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超对接”条件下生鲜农产品集约化流通发展趋向实证研究

2018-02-01樊俊花张志红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廊坊市集约化

樊俊花 张志红

内容摘要:“农超对接”的短链流通模式能为农产品流通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流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小规模生产终究无法与大流通相匹配,发展集约化流通是解决目前国内“农超对接”障碍最为有效的路径。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廊坊市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在市场和政策引导下,生鲜农产品流通逐步走向集约化,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发展集约化流通将是生鲜农产品流通最具优势的途径。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流通 农超对接 集约化 廊坊市

引言

农产品滞销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因滞销而大量腐烂废弃,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消费者,阻碍了农产品市场增效提质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消费脱节,生产与市场无法有效对接,形成流通瓶颈。结合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流通经验,政府应引入“农超对接”概念,用以解决农产品流通瓶颈与质量安全问题。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农业合作组织等农产品生产单位与农产品零售组织签订意向性协议,由产地直接向超市、农贸市场和便民零售点等组织供应农产品的流通方式。它以短链形式将农产品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联系起来,在促进商业发展、稳定物价、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我国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市场现状

“农超对接”理论引自于国外,2008年财政部与商务部提出“农超对接”试点工作,我国农产品市场开始逐渐接受这一概念。但是从市场运行现状来看,“农超对接”运作并不太理想,存在“概念模糊、理论体系不完善”、“系统不完善功能失灵”、“制度缺失,实践障碍较多”等问题。从市场现状来看,我国的“农超对接”还在实践探索阶段,要实现大范围的“无缝对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生鲜农产品由于其特殊性,对快速流通的短链结构有着特殊的偏好,短链流通是“农超对接”的优势之一,因此“农超对接”对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但总的来看,我国生鲜农产品真正实现短链流通的比率仍然偏低,利用“农超对接”渠道进行流通的比率也较低。随着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生鲜农产品流通呈现多样化,当然也到了亟待变革时期,探索新的流通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问题分析

生鲜农产品流通一直是个难题,“农超对接”条件下,短链的供应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鲜品的损耗,但现有环境中,来自各方的冲击依然使生鲜品流通存在较多问题。

电商渠道冲击商超,给“农超对接”带来阻碍。电商业务已经开始渗透到农产品流通领域,市面也出现了“天天果园”等形式的生鲜品电商企业,它们的出现是对生鲜品流通的一种有益探索,这些电商平台必然对超市等生鲜品传统销售平台带来冲击,造成“农超对接”中生鲜品流通的分散化,无法形成规模运作。

分散生产制约流通,“农超对接”效率与效益偏低。农产品的分散生产,表现出“低技术、低效率、高成本”,造就了“小生产”特征,无法有效与规模化商超消费对接,这使得“农超对接”的效率与效益都大大降低。

物流技术落后,“农超对接”成本居高不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据调查数据显示高达25%-30%,远高于欧美日等国家,在生鲜品流通中更是严重。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贮藏等物流技术落后,使得物流过程中损耗率大,店面销售过程中损耗率也异常高,造成“农超对接”成本过高。

监督机制缺失,“农超对接”品牌优势无法发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国策,各级政府及消费者都在呼吁并制定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但收效甚微,除了老百姓安全意识薄弱,还有市场监督机制缺失的责任。监督不到位,生鲜品的消费口碑无法建立,“农超对接”的品牌优势就无法发挥。

综合以上分析,现阶段生鲜品流通存在规模小、技术落后、监督缺失等问题,如何有效改变这种状态?集约化流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生鲜农产品集约化流通模式優势分析

集约化在农业上是指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农超对接”模式能够实现短链化流通,单纯的压缩流通渠道并不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关键所在。生鲜品集约化流通,要求规模化和节约化运作,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会逐渐向组织化、企业化方向转变,规模化的生产组织将成为农业生产主体,规模化商业运作的生产组织首先可实现生产规划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还促使生产与消费渠道缩短、环节变少。因此,集约化是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必然途径,能有效解决当前农产品流通中的瓶颈。

集约化运营符合“农超对接”的本质要求。“农超对接”流通模式中减少了流通环节,提升流通效率的同时也带来监督机制简化。“农超对接”流通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到,产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参与对接单位越少则难度越低,因此“农超对接”本质上存在集约化运营需求。

解决“小生产,大消费”问题。我国农产品流通瓶颈和“卖难买贵”的问题,大部分是由“小生产、大消费”所造成,通过集约化运营将更多资源集中起来,通过规模化操作去解决农产品流通中低利润缺陷,将大生产与大消费市场对等起来。

有效控制流通成本,提升监督成效和物流技术。集约化流通要求生产单位走向集聚,结成规模化组织,通过规模生产提升成本负担能力,同时能提升监督成效,更为高技术的应用提供空间。

廊坊生鲜农产品集约化流通实证分析

河北省廊坊市坐落在华北平原东北部,是河北省最小的地级市,地处京津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在农业产出消费过程中,已经表现出集约化运营趋向。

(一)廊坊生鲜农产品流通现状

廊坊市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人口460.1万,其中城镇人口172.6万,占比37.5%。受到气候条件和沙质土壤等因素限制,生鲜农产品以瓜菜种植和生猪肉羊肉牛养殖为主,形成了以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主导的农业产出体系,三大主导产品产出占农林牧渔业总值81.6%。主要生鲜农产品产量数据如表1所示。endprint

从经济数据来看,廊坊市生鲜品生产布局由三大版块组成,北部三县(市)潮白河、泃河流域的养殖区,中部四县(区)永定河流域的蔬果种植区,南部三县(市)大清河、子牙河流域的种植与养殖区。其中,北部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的肉牛羊养殖、中部永清县的蔬果种植、南部文安县的生猪养殖,形成专业生产基地和合作社数十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形势。

同时,廊坊市城镇人口比重已达37.5%,消费市场也表现出集中趋势,目前来看成规模的农贸市场与大型商超数量较为恒定。廊坊市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市场数据如表2 所示。

(二)廊坊市生鲜农产品集约化流通趋向实证分析

由于廊坊面积小,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相对量较低,加之区位影响,其农产品还需供给京津市场,传统分散式生产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足,集约化生产、企业化运营成为主要趋向。

农产品集约化运营体现在生产集约化与消费集约化,集约化生产模式下生产资料的单位产出量高于分散式生产单位产出量,因此当农业生产资料(以生产土地资源为考察对象)增长小于相对应农产品产量增长时,生产资源单位产出量增加(排除技术性增长后),即可认为农产品生产表现出集约化效应;而集约化消费模式下城镇人口农产品消费量会高于自然增长率,即城镇人口的农产品支出增加值高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这种情况下,可认为农产品消费也表现出集约化。当农产品生产趋向集中、消费市场也趋向集中时,即可判定集约化流通模式趋向形成。

廊坊市人口规模预测。廊坊市面积虽小,但人口密度不低,根据廊坊市经济统计年鉴显示,2009-2015年人口变化数据如表3所示。

生产集约化实证分析。依据前文提出的生产集约化证实思路,即农业生产资料(以生产土地资源为考察对象)增长小于相对应农产品产量增长时,可认为农产品生产表现出集约化效应。在此思路引导下,以统计数据进行平均计算,比较相关边际产出量,即可得到生产集约化结论。因生鲜农产品品种多样,选取常见蔬果品种为参考样本,对蔬果产出量及用于蔬果土地资源供给量进行比较,以期发现集约化趋向。相关数据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因技术与熟练程度带来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可忽略不计,笔者认为产出量的增加是由集约化生产等方式改变所带来,当 Δλ>Δκ时,即可判断生产集约化趋向。由表4可发现,样本产出量增速率 Δλ为1.33%,样本供给量增速率 Δκ为1.07%,由此可判定前期结论正确,生产表现出集约化趋向。

消费集约化实证分析。城镇居民消费农产品量可通过人均消费支出值来体现,为保证计算的统一性,同样选取蔬果消费值为参考样本,对蔬果城镇消费支出与城镇人口变化规模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发现消费的集约化趋向。相关数据计算如表5所示。

农产品消费弹性小,当前居民收入水平完全能覆盖农产品消费支出,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变化可排除消费弹性影响,因此认为消费量的增加是由集约化消费模式所带来的。当 Δγ>Δρ时,即可判断生产集约化趋向。由表5可发现,样本消费增速率 Δγ为7.30%,城镇人口增速率 Δρ为5.93%,由此可判定前期结论正确,消费表现出集约化趋向。

據以上分析结论可证实,廊坊市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市场均走向集约化,作为衔接生产与消费市场的流通渠道,在两端出现集约化流通的同时,势必影响自身的流通模式改变,因此廊坊市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也在趋向集约化发展。

(三)廊坊市生鲜农产品集约化流通价值

集约化流通在生鲜农产品流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集约化流通过程中,廊坊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基础上,还应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菜篮子”。

加快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建立产业发展指导体系,尽快解决土地流转政策等问题,扫清流通通道上潜伏性风险,为集约化流通模式的建立与推广保驾护航,真正发挥集约化流通的价值所在。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推广“新农村”建设与“家庭农场”农业模式,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时,通过集约化流通主导的“农超对接”提升流通效率与保障流通收益,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巨大的价值。廊坊市在生鲜品集约化流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趋向,通过摸索集约化流通,为廊坊市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富裕政策提供有力支撑,为京津地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提供稳定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长厚.发展农产品流通的瓶颈与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2(4)

2.王娟.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3.罗富民,段豫川.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制约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李香.农村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廊坊市集约化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关于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的集约化建设探讨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番茄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