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届两岸公益大讲堂在京举行

2018-02-01王慧

环球慈善 2018年12期
关键词:残疾人公益企业

王慧

秉承第六届两岸公益论坛“新时代新公益”的精神,12月20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张老师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两岸公益大讲堂”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讲堂以“公益创业与慈善创新”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台湾、上海,以及京津冀等地的两岸公益机构、社会企业和高校代表1 00余人参与本次讲堂。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青年公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公益创业和慈善创新在激发社会活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服务,扩大公民参与,以及社会自治和提高慈善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青年公益创业,积极发挥社会企业的重要作用,是进入创业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的企业模式,青年公益创新能够同时追求财务和社会回报。本届大讲堂旨在通过搭建两岸交流平台,汇聚两岸资源、分析社会问题和寻求解决的方法。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大会致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在大会开幕式讲话并致辞,陈爱民表示,两岸公益论坛已开展了六届,两岸公益大讲堂的意义在于实践,公益大讲堂的参与者更多的是实践者,主讲更多的是行业引领者、专家,他们讲的有宏观层面的、有微观层面的,“公益大讲堂的意义在于两岸不仅要交流理念,交流感情,分享专业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一起的行动。我们新中心今年暑期有35名台湾的学社会学、教育学、艺术的学生来实习,他们把他们的专业奉献到这里,和大陆的志愿者一起来做社会实习的工作,这就是大讲堂的实践。这种行动会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台湾张老师基金会董事长葛永光致辞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来自台湾张老师基金会董事长葛永光在会上讲了“张老师”的由来:“张老师”并非因创始人姓张,也不是为了纪念某人,主要是因为在青少年的生活当中,影响其成长最深远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其次就是“老师”了,且“老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其职志,这正是辅导工作的本意。至于为什么叫“张老师”?因为“张”是中国大姓,语音平顺易念,感觉亲切普遍;字形意义深远,代表开启、拓展、长远之意,开启指的是协助正处于过渡期之青少年有良好的自我发展;拓展指的是不断将服务扩展至社会的各个角落;长远指的是具有服务人群,造福社会的长远目标,故称为“张老师”。

“张老师”成立之初最原始的工作就是有固定的地点、专线、人员来接收电话,发展到现在的台湾地区11个城市,共有12个“张老师”辅导中心,50条“1980”专线,专业辅导老师约60位,义务辅导老师约100位。历年来参与张老师服务的人数超过10000以上,对于台湾地区加强青少年辅导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张老师”在咨商辅导服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推广教育、公益服务、研究发展、两岸交流等服务项目領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葛永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历届两岸公益大讲堂的召开,作为主办方,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台湾张老师基金会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提及大陆和台湾的公益优势,葛永光说:“台湾在公益方面走得更早,经验、知识、人才比较多,大陆起步晚,但资源更加充裕,能量较大,双方优势互补是最好的。”

两岸公益人士共同分享青年公益创新案例的经验与成果

大讲堂一并邀请了台湾张老师基金会执行长林联章,台湾社会企业创新创业学会理事长胡哲生、台湾辅仁大学国际创业与经营管理所主任林耀南、台湾明日餐桌创始人杨七喜以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时立荣、中央民族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以及上海海上青烘焙、兰河戏剧思维工作室、北京中科卓望网络科技公司青年公益服务研究领域的专家机构和公益创新的代表,围绕“青年公益创业与慈善创新”这一主题,就“公益创新在台湾的发展”“寻找为社会创业的企业家精神”“大陆地区青年公益创业现状与趋势”“有温度的企业”“社会企业家精神、慈善新发展趋势”以及“应用互联网和高科技手段促进残疾人就业”等公益新领域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交流分享两岸青年公益创新案例的经验与成果,进而引领两岸青年在公益领域里传承好新担当、新责任,创新两岸青年公益交流合作新模式。

来自台湾的杨七喜是明日餐桌的创始人,她演讲的题目是《青年公益与慈善创新——用爱连接全世界》,七喜厨房是台湾首个民间经营的剩余共享社会企业,将“格外品”(或大或小,形状奇异,稀有品种)也就是丑蔬菜及市场剩余食材加以利用,提供自由定价餐食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七喜厨房努力融入社区、提供工作机会及待用餐食,使“人与蔬果,都没有剩余”,一张平等的餐桌,一顿为他人而吃的餐点,每天发生在日常的社区环保活动。在都市中,形成人与废弃物共生的循环系统。七喜厨房开办了一日一主餐、以工换餐体验、创意资助吧,爱心待用机制等公益模式。创造让一般人轻易断舍离的契机,让物品脱离金钱价值,不再多制造多余资源,同时释放都市当中多余的金钱价值。七喜说:“明日厨房由个人行为演变成慈善事业,再转变成公益事业,他们共同的特征,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希望经营目的扩大服务。21世纪初,资源以及慈善循环不该都只是单向消耗,而是考虑如何精确地达到一动多效地永续循环。”

上海兰河戏剧思维工作室的王俊晓则是用《剧场如何改变世界》,从“有一天,我遇见了台湾老师教的表演游戏。接触游戏,讨论城管问题的论坛剧场”“邀请了香港老师来教一人一故事剧场”“圣诞节孩子们的创意戏剧”“东区戏剧工厂和下河米仓的记忆”“国际戏剧与教育联盟主席在广州的戏剧课,活得雕塑公园”“带着阳光之家的孩子在咖啡馆演出”“在重庆土湾社区演出卖菜者的烦恼”“方峪乡村戏剧节,郭巨埋儿,反思孝道”“与轮椅人士和脑瘫人士一起表演”“南头古城的街头戏剧”“走访失独家庭,难以告别的女儿”“一个民间的应用剧场学院的可能性”等12个故事与大家娓娓道来,王俊晓灵活而富有戏剧性的语言,风趣生动,诙谐幽默,用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告诉大家他与90后的团队一起如何用戏剧改变人生,服务于社会边缘弱势群体。他说,戏剧就是过家家,“沉浸、忘我、快乐、信以为真,爱与天真”,他们奔波于大江南北,沐浴着市井烟火,出现在小巷街头,用戏剧解决现实中的矛盾,用戏剧改变着蜷缩在某个角落需要慰藉的人生。

同样来自上海,“海上烘焙”是一支多文化的团队,由全职员工、实习生和志愿者组成,海上青的面包甜点老师都是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后又在法国奥利亚克烘焙学校进行深造。他们的社会企业项目自2011年起开始运作。主要经营法式面包与甜点制作,他们的使命是帮助家境贫寒的中国青少年摆脱贫困。他们向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无偿提供为期一年的高质量烘焙培训,同时培养这些青少年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有技术、负责任的成年人,不仅能够自力更生,还能接济家庭。这些学员主要是来自农村的青少年群体、孤儿、或是家庭无法继续养育的儿童(父母残疾、患病、或入狱)。这些学员首先由公益组织推荐,然后经海上青烘焙坊的工作人员面试,每年约有30名有志向、年龄在17至23岁的青少年经被挑选参加海上青烘焙的培训计划。2012年,海上青烘焙帮助西藏“盲文无国界”组织设立烘焙项目;2014年,帮助“疯狂烘焙”机构的精神疾病患者开发新食谱;2015年,与“青海省安康青少年贫困救助中心”合作为玉树地震受灾青年设立烘焙项目;2018年,培训宁夏福利院员工,帮助其设立烘焙项目。海上青烘焙负责人孙凡慧说:“授人以麦,三餐之需:授人以焙,终生之用!我们期望与其他公益组织合作,确保我们的社会使命得以履行!”

跨界合作的圆桌会议

本次大讲堂举行了以“跨界合作、公益创业与慈善创新”为主题的圆桌会议,更加丰富多样化地对“跨界合作、公益创业与慈善创新”这一主题进行开放式研讨。

首先,北京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郝悦通过视频与大家分享了三个北京青年融合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

郝悦:第一届青年融合创业大赛由北京市残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一起来联合主办。做这个大赛之前,我对社会企业是个模糊的概念。这个大赛是由北京市31个团队来参加的,是一個创意大赛,我们这个大赛是以商业为前提的创意大赛。我们最后推进的项目受到专家评委的反馈是“项目好真实啊!”项目都是小而美的项目,随着最后我们评选出来的项目,他们都有社会企业的影子,但是到底是不是社会企业?我是带着这个问题来的。我认为在社会企业事业中做企业的员工需要这样的素养,我们更关注社会企业所得的企业成果是否能更好的运用到未来的社会企业事业中来,我们社会工作中所具备的素质和我们企业家所具备的素质,都有他各自的性质。另外,我们社会企业家,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我们今年大赛结束后成立了一个联盟,叫青年联合创业企业家联盟,未来一年我们也希望能够多举行这样的公益沙龙。而我在这里也希望能够讨论我们残疾人企业家所要具备的素质。我们残疾人企业家创业,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企业的角度切入,最后都是希望能够帮助到与自己同类的人群和伙伴,他们都希望与自己同类的伙伴一起就业,一起来感受“我”所给大家带来的这种价值感。

主持人:在大陆,残疾人是个特殊的群体,在过去这些年,残疾人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也是我们残疾人创业的困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刚才大家看完三个视频展示,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项目?或者感觉哪个项目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请各位嘉宾借此机会做深刻交流。希望今天在坐的各位都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林联章:很荣幸来参与今天两岸公益大讲堂的圆桌会议,观看了刚才的视频,与我们的工作经验有些类似的地方。比如第一个项目,张老师组织的活动,场地也是由政府出资,我们负责盈利,盈利的过程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晌。我们的活动有些是公益活动,比如60岁以上老人的运动项目是免费的,你买张健身卡退休后就可以用,我们现在都主张健康,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另外看到刚才烘焙的视频,我很喜欢上面的一句话,“蛋糕可以定制,可以定制自己的幸福”。定制自己的幸福会感动一些人,蛋糕除了美观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口味,来获得大众的认可与肯定。我相信烘培在两岸都有它的市场,可以得到发展。刚才我看到的天使之音,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在北京参观的红丹丹,这是对弱势群体一个很好的帮助。

胡哲生:第一个影片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强调了“会说话的蛋糕”,让人看了很有感受,而这个会说话的蛋糕来自一位曾经受过伤害重新走出困境的残疾人士,把这个商业模式打入一般消费大众能够买单的消费模式,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把这个会说话的蛋糕由残疾人来打造出来,为什么?”回答,“因为残疾人最能体会人想说什么,他曾经面对过自己的内心,要把这些话融进蛋糕里,所以我们要培训残疾人来做会说话的蛋糕。”他们更懂得面对我们独立的内心,这就是我们这个蛋糕的商业价值,我们的残疾人朋友因为弱,他就更愿意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绪。残疾人在这方面比任何人更懂得你的心,更容易吐露心声。第二个影片就是要把握怎样把社会企业融入社区;第三个天使之音要明确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服务什么样的人?比如我们可以用自己声音帮助别的家庭做些有声书,或者帮你传递亲人之间的话语与感情,或是你不敢面对面的道歉,都可以帮别人讲。语音台没有什么商业模式,就是你讲出一个让人花钱买单的服务。

林耀南:三个影片都挺好的,做好社会良善,都是很好的故事。作为社会企业,背后都有一个跟别人不一样感人的故事,这也是表现在诉求上,一种是理性诉求,一种是感情诉求。比如我们拿来做爱心的产品,我们觉得品质不好,就放在一边,不会去用,所以说你的竞争者是一般的企业。比如社区健身房,除了他们有的之外,你还有什么不一样。所以对于社会企业来说,他在消费的时候同时又做社会弱势群体的被帮助人士,其实对他人来说心理上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建议可以在整个策略营销上面再作一个思考:第二个我觉得不管是社会企业还是营销企业,做之前要想好市场在哪里,要考虑一下相关的消费者到底有多少;天使之音,我在想到底获利在哪?比如抑郁症想走出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如何把他们转化成跟别人不一样,一方面要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不一样,感觉到比较好,另一方面他在接受这个服务,另外付费的同时,他觉得这是良善的事,不但帮助了自己,还帮助了别人。更者服务于其他人的这群人自己也有收获。我觉得这是社会企业需要重视的几点。

杨七喜:我认为我们这个蛋糕应该做大品牌,比如欧式蛋糕、法式蛋糕,针对技术方面、蛋糕多样化方面再努力。健身方面就是要明确服务残疾人模式的发挥,凝聚社区力量的健身,凝聚社区情感,提升消费者的身体素质,还是很重要的,我对这个问题最关注的是专注残疾人设计的课程。天使之音的部分我认为社会企业最残酷的是你有没有办法完成你的初衷,你的产品在哪里,是否解决了要服务群体的困扰,然后再带动解决其他周遭的困扰,谢谢大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李杏果:我看了刚才的短片后,发现创业就是你发现了好的机会,然后把机会转化成自己的行动,残疾人要成功,立足的愿望可能比普通人更强烈一些,整体来说我对这些项目是很敬佩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个项目,他不同于传统的商业企业的特点,是它进入了社区。其他的一些企业进了社区后可能让你办卡健身的方式,进去后与居民有些互动,我看了感觉做得不够。我在北京做调研时去过一些地方,他们有自己的场地,挂个牌子做残疾人的服务,但室内空无一人,只有个看门人。社区服务可能通过政府把地方找到,但缺的是社会运营的主题,这种情况正好给我们社会企业提供了硬件设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满足了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我的建议是,我们更加关注一下政策,在这个情况下,作社区区域调研。北京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生活在贫困家庭,符合需求的服务群体的进入,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空白,进入一个多赢的局面,这个也比较符合我们现在社区整个服务发展的趋势,来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主持人:我们现在讨论第二个问题,跨界合作,请问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之前凯风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对我说,她说她们感觉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领域之间的合作其实是很难的,大家的思维方式和立场不同,对话与合作都比较困难。她们更感兴趣的是领域、行业的跨界,比如说艺术家用他的艺术来做慈善,他们说不一定是由我们说的专业从业人员来做慈善,这些领域做慈善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改变。对于这个问题,请问哪位有不同的看法?

倍能社会企业学院执行院长裴亚琳:跨界问题是最近社会企业发展专家都在呼吁的问题,这个困难是也是各行各业面临的问题,我觉得跟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有些关系,我们总是把同行当作互相竞争的关系。可能在西方他们有些法律边界的限制,比如英国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他们支持社企的系统非常完善。在这个系统里面,他们各个机构各尽其责,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政府的主导下,非常完善健康地去发展。我个人感觉跨界,因我们出发点不一样,考虑的利益不同,但我们只要想合作,就需要互相的妥协,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企业做社企的时候,我们如果能说服他加入一些公益的元素,告诉企业你做公益的时候能得到一个什么价值。我们企业跨界之所以不那么顺利,是因为我们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还有,我们缺乏特别有能力的机构,来做这个桥梁的机构,可以把三方的利益,资源和价值表达出来。而且政府对社企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了。我们跟社工委有些接触,他们希望在北京打造一些有影响力的社会企业,而把这个经验向全国推广。我个人是很乐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政府现在从政策、资金上来扶持这些社会企业的发展,就是从政府方面我们已看到很多希望。从企业来说,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企业,他们也在慢慢接受社会企业的理念,比如说国内一些大企业都响应国家的号召做精准扶贫。很多企业对社会企业的概念也在慢慢地去了解渗透。从非盈利机构来讲,我们最缺的就是资金,有了资金我们才可以吸纳更多的人才。我们呼吁更多资金引入的同时也看到很多企业家,会拿出一些资金给当地的社会企业做发展,所以说,政府、企业和非盈利机构,实际上都已经开始了自己领域的各自行动,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悲观。大家都知道英国是社会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整个生态的社会企业比较成熟。商业的支持,具有社会企业精神的企业家,还有社会资本与投资,在英国,连续三年达到2500万元英镑可以去申请股市融资的,他们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政策,能力建设,资本的投入,这是一个大概的框架。我们国家每年用于发行公益慈善的彩票数目是非常庞大的,虽然我们还没发展到为社会企业去做工作,但我觉得我们可以慢慢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今天这些人坐在一起讨论社会企业的问题,我觉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公益界的前辈曾经跟我讲过,做公益企业,一定要抱团,只有抱团你才能度过这个寒冬。谢谢大家!

圆桌会议让两岸公益人士和专家代表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大家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开启了一场生动多彩的公益思想盛宴,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互学互鉴,做出特色,更好地服务社会,彰显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优秀品格和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参访同心互惠公益商店

两岸同胞还共同参访同心互惠公益商店,同心互惠商店是北京工友之家的公益项目工作之一,创建于2006年,透过社会闲置物资现价销售、回收再利用的方式,降低城市工友的生活成本,帮助流动儿童教育,提供工友就业,促进社区参与,使社会闲置资源获得有效利用。

北京工友之家是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注册、审批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服务机构,于2002年11月正式成立。主要致力于服务新工人群体的社会、文化、教育、权益维护及其生活状况的促进与改善;提倡平等团结、互助合作、扎根社区、服务社会、为促进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服务。近年来,北京工友之家已陆续打造了新工人艺术团、同心实验学校、同心互惠社会企业、社区工人中心、工人大学、同心农园等多个社会企业公益项目,并于2008年创办了全国唯一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记录打工文化历史,倡导劳动价值尊重。负责人王德志说:“工友之家希望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成为部分打工兄弟姐妹们在城市的一个家,一个社会互助支持网络。”

截至2018年7月份,同心互惠在北京地区已有8家實体公益商店,闲置资源的回收范畴不仅是闲置衣物,包括生活用品、家具家电、玩具文具等均为同心互惠的闲置物品再利用服务范围。商店内除将闲置资源限价销售提供给务工人群之外,亦有劳动权益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定向转增、捐助,进行弱势群体扶持自立、推动打工者社区文化与教育持续发展,以及儿童教育关怀与帮助等公益事业的发展。北京工友之家,已成为新工人的精神文化家园。

猜你喜欢

残疾人公益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