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亮和六便士》: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冲突

2018-02-01王若琦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矛盾理想现实

王若琦

摘要:《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三篇力作之一。作品展现了天才、本性与物质现实以及婚姻家庭中不可剥离的矛盾。该书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描写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过程。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贯穿全书。两种世界的强烈碰撞和突破后殖民主义角度的描写凸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他对自由状态的推崇和对现实禁锢的鞭笞。

关键词:理想;现实;矛盾

一、《月亮和六便士》创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一)创作背景

《月亮和六便士》成书于1919年。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画家高更。高更认为绘画的本质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因此他离开家庭,在南太平洋岛屿旅行、绘画。当时欧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面临着一战结束后百废待兴的严峻形势,人们疯狂地开展社交活动,通过结交名人雅士、商业大亨来获取利益和提高地位,人们对未来十分迷茫,内心压抑悲观。高更的行为和可怕的社会现实激发了欧洲底层群众逃避现实的浪潮。毛姆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了《月亮和六便士》。

(二)主要内容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自己的绘画梦想,抛家弃子、舍弃富足的生活,只身一人来到巴黎,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化外之地——塔希提,并在这里完成了他人生中最伟大的画作,毫无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二、《月亮和六便士》中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矛盾的主要体现

(一)勇敢追梦却备受质疑

小说中,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高度提纯”[1]的艺术家形象。他曾是伦敦中上层阶级的证券经纪人,有美满的家庭,良好的生活环境,却突然如梦初醒般地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追求是绘画艺术,于是冲破世俗的层层障碍,抛下身外之物追随自己的内心。他在巴黎期间甚至忽视衣食住行,躯体的欲望对他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对梦想的向往已经支配了他所有的行动,占据着比其它事务更加重要的地位,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做法的。“公众惊人的宽容。他们可以原谅一切,除了天才。”[2]因为在其他人都选择安稳生活追求财富荣誉时,思特里克兰德更像是个异类。

在传统的英国社会,一个中年男人既是丈夫亦是父亲,他是一家之主,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供养妻子儿女。然而思特里克兰特对现实状况鄙夷、无视的彻底性,颠覆了许多年固化于人们心中的观念。一个纯粹的追梦者在当时的社会是鲜有人支持的,这是他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冲突的第一个体现。

(二)混亂的自我道德观念与社会道德规范的格格不入

思特里克兰特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对理想的执着令人敬佩,但他同时也有一种艺术原始的野蛮,一种天才的暴戾,一种对世俗价值观的极端憎恨。

无可否认,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天才,可是他创作欲望的强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消噬了他的人性。思特里克兰德混乱的自我道德观念支配着他做出了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规范的举动。思特里克兰德跌宕起伏的后半生是从他丢妻弃子开始的。他的妻子和蔼好客、孩子可爱漂亮,而他却一分钱不留只留下一封信便扬长而去。在当时保守的英国社会,家庭这一小单位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家庭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作者安排阿美的姐夫麦克安德鲁上校这一人物,便是想通过他的视角,表现他所代表的社会主流思想对思特里克兰德的反对,从而使冲突更显尖锐。此外,他也背叛了一直欣赏他、救济他的施特略夫。施特略夫夸赞他是天才并劝说他人购买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可他却蔑视施特略夫,对他冷眼相待;施特略夫在他病入膏肓时,不顾妻子的反对坚持把他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他却勾引施特略夫深爱的妻子,对他造成二次伤害。物质层面的解释已然不能定义他对绘画的热爱,他蔑视一切成规,忽视亲情、人伦和社会道德。在文明社会中,他是一个将自己与物质社会道德规范完全分离的无情无义之人。作者在描写这样一个残忍、自私、粗野、肉欲的人时,也把他写成了一个精神境界极高的人,一个创造美的艺术家。这两者的冲突更使他具有了古希腊半人半兽的神圣力量。[3]

(三)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位女性形象贯穿整部小说,该小说是站在思特里克兰德的男性视角进行描写的,其对女性的审视有失公允,言语之间不乏对女性的偏颇描写。[4]但作者设置的这三位女性形象,以及她们与思特里克兰德的关系走向完全是与思特里克兰德精神求索的历程相契合的,通过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使其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更为尖锐化。

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阿美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她曾坚信丈夫深爱着自己,在得知丈夫出走以后不知所措,虽然气愤却还愿意接受抛弃了她的丈夫,这是因为她认为没有丈夫的供养,她就无法继续生存。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当时社会中女性依附男性生活的普遍现象的人物。同样,她又爱慕虚荣,喜欢与文人雅士来往,在后来思特里克兰德死后被人赞为绘画巨匠时,她把他的画挂在房间里,向别人讲述他的生前之事,似乎她一直都很赞成他追求绘画一样。由此可见阿美是这部小说中被现实世界沾染最重的女性角色,思特里克兰德没有丝毫留恋离开了她。

勃朗什是一个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汇于一身的人物。她曾屈于现实嫁给施特略夫,却在思特里克兰德出现之后,抛弃深爱她的丈夫,甘愿跟随思特里克兰德过苦日子。她认为或许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感化思特里克兰德,然而思特里克兰德却只把她当成发泄情欲的工具,并在她的束缚中不断感到厌烦。发现自己无法赢得思特里克兰德的心之后,勃朗什为自己理想化的爱殉情,而思特里克兰德对她的死却丝毫没有惋惜自责。

最后出现的主要女性角色爱塔则是一个物化的天使形象,她是思特里克兰德理想世界在女性身上的缩影。她忠诚贞洁,任劳任怨,对思特里克兰德也无所要求,她所拥有的财产也允许思特里克兰德不必为金钱所扰而专心作画。因此,思特里克兰德选择和爱塔一起生活,度过最后的时光。

思特里克兰德的一生围绕着这三位女性,她们见证了他达到理想之境的过程。阿美和勃朗什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沾染了现实世界的气息,但现实的因素与他理想的世界大相径庭,因此他最后选择了爱塔,为自己的人生扫清了现实世界所带来的障碍,在塔希提完成了自己的最终梦想。

(四)独立人格与群体意识的冲突

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不依赖任何一种形式的精神权威,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价值观念,思特里克兰德显然正是独立人格的极端化体现。思特里克兰德的开窍是全方面的,他从过去依附于整个社会生活到后来对社会进行彻底地鄙夷,他不再被六便士所困而是追赶月亮。他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仅甘愿牺牲自己,而且就是牺牲别人也在所不惜。[5]然而,当时的社会是以群体为单位存在的,人们相信,只有与他人建立紧密的联系,才可满足日常的交流沟通。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倾向于跟随某种权威意识,通过自己的妥协,达到当时社会倡导的“保持一致”的观念。在这本小说中,正是独立人格与群体意识的一次次碰撞,使思特里克兰德意识到他与物质社会的不相容,并来到了可以容纳他独立人格的塔希提,完成了思特里克兰德对精神世界的求索过程。

三、后殖民主义的突破

众所周知,毛姆是后殖民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的南洋短篇小说中的白人,无论是受上帝召唤传播基督的传教士、维护当地统治的殖民官员还是因种种原因生活在殖民地的西方人,都因为在“西方文化优越”[6]的氛围中生活得久了,天然地有了一种西方式的傲慢、西方式的优越感。他们在和土著相处的过程中,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想当然地去鄙视当地的文化。但是这部小说是后殖民主义的一大突破。在毛姆笔下,塔希提孕育着神秘的气息。思特里克兰德只有到塔希提之后才可以顺利创作,塔希提的环境使他的灵感开花。他晚年的画作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让我们的幻想进入了一个奇幻、新鲜的世界。他在塔希提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可谓是“得其所哉”。

小说的高潮不是在欧洲土地上展开的,毛姆也不再把偏远的殖民地写为低于欧洲社会一等的蛮荒之地,而是赋予了它新的内涵——美的归属地、能够使天才大展身手的灵土。突破后殖民主义下西方优越论角度的描写揭示出不同文化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异己文化的深刻道理。

四、结语

《月亮和六便士》讲述了思特里克兰德如何在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冲突中努力创造自己的理想国。毛姆一生都在努力探寻人性和寻找自由的生活,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寄托了他对自由的向往。思特里克兰德犹如一个方形的塞子,而现实社会就像一个圆形的孔,两者相互摩擦,永远无法契合。他的精神状态和尼采推崇的超人哲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摒弃世俗的固执所见,完全遵循原始的内心冲动。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思特里克兰德突破了在伦敦时期的自我,在巴黎追求梦想期间的本我,最后在塔希提上找到了超我。而一个社会对独立人格的包容程度体现了这个社会的发达程度,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时代,人们缺乏对独立人格的认可,可见当时的社会发展是不完善的。毛姆正是想通过《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为后来的社会发展设立标杆,鼓励人们要敢于打破现实世界的禁锢,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赵琨.现代价值赋形:对《月亮和六便士》的一种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3 (35):38-39.

[2]Ellmann,Richard.The Artist as Critic:Critical Writings of Oscar Wild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3]顧弘.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解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的主题[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 (2):04-06.

[4]丛思宇.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两女性角色浅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8):37-39.

[5]黄蕾.论《月亮和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精神求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40-43.

[6]张玉静.毛姆短篇小说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 (4):11-13.

猜你喜欢

矛盾理想现实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