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形势浅析
2018-02-01蒋维昱肖朝阳蒋维晏
蒋维昱+肖朝阳+蒋维晏
摘要:高校就业形势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集合而成的发展趋势,始终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就业形势面临的各项问题,论述了高校就业形势的问题症结所在。
关键词:就业形势;问题症结所在
一、就业形势的问题症结所在
(一)国家层面:
1.1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
2017年的毕业生就业季又不远了,“就业难”这个话题再次被提及。据相关数据统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1.2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国内外经济增速趋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就业群体产生挤压效应,从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给就业形势带来的影响逐步显现,就业形势进入明显的“承压模式”。
1.3就业政策不完善
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受到就业政策的限制,一方面,我国在扩大就业中存在不少体制性障碍,诸如市场准入规则、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现行规定,不符合社会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和规律,制约了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①。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再就业政策和“三条保障线”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再就业难以取得有效进展。此外,失业保险基金的筹资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使得失业保险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成效,无法保障失业人群的利益。
1.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異无疑引起了我国就业现状的混乱,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以及孔雀东南飞的情况依然严峻。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寻工的浪潮向东部涌动,加剧了东部地区的就业竞争形势的同时使得西部地区无人问津的就业形势着实堪忧。
(二)企业层面:
1.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必须做出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选择:顺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发展第一及第二产业的企业要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会有所缩减,这也加剧现今的就业紧张趋势②。
1.2大企业门槛普遍提高
随着就业大军的不断壮大,岗位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角逐也越来越激烈,大企业成为绝大部分待就业人群锁定的竞争战场。大企业门槛的普遍提高,更大程度的将就业应聘者拒之门外③。
1.3实体企业岗位数减少
现代经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虚拟经济得到大幅度迅猛的发展,这使得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伴随而来的是实体企业岗位数的急剧减少,下岗失业民工群众的增加,给高校毕业群体的就业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1.4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人工智能化
科技的进步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给社会注入工艺革新的能源与活力。机器替代人工作为科技发展的成果解放出了一大批的劳动力,也就意味着这些解放出的劳动力会与高校毕业生一起争夺就业市场。
(三)高校层面:
1.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与市场不匹配
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与市场的不匹配是限制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只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并没有面向市场需求,致使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使得高校向就业市场输送的人才谋求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
1.2缺乏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许多高校教育的侧重点倾向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难以满足时代对素质教育的呼唤以及企业对求职者实践技能的要求,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吃了不少的闭门羹,在求职大军中缺乏竞争力。
1.3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方式存在问题
教学技能是高校教师所需的一种职业能力,教学方式是高校教师所需的一种专业思维。现今的各高校没有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式引起高度重视,明显存在较大问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突破与提升。因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高校教师提高其教学技能与改善其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校毕业生竞争力强有力的保障④。
(四)学生层面:
1.1学生素质技能不过关 针对眼下竞争激烈的就业现状,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偏低导致市场认可度大打折扣是高校学生“就业难”的一项重要因素。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锻炼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为自己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因而在求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学生素质技能的不过关使得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难以实现良好的衔接,也就产生了“企业寻不到人才而毕业生又找不着工作”的现象。
1.2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不科学
许多高校学生就业心理与择业心理准备不足,就业缺乏自我定位,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而自身的素质技能条件并不符合就业期望值,也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由于许多学生没有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与择业观,一心只扑向高薪资高待遇的争夺战,完全没有退一步静下心来想想,西部大开发、大学生村官以及三支一扶对等大学生需求的缺口还是相当的大,只是许多大学生不愿意放下所谓的身段,不愿意奔赴贫困的地区,他们的就业观与择业观蒙蔽了自己找寻就业之旅的双眼,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自身因素阻挡了他们就业之旅的开启⑤。
[注释]
①吴暇.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J]. 才智,2010,(32):214.
②余琳.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改革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7,(04):1-2.
③岳西泉,马宁.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 地方财政研究,2008,(11):15-18.
④张波.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举措[J]. 中国高教研究,2007,(04):91-92.
⑤方留,孙祥. 从就业价值取向的视角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失败的成因及对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8):54-55.
(作者单位: 江西中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