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袜弓鞋承莲步
2018-02-01万晶迎
万晶迎
【摘要】 宋代缠足及弓鞋已开始流行,至南宋末年,缠足已成风气。弓鞋逐渐“雅化”,使其从最初的艺伎所穿着的跳舞用鞋,变为“优雅、高贵”的象征,这对于推动缠足的发展也起了一定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 黄墓;缠足;弓鞋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1975年,福州浮仓山北坡发现了一座南宋时期的贵族墓葬,墓主名叫黄昇,是一位年轻的贵妇。黄昇出生于官宦富贵家庭,16岁嫁给赵姓宗室赵与骏,他是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然而红颜薄命,黄昇17岁便过世。黄昇墓葬为20世纪70年代出土宋代服饰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出土随葬服饰和丝织品多达354件。其中,她脚上缠着黄灰色罗裹足带、套黄褐色绢袜、穿褐色提花罗平底翘首鞋,她的包袱里还有平底褐色罗翘头弓鞋5双、袜子15双,这是在宋代考古发现中出土鞋袜属于较多的一次,为研究宋代女子缠足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笔者拟从这批出土鞋袜入手,浅析南宋仕女缠足的情况。
中国女性缠足起于何时,为何而兴,历来有不同的说法。自明清以来许多人进行了考证,但是众多纷纭。有人认为它起于南唐,有人认为不早于宋代,迄今也没有一个正确的定论。高世翰在他的书中写到:“南唐的缠足舞风极有可能传入北宋宫廷,流行于上层社会。其后随着舞蹈艺术在宋代从私家逐渐转入民间这一历史变迁,缠足舞风也逐渐流入民间。”[1]当时的歌妓为了使自己在翩翩起舞时姿态曼妙,通过缠足来增加动作的轻盈和表演的魅力。后来宫中舞女竞相仿效,成为一时的风气。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情景酷似西方的芭蕾舞艺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缠足之风是从当时能歌善舞的艺伎开始的,之后才逐渐传到了宫廷和贵族的家里。那时宫廷女子的穿衣打扮经常会成为其他女子争相模仿的对象,体现了仕女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缠足现象之所以能够在宋代受到人们的喜欢,这和宋代词人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不乏对女性纤足妙笔生花的描绘。据统计,宋代诗人描写弓鞋和缠足的词就有上百首,如南宋词人卢炳的《踏莎行》:“明眸剪水玉为肌,凤鞋弓小金莲衬”、黄庭坚《满庭芳·妓女》:“直待朱轓去后,从伊便、窄袜弓鞋”等等。从两宋词人及作品数量来看,这部份作品既反映出文人审美,也暗示出弓鞋是女性独特魅力的重要来源。可以说,语言的魅力成就了弓鞋的审美和缠足的雅化。正是由于宋词将弓鞋诗化,导致它最后被贵妇们所接受,弓鞋从原来的舞蹈用鞋,转变成“优雅高贵”的象征,同时也成为女性魅力和身份的代表。
一、缠足伴侣——弓鞋和罗袜
柯基生在其研究中说:“宋代时由于福建任地方官的朱熹的倡导,闽南缠足的风气开始逐渐形成。”[2]10-25宋代,新儒学兴起,二程、朱熹等儒学大家所倡导的新学说使社会上出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朱熹也将这些学说付诸实际行动,他曾令妇女穿上“木头履”,使走路的时候发出声响,便于观察和监控。我们从黄昇墓出土弓鞋和墓志铭上的记载也可以看出,黄昇以及她夫君的家族在当时都是勋贵,黄昇的丈夫赵与峻的祖父为宋宗室赵师恕,黄昇的父亲黄朴曾经高中状元,黄朴与赵师恕同为朱熹的第一传人——黄斡的门下弟子。黄昇出生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富贵的家庭,那么她缠足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说起缠足,我们就不得不提与它相伴的弓鞋和罗袜。正如清徐珂《清稗类钞》所言: “弓鞋,缠足女子之鞋也。”“长三寸有余,从前是用于舞,宋以后普及到各地。”[3]
古代的袜子与鞋子相辅相成,也被称作称“足袋”或者“足衣”。袜子一词最早见于《中华古今注》:“三代及周着角韈,以带系于踝。”随著生产技术的进步,袜子从最初采用兽皮,发展到用布、苎麻、丝绸等制作,人们把丝织的袜子叫做罗袜。当时,平民百姓并不能随意穿布或者棉丝制成的袜子,它们都是由上层人士穿着,因而穿袜子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南宋侍女的弓鞋和罗袜,虽然在全国各地的墓葬中也有发现的实物,但以黄昇墓所出土的6双鞋子和16双的袜子最为典型。这些鞋子的形制相同,均为小脚式尖形翘头弓鞋,尖头处缝缀丝带并且挽成蝴蝶结,美观大方且实用。鞋子后跟系有丝带,用以绑结固定,鞋面都是以三经绞花罗做面、粗麻布做底。这些鞋子中,鞋帮上印有金梅花的有两双,其余四双均为素色,鞋长13.3-14 厘米、宽4.5-5厘米、高4.5-4.8厘米(图1)。16双袜子均保存完好,它们以黄褐色绢制成,前头翘突,袜筒分上下两段缝制,上段用细绢,下段用粗绢,袜面宽6厘米、长16.4厘米、高16厘米(图2)。黄昇墓出土时,黄昇的脚上还缠有宽9厘米、长210厘米的裹脚布带,这次发现可以说是南宋妇女缠足的重要物证。在福州茶园山出土的同时期无名氏夫妻合葬墓中,女主人也是缠足的。这种弓鞋也见于浙江兰溪宋潘慈明妻高氏墓、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这些出土弓鞋的实物,佐证了墓主人都是贵族妇女,也可见南宋时期缠足之盛行。
二、弓鞋装饰与审美
在黄昇墓的随葬品之中,弓鞋的翘头部分最为别致,这个特点与我国古代服饰形制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在上衣下裳穿戴整洁完毕之后,要用裙子来遮盖鞋履。“宋代贵妇闺秀以缠足为美,裙长一般不及地,便于露足。”[4]从黄昇墓出土的服饰来看,宋代妇女的服饰也是依照小脚弓鞋穿戴而整体剪裁的。南宋时期女性缠足幅度并不夸张,脚背处不像后来的“三寸金莲”那样高高隆起。这一时期的弓鞋可以使人正常行走,鞋帮的整体高度要求较小,鞋帮前端高于后跟,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形态。弓鞋的鞋底一直都沿袭普通的民间布鞋的形制制作而成,所使用的材质一般为普通布质或者为毛毡质。鞋底形制比较统一,主要是莲子型,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女子几乎都缠足,在长度上又要求以秀气小巧为主。其鞋帮上面的纹饰更是贴近生活,一般通过创新滚边、精巧贴边、手工刺绣等传统和创新的装饰工艺来表达。这一时期的弓鞋虽然在花纹上并不像期清代那样繁琐和考究,但是妇女们已经开始将代表吉祥幸福的荷花、梅花及其他平常用来比喻美好寓意的花果等作为图案赋予弓鞋之中,借此寄予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endprint
三、弓鞋寓意及流行
弓鞋也深具深远的文化意义。作为那个时代特有的私密之物,它是男女青年之间相互倾诉情感的一种重要媒介。为获得男性的青睐,姑娘们常常穿上满帮绣满装饰的弓鞋,不仅可以更好地修饰和掩饰自己的脚型,也可以显示自己高超的女红技艺。精美绝伦的弓鞋,无论是在制作或传递过程中,都能得到人们更多的赞赏。
缠足因女子们对美好姻缘的期待而流行。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女子为能嫁个好人家,尤其是为能嫁入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家庭,都会就将缠足视为一种美德。一段時期,男子挑选配偶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双小巧秀气的小脚。男女婚嫁,男方首先要打听的就是媒人所介绍的女子是否缠足,无论那家女子陪嫁多少礼品,首先都要有三尺长长的裹脚布放在陪嫁的嫁妆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婚姻是女子改变身份、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美好婚姻的向往也强化了女子对自身美的追求。此外,由于“鞋”与“偕”同音,并且鞋子必须是成双成对、缺一个不可的,它寄托了幸福而美好的愿望,常被用于祝福夫妻之间和谐关系,如“白头偕老”“携手共进”“和谐美满”等就是表达婚姻幸福长久的吉祥语。如今,我们依旧可以在婚庆流行元素中找到有关于鞋子陪嫁的风俗,这也许就是文化意识的传承和延续。回过头来,再看看黄昇墓出土了那么多的鞋袜,是否也在向我们诉说着赵与骏对于黄昇离去的悲痛之情和不舍分离的深深情意?
结 语
与缠足相伴而生的弓鞋是我国古代汉族所特有的传统风俗,历经了千年的发展变化。福州黄昇墓发现的弓鞋和袜子向我们证明了,经过两宋的发展,缠足已经成为当时高贵典雅时尚的象征,也成为人们一致认同的民间习俗。缠足和弓鞋的出现不仅仅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封建男权思想的体现,更是与当时的男性审美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女性美好的愿望和心酸的泪水,也见证了中国近千年的沧桑历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世瑜.缠足再议[J].史学月刊,1999(2).
[2]柯基生着:三寸金莲—奥秘、魅力与禁忌[M].台北:产业情报杂志社,1995.
[3]韩丽梅.走进三寸金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
[4]苏佳.纤身绮罗留余芳——从“黄昇墓”出土服饰看宋代仕女着装[J].艺苑,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