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

2018-02-02李志博王雪芹

安徽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血气肺泡通气

李志博 王雪芹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m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系早产儿常见合并症,其发生主要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发育不全及肺部结构发育不完善有关,一般胎龄越小的早产儿,RDS发生风险越高[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肺泡表面张力异常,无法维持肺部功能的正常调节,引起肺泡塌陷,导致功能残气量降低,引起肺泡萎缩,肺通气功能受限,导致RDS。且若未及时干预RDS,则可能增加颅内出血、肺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患儿预后。目前,常采用机械通气治疗RDS,以间歇指令机械通气(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IMV)治疗为主,虽可改善患儿肺功能,但IMV治疗会提高肺损伤发生率。近年来,有研究[2]指出,高频震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较常规IMV通气对患儿肺功能改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可维持肺泡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新生儿RDS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善作用,现对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84例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儿科临床手册中RDS诊断标准[3];胸片均见双肺通透性减低,见散在颗粒影及网状影;均为Ⅲ~Ⅳ级RDS,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出生时间≤12 h;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先天性呼吸道畸形者;伴咳嗽、呼吸窘迫、喘息等呼吸道症状无法完成肺功能测定者;合并肺出血者;湿肺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合并宫内感染性肺炎者;合并气胸、胎粪吸入综合征者;Ⅲ~Ⅳ级颅内出血者;母亲有长期吸烟史者;有哮喘家族史者;临床及随访资料不完整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HFOV组(n=44)与IMV组(n=40)。HFOV组男性28例,女性16例;出生时间1~11 h,平均(6.5±4.3)h;胎龄(29.5±3.1)周;出生体质量(1 305.5±445.7)g;RDS分级:Ⅲ级33例,Ⅳ级11例。IMV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出生时间1~12 h,平均(6.7±4.5)h;胎龄(29.7±3.4)周;出生体质量(1 310.5±449.6)g;RDS分级:Ⅲ级30例,Ⅳ级10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家属意愿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配合进行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镇痛等基础治疗。HFOV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采用SLE 5000型高频震荡呼吸机(英国纽邦公司),设定震荡频率12~15 Hz,压力幅度25~30 cmH2O,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10~15 cmH2O,当患儿生命体征稳定,且经皮血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TcSO2)超过90%后,血气分析正常,胸片提示肺部通气功能改善后,调整通气参数,逐渐撤机或改为无创正压通气。IMV组采用间歇指令机械通气治疗,应用Millenniu婴儿呼吸机(美国Sechrist Industries公司)进行治疗,设定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4~6 cmH2O,呼吸频率(respiratory frequency,RR)35~45次/分,吸气峰压(peak inflation pressure,PIP)15~25 cmH2O,吸气时间(mandatory time,Ti)0.35~0.45 s,氧流量6~8 L/min,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过程中评定患儿病情,若肺部病变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恢复正常,肺功能好转,则逐渐降低通气参数,待患儿肺部体征消失,血气分析正常后拔管,撤机。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进行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监护,维持患儿TcSO288%~95%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50~80 mmHg,酸碱值(pondus hydrogenii,PH)7.30~7.45。

1.3 观察指标 ①血气分析: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第3、12、24小时均行血气分析,记录其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氧合指数(oxigenation index,OI)、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FiO2)的变化,OI=(FiO2×100×MAP/PaO2)。②机械通气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③并发症观察:两组患儿均统计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气漏、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④呼吸潮气肺功能测定:两组患儿均随访至校正18月龄,采用Carefusion肺功能测定仪(德国耶格公司生产)测定呼吸潮气肺功能,记录Ti、呼气时间(expiratory duration,Te)、潮气量(tidal volum,VT)、RR、达峰时间比(ratio of the time to reach peak tidal expirati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TPTEF/TE)、达峰容积比(ratio of the volume to reach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VPEF/VE)。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PaCO2、Fi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12、24小时,两组患儿PaCO2、FiO2、OI均降低(P<0.05);HFOV组不同时间FiO2、OI均低于IMV组,治疗第3、12小时,PaCO2低于I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指标比较 HFOV组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均短于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HFO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肺气漏1例,脑室内出血1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5/44);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治疗时间血气指标比较

注:HFOV为高频震荡通气,IMV为间歇指令机械通气,PaCO2为二氧化碳分压,FiO2为吸入氧浓度,OI为氧合指数

表2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指标比较

注:HFOV为高频震荡通气,IMV为间歇指令机械通气

IM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肺气漏3例,脑室内出血2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8,P=0.059)。

2.4 两组患儿随访肺功能指标比较 HFOV组随访至校正18月龄,患儿VT、TPTEF/TE、VPEF/VE均高于IMV组(P<0.05),Ti、Te、RR均低于I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随访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HFOV为高频震荡通气,IMV为间歇指令机械通气,VT为潮气量,Ti为吸气时间,Te为呼气时间,RR为呼吸频率,TPTEF/TE为达峰时间比,VPEF/VE为达峰容积比

3 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干预及辅助通气治疗是目前治疗RDS的常用方案[4],但仍有部分患儿经上述治疗无法改善肺部氧合功能,需辅以机械通气干预,尤其以早产儿、低体质量新生儿为主[5],同时,其生理及解剖结构复杂,需重视其机械通气方式的选择。

目前,临床常用于新生儿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包括HFOV、IMV,其中HFOV为新型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方式,其在密闭系统内通过释放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以超生理通气震荡频率,产生双相压力,实现气体交换,改善肺泡通气功能。早期有动物实验[6]发现,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可减轻实验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中性粒细胞等表达,减轻肺病理改变程度。且HFOV有其特殊的气体交换模式,气道开放效果好,较传统肺通气治疗可改善肺部顺应性,减少肺气漏、肺不张等发生风险,降低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7]。而常规间歇指令机械通气为达到与HFOV通气相同的氧合功能改善效果,必须维持较高的氧浓度及气道压,对患儿肺泡及气道损伤相对较大。尹成伟等[8]对48例RDS早产儿分别采用高频震荡通气与常规通气,发现前者治疗不同时间FiO2、OI均低于后者。

本研究分别对采用HFOV及IMV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间PaCO2、OI、FiO2进行监测发现,HFOV组治疗第3、12、24小时,PaCO2、OI、FiO2均较IMV组低,与上述结论一致,证实高频震荡肺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OI,减少CO2潴留,较常规通气有肯定的肺保护作用。也有研究[9]发现,高频震荡肺通气较常规间歇通气对新生儿肺部损伤小,可缩短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而IMV模式通气过程中气体输送均匀度欠佳,通气量变化大,同时对肺容量产生影响,易增加容量伤与气压伤发生率。宋冬梅等[10]则表示,HFOV模式可减少RDS患儿肺气漏发生率。本研究发现,HFOV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均短于IMV组,同时,HFOV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IM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但同样肯定了HFOV对RDS患儿肺功能的改善作用,表明HFOV可缩短患儿脱氧时间,主要可能得益于HFOV采用低参数通气模式,保护肺泡及气道,改善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此外,随访至18月龄,HFOV组VT、TPTEF/TE、VPEF/VE均高于IMV组,而Ti、Te、RR均低于IMV组,提示HFOV对RDS患儿气道堵塞、肺泡损伤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可减少肺泡功能抑制,减轻肺损伤程度,维持小气道开放,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正常,与叶冯等[11]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HFOV通气治疗RDS患儿,对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可缩短患儿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肺部损伤程度,促进恢复。

[1] 晏路标,韩树萍,储晓彬,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8):1400-1402.

[2] 张莉,杨帆,童新华,等.经鼻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中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8):1516-1518.

[3] 江载芳.中华儿科临床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8.

[4] 吉玲,马莉雅,杨赟,等.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治疗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8):694-697.

[5] 耿文锦,曹利静,徐梅先,等.高频振荡通气在婴幼儿重症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山东医药,2016,56(45):91-93.

[6] 向芬,易小青.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特点比较及其疗效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3):40-42.

[7] 谢友军,莫武桂,韦跃,等.不同呼气末正压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11):693-696.

[8] 尹成伟,赵敏.BiPAP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23):51-53.

[9] 胡剑,俞敏,唐云,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新生儿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5):5834-5836.

[10]宋冬梅,温秋玉,李士杰,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盐酸氨溴索综合治疗对其血气指标及氧疗时间影响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4):110-111.

[11]叶冯,肖波,李春亮,等.呼吸指数、肺顺应性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606-607.

猜你喜欢

血气肺泡通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不通气的鼻孔
黑珍珠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