉病的鱼

1 病原

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多为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水温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水霉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淡水水域中几乎所有的养殖动物均可能感染水霉病,在我国目前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2 症状

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已深入肌肤,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患病的水产动物食欲减退、行动呆滞,焦躁不安,最后瘦弱而死。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在病鱼体表除了有水霉寄生外,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俗称“白毛病”。

3 诊断

根据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肉眼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用显微镜检查菌丝体。

4 水霉的病因

在捕捞、运输、放苗、鱼苗打疫苗、亲鱼人工繁殖等过程中引起鱼体受伤;大量感染寄生虫,会造成鳃丝或体表受损;放养密度过大造成鱼类挤压碰撞掉鳞;水质、底质恶化引起鱼浮头冻伤;极端天气降温引起冻伤;其他疾病继发感染。比如叉尾鮰在发生套肠后,会上浮到水面,极易冻伤感染水霉。

5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可以通过搭盖温棚、添加地下水、烧锅炉来提高水温,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

合理的放养,水温低于 20℃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捕捞、运输、放苗等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

在越冬前做好寄生虫病(如锚头鳋、中华鳋、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防治工作,并做好消毒措施。

冬季和春季交替使用 “ 富藻源”、“解毒护水康” 适当肥水维护良好水质,坚持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定期使用“强效底康”、“氧化底安”防止底质恶化,避免养殖动物浮头冻伤。

越冬和春季养殖期间每隔10~15d全池泼洒“护肤宝””或“优点”1次,以减少养殖水体中水霉孢子数量,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转塘、并塘、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后,全池泼洒“护肤宝”各1次,以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加强饲养管理,选用优质饲料,同时做好保肝护胆、护肠工作,提高鱼的免疫能力。

冬季清塘时可以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

亲鱼人工繁殖和鱼苗打疫苗受伤后,及时对伤口消毒处理。

6 治疗方法

有条件可将水温提升到28℃,并维持一段时间。单一的水霉病建议使用“护肤宝”全池泼洒2~3次,每次用药间隔24h。若大量感染寄生虫时,一定要先杀灭寄生虫,再治疗水霉病。杀虫时要综合考虑水质、底质、体质、水温、灵活用药避免发生药害事故。若在使用药物治疗同时,能提高水温,可以提高药效。

7 注意事项

孔雀石绿已被禁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水产养殖动物患水霉病后常并发或继发感染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因而治疗本病时应综合考虑。

猜你喜欢

底质霉病全池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健康养殖问答(25)
我国鱼类水霉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开放,活化英语资源应有“底质”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