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楚辞》中的配饰意象浅析楚国的配饰文化

2018-02-01胡晨楠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楚辞楚国

胡晨楠

摘要:配饰文化源远流长,配饰的发展是人类审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就《楚辞》中所蕴含的配饰文化信息,通过芳草配饰,珠玉配饰和佩剑三个部分来研究楚国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配饰文化,同时略谈中原审美与楚地审美的一些差异。

关键词:《楚辞》;楚国;配饰文化

配饰的出现源远流长。原始人曾用贝壳和兽骨来做装饰,商周以来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意识的提高,那些繁繁缀于衣上的配饰有了其他的作用。《楚辭》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屈原伟大智慧的结晶,当然也少不了楚国当时浪漫文风的孕育。作为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将楚地民间歌谣经过转化加工后形成。因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楚辞》对于研究楚人的精神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极大的作用。[1]就服饰配饰来说,从“佩缤纷其繁饰兮”可以看出文中对配饰的描写可谓繁多细致。在这里,我将配饰的种类大致分为芳草配饰,珠玉配饰和剑类配饰并一一进行研讨。

一、芳草配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离骚》

....

香花芳草是《离骚》出现频率极高的植物类配饰,屈原用大量的香花芳草来表现一个人的品格或个行,给这些看似普通的药草类植物赋予了丰富的意象。王逸的《楚辞章句》在总论《离骚》时写道: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谄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这段话成为评论楚辞的经典之言,其中香草美人意象表达更是脍炙人口。在《离骚》中香草等主要还是用于配饰作用,但是香草在做配饰的同时又运用其他的一些途径使主人公与香草发生关联。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屈原刻画出的是一位香花芳草浸润缭绕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中佩饰意象出现的频率最高,是香草意象群落的典型代表。

但是楚国人为什么会对这些药草类植物情有独钟甚至缀于衣上以作配饰呢?《山海经》一书提到西南地区的人民对于佩饰格外关注并赋予它一些特殊功能。对于充当他们配饰的动植物都强调他们的药物作用。[2]当时楚国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从人对于生命的尊重来看,他们对于这些可以延续生命的东西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恩。这些植物是纯洁高尚的,它在人们的心里也是不可玷污的。《离骚》中反复出现的药草意象也是从生命层面上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

二、珠玉类配饰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离骚》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玉作为贵族阶级身份的象征,是达官贵人身上必不可少的配饰。玉饰在当时广为流传,从现代出土的墓葬来看,当时的玉饰种类繁多,玉佩,玉饰,玉环,玉坠数不胜数,且制作精良,显示出周朝时期的玉饰繁荣一面。儒家出现之后,玉佩作为重要的礼器,得到充分的认可,并作出许多相应的规定。

但是在上文提到楚人对于配饰多注重于植物配饰,与中原人的“重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在此不妨比较探讨一番。周人相比于殷商时期的尊神论有着极大的思想进步。《左传》中记载如下:“民,神之主也。”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同时也是思想进步的一种表现。与此同时,玉用来祭祀的作用逐渐被削弱,大部分的人们开始注重玉的个人象征意义。因此玉器的制作有了更多的一些表现意义,君子佩玉,就是要使自己的德行如玉般温润,也可作为一种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方式。因此中原人佩带玉的原因有其思想观念进步的一面,也有审美观方面的原因。

楚人对于中原人惯常佩带的玉佩白珩称之“未尝为宝”,这说明楚人和中原人的审美差距和生活习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同时据史料记载楚人多用琉璃珠作配饰,推测来看是因为楚人本身喜欢色彩绚丽的饰物,而玉石颜色润泽单调,不符合楚人的审美。张正明先生感慨说,楚艺术之精彩绝伦,与之自然貌美大有关系。[3]

三、剑类配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九章 涉江》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九歌》

.....

佩剑在当时并不仅仅是楚人的专属之爱,各国都有此习俗。佩剑代表一种身份的象征,地位的诠释。楚国尚武,故士阶级贵族大多佩带宝剑。有时一些有财富的人会把佩剑镶有华丽的装饰物,注重观赏价值。

因当时战乱不断,各民族“好斗”的性格影响,剑的作用和使用频率升高。《汉书 地理志》记载:“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干将莫邪的故事体现了王对佩剑的要求是很高的,后世对于佩剑的要求即随着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楚国的浪漫环境使得佩剑的作用从实用性转向观赏性,男子大多佩剑高冠,成为当时的一种潮流。

四、总结

文章通过《楚辞》中对配饰的描写进行延伸分析,结合史料从而推断出楚国人民的一些服饰配饰文化。因此对于史料了解读是在研究古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楚人性格的浪漫华美和迤逦的山水之美造就了这些奇异斑斓的配饰文化。对自然之神的崇拜使得人与自然有着一种和谐共存的灵性光辉。

参考文献:

[1][2]易子琳.《楚辞》中的配饰文化浅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 (03):22-24.

[3]]左鹏.楚国珠玉佩饰之研究[J].江汉考古,1998 (02):55-66.

猜你喜欢

楚辞楚国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屈原和楚辞
小燕子
节奏观下《楚辞》的英译研究
秋夜读《楚辞》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美玉和氏璧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楚辞》情感审美特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