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礼仪教育
2018-02-01任满
任满
摘要:礼仪教育源远流长,对个人、学校、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与社会接壤的教育场所,做好礼仪教育尤其重要,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对于礼仪教育存在很多的误区,本文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礼仪教育
中国自古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至圣先师孔子告诫过他的学生:“不学礼,无以立。”“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仪教育,是指人们交往过程中以一种大家都认可并且接受的自己律己的行为。在现代高校,礼仪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必修课程,对高校、学生、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高校礼仪教育和德育两者有关联。德育涵盖的面更加广,涵盖了政治、思想、道德等各方面,而礼仪教育更偏向于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是属于思想道德的一部分。同时礼仪教育更加强调礼节、礼貌和礼仪,而这些行为动作是受到思想道德的支配的。因此兩者相互联系。
高校礼仪教育和德育有区别。礼仪教育更加强调的是在生活实践中的一种表现和运用相关技能。德育强调的是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高低与是否有礼无关,单纯靠德育来提高礼仪水平是不现实的。
因此,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要想培养一个全面的学生,符合社会要求,必须在加强德育的同时加强礼仪教育。
二、礼仪教育的意义
高校礼仪教育对学校的文明秩序和精神面貌、学生的素质、社会的文明程度都有着直接影响,做好礼仪教育研究工作对更好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具有着帮助和指导意义。
(一)对个人
1.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礼仪是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中最容易被人认和接受的一种形式,良好的礼仪能够迅速拉近与别人的距离,树立起较好的个人形象,引导其改正不规范的言行举止,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2.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气质。礼仪是人外在行为的一种主观表现,它包括了仪表和仪态,符合大众审美的礼仪行为是指得体的打扮,良好的表现,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在社会上的交流是否顺利,是否收到社会的欢迎。良好的礼仪教育,能够为学生的整体气质加分,让学生更加顺利的融入社会。
3.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礼仪文化要求学生做一个仁义善良、尊敬他人、尊重自我、讲理明理、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做到了自然而然受人待见。
(二)对学校
1.礼仪教育帮助学校建立和谐校园。礼仪教育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良好的礼仪氛围下,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被抛弃,更加的利于学校的管理。
2.礼仪教育提高高校的知名度。良好的礼仪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质量,学生的质量也是决定学校知名度的核心元素。良好的礼仪教育能够让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都远超一般的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要显著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
(三)对社会
1.礼仪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学生良好的礼仪教育是建立在文化氛围的前提上的,良好的礼仪教育往往要借助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对整个民族传承的需要,是中华民族更加强大的保证。
2.礼仪教育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参与者的面貌组成了整体的社会面貌,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就是将学校里的行为、精神面貌带到社会上。
三、高校礼仪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礼仪教育的弱化与教育管理的滞后。之前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而非学生整体的发展,现在各个高校逐渐重视礼仪教育,但是跟社会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二)礼仪教育功利化。礼仪教育的初衷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增加学校的竞争力,提高社会的满意度。高校为了迎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要求,从而流于形式,没有循序渐进的建立相关课程体系。
(三)礼仪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没有专职教师,一般是学工线的教师来兼职,这些老师基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所教授的内容也没有体系化,很零散,最终也没有很好的效果。
四、高校礼仪教育的建议
(一)高校应该把礼仪教育作为教学体系的关键部分。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做到礼仪教育全覆盖。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包括上课的氛围,上课的动作行为等。
(二)高校应该构建专门的课程体系。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设立专门的课程体系,跟毕业挂钩,同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之中,以激发大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个人礼仪修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的,从教师的谈吐,着装,动作等各个方面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提高教师的自身礼仪修养,是高校进行礼仪教育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杨凤娟.“不可忽视的人生一课”——论高校礼仪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 (04):229-230.
[2]冉燕.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 (03):163-165.
[3]赵莉,于艳梅,柴囡楠,李秀君,王艳捷.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 (16):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