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俗文学入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阐述

2018-02-01王建楠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格局中国

王建楠

摘要:从文学“逆流”到文学史价值的存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通俗文学入史与众多现代文学格局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通俗文学;现代文学;中国;格局

通俗文学是现代文学的一部分,现已进入到文学史中,关于通俗文学是如何进入到文学史的,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当前最普遍的做法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家附在文学史中,这样的一种做法看似有效,实则与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相背离,也使文学著作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与价值。实际上,通俗文学进入到现代文学史中,并非对几个文学现象进行关注或者是增添几位作家就行,它会对现代文学整体格局造成影响。

一、中国现代文学价值体系的重新评估

从中国现代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教育层面、价值观念等方面看,现代文学将人的发现及“人的文学”视为“五四”文学的价值观念,要让通俗文学入史,就需要对这种价值观念进行调整。而现代文学作家一般都是受到了外国教育,主要是现代教育学者及学生构成,而通俗文学作家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由传统文人构成的,所以,他们所秉持的就是传统文化观念、道德等。从大层面看,他们讲求民族大义,从小的层面看,他们惩恶扬善、追求公平和正义等。通俗文学家们在皇权体制向共和体制转型期间十分活跃,在1912年以前,他们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对专制皇权持反对态度,为共和体制的创立贡献了一份力量,因而被赋予了“文化部队”的称号;而在1920年以后,他们对混战的军阀时代持反对态度,希望社会安定和谐。虽然,在那个时代他们是维护共和制的,但是,从文化的角度看,他们依然故步自封,坚持传统道德理念。正因为如此,通俗文学价值观念在已有的文学史中被当作封建传统思想加以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和通俗文学在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矛盾分歧,实际上也就是关于:究竟要如何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与政治观的现代性。要让通俗文学入史,就需要对通俗文学作品持认可态度,肯定其文学价值,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政治观念进行现代化思考。若是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将会影响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格局。

其一,关于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中国文学起源于共和政体形成的晚清,当然,其发展过程中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演变的过程,若是我们将通俗文学和现代文学当作两个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现象来看,从清末到明初为止,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晚清文学改良及“五四文化运动”两个高潮阶段。

其二,关于现代文化的启蒙内涵问题。通俗文学要入史,就需要承认中国文学的启蒙经历了一个转型发展期,也就是从“新民”到“新人”转变。“新民”也就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学创作潮流。通过对中国现代史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晚清时期,通俗文学作家们都以启蒙者自居。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虽然杂音不断,但是,通俗文学的广大启蒙民众们他们不再执着于传统的“儿女情长”等专门创作,开始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进行撰写,他们批判传统社会弊端,对传统陋习感到极度不满,要求重新改造中国家庭。实质上,通俗文学就是在坚持传统文化的条件下,启蒙民众,让他们从未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国民。而“五四”新闻学与通俗文学不同,启蒙民众更新思想,成为新人,启蒙内涵的不断发展变化,也是现代文学意识发展的过程[1]。

我认为,若是我们依然坚持这种价值观念,通俗文学就没有必要入史了。当然,若是我们对通俗文学史是认可的,就有必要对中国现代文学价值体系进行重新评估。

二、市民文学的定位与现代文学发展路径的思考

这里所说的市民文学并非老舍等用新文学价值观念去创作的市民小说,而是通俗文学家门以市民的价值观念去创作的文学,也就是1920年后通俗文学进入市场后的文学。而这种文学史格局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设置的。实际上,新文学对市民文学评价并不高,甚至有的评价直接将市民当作评判、嘲讽对象。通俗文学要入史,就必须要对这种观念进行改正,要肯定市民文学。

此外,通俗文学要入史,就应该意识到市民文学作家不只有张恨水,还有很多,如程小青、李寿民、秦瘦鸥等。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这些作家,各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无论是他们中的谁,都应该入史,并要争取地评价他们的史学地位,如在对张恨水进行评价时,都觉得他是言情小说家,对其的评价也是如此,但是,这种评价并不完善、具体。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经过了9.18事件后,张恨水从专写言情小说的创作方式中走出来,也开始进行抗战类型小说的创作。据有关数据信息显示,他所创作的抗战作品达到了800万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恨水不仅是言情小说作者,还是抗战小说作者,对其进行评价时,更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评价。当然,当我们对市民文学持肯定态度后,一些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成长背景等都不用遮掩了,如,刘半农、张天翼等后来的创作方向都发生了转型[2]。

当然,说到了市民作家,必然需要对通俗文学期刊进行关注。像《小说月报》等期刊阴暗受到同等重视,既要关注新文学期刊,又要关注通俗文学期刊。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种类很多,通俗文学入史必然要回到它原本的面貌。当然,对于新文学和通俗文学编辑也有同样重视,新文学有沈雁冰等,通俗文学同样需要有等周瘦鸥等优秀创作人才,虽然,他们的创作视角不同,但是,都具备史学价值。

由于新文学对市民阶层持一种批判态度,使得市民文学一直被新文学所隔绝。而同样的新文学作品在市民阶层也是没有市场的。但就有学者曾说过,“尽管新文学要发展,旧式的白话小说,张恨水……各作家,还可以笼罩住一般社会与下等人的读者。”这正是表明了新文学发展前途无望。从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文艺读物中,新式小说究竟是怎样的位置呢?而这些也只有新式阶级才可以读这些小说,而新式阶级读者会比以前多,或者会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是,同旧式小说读者相比还相差甚远[3]。因为,社会一般都无法容纳该种新式小说,当然,并非它的内容,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读过,连内容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其原因是,他们觉得这些外文书籍。或许上述描写有些夸大,但却是事实,“五四”以来,新文学得到了发展,但它卻仅仅是知识阶层的读物,普通社会人士或者是更下等人不会读,他们被“旧式白话小说”所笼罩,认为新文学是“外文书籍”。正因为如此,使通俗文学得到了发展,他们在这一市场站稳了脚跟。我们站在当时我国社会阶层角度来看,市民阶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但这些可以粗略读懂文字的市民阶层趋势阅读市场最主要的读者群。若是从当时文学阅读情况去思考,新文学是则是现代文学阅读先导,而市民文学才是适应现代中国阅读市场的主体。

三、结语

通俗文学入史是现代文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的确,既然被叫作“现代文学史”就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通俗文学,但通俗文学入史也并非随意的对文学现象或者是作者作品进行增减就行,它是以此重大文化改革,而这种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史学家们共同努力、不断地探索,正确的认识通俗文学入史对现代文学的意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潘婷,姜思元,等.通俗文学入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8 (03):50.

[2]汤哲声.通俗文学入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思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 (01):44-51.

[3]汤哲声.通俗文学入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思考[A].武汉大学文学院、哈佛大学东亚系、《文学评论》编辑部.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武汉大学文学院、哈佛大学东亚系、《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闻一多研究会,2012:16.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格局中国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讲授到接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再思考——兼及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新路径的探析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