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戏剧《耻》看美国多元文化的危机

2018-02-01李彦雯

艺苑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国梦多元文化

李彦雯

【摘要】 阿米尔美国梦的破灭,暴露了美国社会文化多元背景下的真实现状:歧视的长期存在且难以消除。我们可以从《耻》中看到美国多元文化社会潜在的危机。阿米尔显然沦为了受辱方,但《耻》的妙处在于它揭示了受辱方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难以消除的歧视使互耻模式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在美国无形中对催生恐怖分子的因子起到了助推作用。人性的偏执与狭隘阻碍了美国社会的健康发展,百余年来歧视与不公难以根除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在《耻》中,这餐狼藉的晚宴让人们深感真正宽容之艰难。

【关键词】 多元文化;美国梦;歧视;偏狭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戏剧《耻》荣膺美国普利策戏剧大奖。《耻》讲述了在美国纽约上东区,四个拥有不同族裔身份的美国公民——巴裔、犹太人、白人、非裔——将一场原本理应庆贺的晚宴活生生演变为一场与宗教、政治、种族等冲突有关的辩论“厮杀”,这场文明冲突如狂飙般气势汹涌,人人成为施辱者,人人沦为受辱方,互耻模式的恶性循环让席卷之处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巴基斯坦裔美国人阿米尔的美国梦彻底破碎,最终遍体鳞伤、一无所有:工作丢失、婚姻破裂、名誉扫地、精神濒临崩溃边缘。其余三人的生活也变得残缺不全。该戏于2017年在中国各大高校上演了蒂莫西·道格拉斯导演的精简版。

《耻》是美国本土环境的产物,是作者伊亚德·阿赫塔尔自小就处在一个充满矛盾而复杂的世界中的思想结晶。伊亚德·阿赫塔尔无论是作为一名小说家,还是作为编剧,或者其他的身份,他的艺术之作都指涉了美国本土存在的文明冲突、美国穆斯林的生存现状与身份认同、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历史冲突等迫切的现世问题。主人公阿米尔原本靠努力拥有的一切在顷刻之间全部化为乌有,原本离他一步之遥的美国梦彻底破碎。

一、阿米尔美国梦的破灭

阿米尔作为巴基斯坦裔,自幼跟随父母移民至美国,从小身处于一个伊斯兰家庭,母亲对犹太教的排斥与咒骂深深影响了他。“9·11”事件后,美国穆斯林的生存处境变得艰难,备受争议的《爱国者法案》推行,美国穆斯林的信任危机泛滥,他们的隐私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和破坏,在美国他们少了自由,多了无处不在的监视之眼。在身份认同上,母国认同与美国认同的抗衡使阿米尔长期处于个人撕扯状态,在他身上打下的穆斯林烙印和他的弃教等举措让他陷入自我矛盾的漩涡。当他被外甥和妻子要求出席一名伊玛目的听证会时,他本能地产生了排斥心理,排斥源于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尴尬,拒绝将母国认同和美国认同之间的鸿沟伤口再次撕开。为融入美国本土社会,阿米尔不断地调整着自我,即使受过许多耻辱与伤害,他依旧没有放弃美国梦。然而这次他的好心出席却引来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报纸的错误报道,阿米尔的个人身份遭到犹太老板史蒂芬的调查,因为他沾染上了“涉恐”的敏感词汇,由于他是巴基斯坦裔,曾是穆斯林,“敌我问题”的立场矛头永远指向美国穆斯林,最终他的美国梦彻底破碎,他和妻子埃米莉、同事乔里、白人艾萨克之间的关系一一崩盘。

阿米尔每天穿戴昂贵的西装,并以执着的勤奋和踏实对待自己的工作,他为公司的莫特做了很多不属于他的工作,以前辈的姿态教训律师助理,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下班,用行动证明他为公司的付出以及他即将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实现律师的梦想。但笔者认为,阿米尔的美国梦难以实现是潜在的实情。犹太人老板因为看了报纸上的报道而调查阿米尔的出身背景,质疑他修改身份信息的举措,最后迅速踢除阿米尔拒绝他入职的结局,让他备受打击。这看似是一则因阿米尔个人失误导致工作丢失的偶然事件,实则不然。真实情况是犹太人老板一直对阿米尔心存排斥,持有先入为主的偏见,阿米尔的意外正好是他可以开除他的契机。犹太人老板本身就对阿米尔心存芥蒂,抱有排斥心理,认为他不可信任、表里不一,这是由人性中的歧视和偏狭产生的反应,他不愿意让阿米尔成为与他们平等共事的同事。黑人乔伊的入职取代可以有各种理由,但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穆斯林群体的排斥和成见,对阿米尔肤色的反感,对同他合伙产生的生理不适。在阿米尔身份遭受质疑、调查,人生陷入低谷需要帮助之际,他的同事莫特十分地冷漠、置之不理,这让阿米尔极度心寒,患难之中方知人情冷暖,没有人给予一丝温暖,妻子埃米莉也不例外。这足以见得阿米尔看似离律师职业梦想仅一步之遥,其实危机四伏,阻碍重重。从客观角度而言,阿米尔本就不是如报道中所写的那样是伊玛目的辩护人,他是比较无辜的,因媒体需要(为报道吸引眼球,夸大或伪造或断章取义,背离事实真相)而沦为受害者。媒体错误的报道对阿米尔个人而言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从情理层面分析,阿米尔为律所的付出以及他为莫特个人的帮助在某种程度上是功大于过的,但阿米尔的“过”又是由他人主观臆断造成的。所以阿米尔的美国梦要想真正实现是相当困难的,他做起美国梦的前情是建立在一条想当然的正轨上。对于大多数人(WASP)而言,美国梦的实现的确近在眼前了,可是他是异质族群,拦路虎随时会挡住他前行的道路,难以实现才是真实状况。

阿米尔的这次意外给他酿成的打击致命且让他措手不及,无计可施。这就说明阿米尔的美国梦——成为律师,进入精英阶层本身就难以实现。猝不及防迟早要发生,即使阿米尔这次成功地成为律师,今后的道路必定也崎岖不平,他与犹太人老板之间的相处隔阂依旧存在。其实从媒体报道的风向即可对看出媒体对客观公正报道的追求意识淡薄。报道不客观,律所面对员工的过错处理不公正,阿米尔想要实现梦想的难度相较于他人(主要是美国主流人群,白人)而言,比想象中困难许多,美国梦的破碎有其必然成分。

为什么阿米尔遭遇意外无计可施?为什么他和犹太老板的隔閡难以消除?为什么媒体的报道有失公正?这暴露了美国社会文化多元背景下的真实现状:歧视的长期存在且难以消除。我们可以从《耻》中看到美国多元文化社会潜在的危机。

二、难以消除的歧视

歧视与不公对待在剧中寻常可见。起幕时阿米尔和白人妻子看上去很相爱,夫妻间的平衡关系未被打破。当埃米莉说出她对穆斯林文化的个人看法时,她和阿米尔的意见时常产生分歧,听起来她很尊重穆斯林文化,也希望人们可以不要忘记穆斯林给西方带来了什么,但是她和白人艾萨克都持有一种对穆斯林文化俯视的不平等视角。艾萨克直接露于表面,埃米莉则不自觉地隐于内心,二人皆持有美国白人文化的优越感,泰然自若地侃谈着穆斯林文明。埃米莉的出轨行为和艾萨克所洞见的埃米莉出轨之必然都在昭示着她与阿米尔之间的不对等。歧视心理根深蒂固,变成一种默认状态。剧中默认了美国主流文化与异族文化在社会地位上的悬殊,白人文化具有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的傲然姿态,对少数派在文明、肤色、信仰、习惯上表现出轻视和不屑。餐厅服务员对阿米尔的眼神和埃米莉对此眼神的反应是一种默认。艾萨克的自负和优越感让他一直以高姿态的容忍态度面对阿米尔,当他对埃米莉说“我爱上你了”“奴隶终于得到了主人的老婆”、对阿米尔说“别人管你们叫畜生是有道理的”等种种挑衅的话语时,都能让人们感觉到他对阿米尔的直接藐视和强烈的偏见、歧视心理。艾萨克与埃米莉二人对异族文明持有的俯视态度成为了默认的状态。endprint

美国社会历来存在的一大问题即是对种族的歧视。“9·11”事件后,美国对穆斯林群体的关注度迅速升温,他们成为美国社会的焦点人群,而聚焦于他们的标签通常是贬义而带有恶意的:不可信任者、暴力者、恐怖分子等等。大量的普通美国穆斯林沦为无辜被攻击的受害者、不幸者。尽管美国穆斯林通过种种有效途径也在竭力保障自身权益,但因排外和差异引起的不公对待仍旧比比皆是,世俗媒体、书籍等媒介平台有意煽动,引导大众产生与美国穆斯林真实情况事实不相符的偏差及恶劣印象,最终形成带有偏狭烙印的思维定势。

阿米尔显然沦为了受辱方,但《耻》的妙处在于它揭示了受辱方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人们同情阿米尔失败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艾萨克和埃米莉、乔伊也是受辱的对象。阿米尔对犹太女人的印象长期处于认为她们放荡、不守贞操。阿米尔的偏执己见有一部分源自家庭环境,母亲的意识灌输,另一部分源自他深受影响后自我理念的形成,以至于当妻子真的出轨后他的所有愤恨与宣泄会全部倾注于她身上,对其动粗施暴,因为他或许在爆发的一刻将《古兰经》中的“打女人”转换为了自我意识理念的一部分。理念操控了他的行动,他对犹太女人的偏见也是隐隐作祟的。当黑人乔里取代了阿米尔的工作职位后,阿米尔愤怒地爆出“黑鬼”二字,这两个字带有相当不尊重黑人、女性的鄙视意味,这在白人口中更是相当忌讳的骂人粗语。1963年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黑人民族谋求平等的心愿响彻全世界。50多年来,美国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成果显著,黑人乔伊作为曾经被歧视、遭受种族隔离的受害者,如今已经享受到了民权运动带来的卓越成效。而阿米尔对她的辱骂将几十年来黑人遭受的耻辱与歧视又如同旧账一般翻出来。本该庆祝的晚宴却化作一场激辩暴风雨,歧视与心理偏执因素使四人难以和谐共处,两起婚姻破裂难以愈合。难以消除的歧视使互耻模式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不仅如此,他还对于美国无形中催生恐怖分子的因子起到了助推作用。

阿米尔这一代移民尽管自“9·11”事件后生活得异常艰辛,但他其实已成功地在美国被全部同化了,虽然他内心的自我冲突异常剧烈,认同鸿沟使他历经内心分裂、撕扯的痛苦。当他说出自己面对“9·11”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内心生发自豪感时,所有人都感到愕然,“我们赢了”是他将自己归属于穆斯林这个群体的本能反应;紧接着他道出的对以色列的态度更是让人确信了一件事,他的母国认同烙印是难以去除的。从他对阿贝原名的习惯称呼,到他家墙上挂着的“伊斯兰式花园”的绘画,在血液里、在骨髓中,如他自己承认的那样,从小就被母亲深深刻入身体的这部分一生都难以抹去。但文化熔炉对他产生的更多影响是觉得“算了”,撕裂的结果是“美国认同”更胜一筹。与他相较,他的外甥阿贝这一代则显得激进和极端,他们的内心并不会有过多的分裂成分,他们更接近于伊斯兰的传统。阿贝最后遭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讯,这让他的内心创伤感格外强烈。“300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占我们的土地,重新划分国界,改换我们的法律,让我们想成为他们那样,看上去也像他们那样,娶他们那边的女人。他们让我们受尽了耻辱。然后他们还假装自己不懂我们为什么这么愤怒?”[1]阿贝感到自己备受美国欺压。他的话语也标志着阿米尔为多元文化融合作出的努力到他这一代就失败了,阿贝的内心是不愿意融入美国的。有学者透过阿贝最后一段激烈的愤词看出了他潜藏着成为下一个美国本土恐怖分子的可能性,这是不无道理的。如阿贝这样的少数族群将有可能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极端分子,这亦是对美国本土恐怖分子的无形培植,成为美国社会安全的极大隐患。多民族之间因歧视形成的偏见会因思维定势的巩固而不断加深,由此引发越来越多的冲突。

美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共存、以倡导多元文化为主流意识的超级大国,但人性的偏执与狭隘阻碍了美国社会的健康发展,百余年来歧视与不公难以根除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在《耻》中,这餐狼藉的晚宴让人们深感真正宽容之艰难。阿米尔最后落入了西方人的定势陷阱,真的成为了暴力者和不可信任者。这是《耻》带有强烈戏剧性意味的情节,是对人们长期形成的歧视、偏见的间接回击,可见歧视、偏见给人造成的伤害,带来的社会危害。

三、宽容之艰难:人性中的偏狭

耻辱是偏狭带来的后果。欲避免耻,唯以包容。戏剧《耻》的表面是冲突,根子是人性中的偏见与狭隘。人类的文化理应拓展人性,但文化、宗教的教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冲突,有时还会加深人的偏见,强化人的固见,造成唯我独尊、自负的天然优越感。埃米莉作为阿米尔的妻子,应该要对阿米尔多一份包容和理解,可是她的优越感和高姿态使她从未设身处地站在丈夫的处境之上考虑问题。阿米尔为了她出席伊玛目的听证会,导致前程尽毁。可她最终没有接受阿米尔的道歉,决绝地结束了二人的婚姻。她的偏执葬送了文化融合的可能。二人失败的婚姻昭示了真正宽容之艰难。通俗历史学家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宽容》早已生动地描绘了在西方文化显著的脉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中,人类是怎样不断地与“不宽容”做着斗争。书中载满了关于“不宽容”的描述,人类因为固执、无知和利益而无法克服自身的恐惧,没办法进入一个真正多元、健康、完善的世界。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之间的冲突一直以各种方式上演。透过《耻》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发现美国社会正在上演历史的倒退戏码。多元文化社会的共存危机是人们彼此之间少了一份宽容的后果,真正的宽容何其艰难!由人性的狭隘、偏执、自负等缺陷造成的歧视与不公,在美国历经百余年依然无法消除,这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无法终结的关于种族、信仰、文明冲突的症结所在。

“9·11”事件至今,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列强国家,开放的心态都在收缩。新一届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助推了隔绝之墙的屹立,其修建墨美“边境墙”让国与国之间的土地界线更分明,这是当今世界排外思想的行为产物。多元文化破产的迹象不仅在美国随处可见,正在进行的法国总统选举,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马丽娜·勒庞在枪击案后就表示法国要“立即”从欧盟手中夺回边界权,她还强调要把所有恐怖观察名单中的不确定人员驱逐出境。阿赫塔尔的《耻》恰恰戳中了当今世界人民内心最脆弱、最慌乱的一隅,生存环境成为一大焦点问题。

人性中的偏见与狭隘难以自去。排他质素的抹去是相当困难的,但几十年来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女权主义的运动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逐渐以法律的手段维护宽容,以条文法规、社会准则的颁布方法呼吁世人。《耻》让人看到多元化社会面临的来自世界的威胁,人性的狭隘、偏见是那样难以变更,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下的人们,欲共同相处,又必须以包容、接受、开放的心态面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社会。

四、结语

伊亚德·阿赫塔尔的《耻》在2013年斩获普利策大奖后,绽放出独特的意义之光,它为美国穆斯林的现状、整个美国社会都叩响了一记严肃的警钟。穆斯林、犹太人、黑人、白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诸人掀起的这场文明冲突满目狼藉,阿米尔美国梦破碎的现状背后暴露出人性中的偏狭与歧视。

《耻》最终用暴力、吐口水这样的原始粗暴手段面对问题,彻底地去文明化,这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倒退的有力一击。多元文化的可能性面临威胁,人类反全球化趋势似乎愈加明显。如何实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抚慰弱势群体的心灵创伤、让多元文化主义之火不被浇熄,《耻》在焦灼中质问。

参考文献:

[1]Akhtar Ayad.Disgraced[M].New York: Bloomsbury Publishing,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国梦多元文化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