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的眼睛

2018-02-01杨沫吕淑聪赵亚周雨思张玉玉

中华建设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以人为本建筑

杨沫+吕淑聪+赵亚+周雨思+张玉玉

【摘 要】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部分之一,它不仅可以阴雨天避风遮雨,晴天时通风采光,也还可以使建筑中人与外界沟通互动。如今,窗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积淀,一种人类精神层面的寄予,而不只被当做一种建筑的元素。本文以人为本的角度主要从窗与建筑、窗与人与景以及窗与现代的设计这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探析窗的不同艺术形态对人产生的不同效果,总结出基于人本的窗的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窗;以人为本;建筑;环境设计

Building eyes ——based on human windows analysis

Yang Mo,Lv Shu-cong,Zhao Ya,Zhou Yu-si,Zhang Yu-yu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学 Jinan Shandong 250101)

【Abstract】Window is one of the main par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It can not only shelter rainy days in rainy and rainy days, but also provide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in sunny days. It also enables people in the buildings to inter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Nowadays, the window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 kind of human spiritual level, not just as an architectural el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artistic forms of windows on people from three aspects: windows and architecture, windows and people and scenery and windows and modern design, and summarizes the elements of window based on humanit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Modern Environmental Design.

【Key words】Windows;People-oriented;Architecture;Environmental design

《窗,光與风与人的对话》这本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窗,是建筑的眼睛。窗的风景,是人的风景。窗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在原始社会中,先辈们通过屋顶开口排出篝火产生的烟气的通风口可以算作窗的雏形。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汉代明器中都可以看到窗的原型,后来直至明清,古建筑中把窗的设计发展到了极致。

1. 窗与建筑

(1)魏晋之前,古人对窗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可以通风闭户就可以了,是否有装饰无足轻重,到了宋代,随着中国家具制作的发展,窗的装饰也开始空前的发展起来,逐渐规模化。人们开始注重窗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并举;到了明清之际,是古代家具制造的一个鼎盛时期,窗的制作也被带动起来。这个时期窗的风格以庄重典雅、朴实大气、曲线优美、造型简练而著称,纹饰上也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和世俗意趣。窗的装饰文化已经变成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不可否认的是,地域的不同,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也会大相径庭,以至于窗的风格也各具特色。在福建及广东一带,人们喜欢用彩绘来装饰房屋建筑,同样的,窗上也会出现色彩感很强烈的漆绘装饰。而在江南水乡,人们对于清新素雅的风格更为青睐,窗的装饰上就很少会有浓墨重彩的图案,在审美上以原木色为佳。在浙江一带,窗的装饰则以雕工精美著称,这里的窗无论是浮雕还是透雕,在工艺水平上都要高于其他地区。总而言之,时期与地域的不同也代表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对于建筑中窗的装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柯布西耶在他设计的朗香教堂中就通过在建筑的厚壁中嵌入大小不一的彩色玻璃窗洞,从而获得不同的光影效果,令人产生无尽的想象力。这个窗曾被《窗,光与风与人的对话》一书中定义为“聚光之窗”。仿佛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的扮演者,吸引人们在黑暗中释放自己心中的光。

2. 窗与人与景

(1)窗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避风遮雨的地方,还是可以让人足不逾户就可以感受到风和光的洗礼,人就会更加主动地与窗进行对话,同时人也具有向光性。窗框住了变幻莫测的美景,利用二维和三维角度的完美交融去保持室内空间的景色变化,流动的窗外景象就会引发在静态室内中人的好奇心,这样窗就使人们不自觉的去开合它,这一一来,在不自觉中就完成了窗与人或者人与自然的互动。在“通”与“隔”中,将窗关闭,就保证了屋内私密性,给人以安全感,列如:由于礼教戒律,古代女子出嫁前要待在闺房中,她们就要通过窗子来观望外面的景象,也在无意中完成了由里到外,由外至里的转变,也赋予人一种“内外无界”的三维空间环境的感觉。

(2)窗除了对于建筑本身是一种升华,同时在园林造景中,那些屋宇的窗的装饰和其他的古建筑还略微有所不同它讲究对称之美,但也要求在有条有理中之中有所变化,要窗的形状既对称整齐,又不能显得呆板生硬。园林中经常在长廊上,或者是半通透的庭院中使用漏砖墙。通过墙上的那些漏窗,园林中各处的景色似乎有所隔离,又可以看到,若隐若现,如离若即,营造出一种光影迷离的意境。随着游客观景位置的变化,景色也会随之变化,那些平面单调的强,真是因为有了漏花窗,才有一种流动的变幻之感,充满着勃勃生机。既通又隔、借景、对景、扩大景深、丰富环境和空间变化都是通过窗来表现的,化实为虚,化有为无,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endprint

3. 窗与设计

现如今,传统窗格元素越来越频繁的应用于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将其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为符号化元素分解抽象出来,把这种符号元素运用到新的符号系统后,形成全新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但从人本的角度考虑,它依然具备与人产生反应的特性。窗格中的纹样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状态的一种体现,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这种对向往未来并祈求万事吉祥如意的情感需求一直到现如今都未曾改变过,并且现在人们更加有这种富有希望的情感需求。这些窗格图案所蕴涵的意思也基本都使人们对未来感到有希望,并且向往,比如说当我们一说起结婚,就会想到“喜”字、“鸳鸯戏水”的图案符号、老年人过寿则会想到“寿桃”、“八仙贺寿”等图案符号。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对自我的满足是人们最先想要实现的,现代室内设计中正好要突出人的重要性,将人作为首要设计对象,这样不仅实现了室内的实用功能,而且还满足了人们心里的需求和对舒适环境与氛圍的要求,使得人们在休闲娱乐时了解到这些团符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例如以下的形式:(1)隔断装饰。将窗格图案运用于隔断装饰中,展现其既“通”又“隔”的特性,不仅隔开了空间而且也满足了人心理上对私密性的要求。图案符号本身就已经具有情感记忆的视觉元素,在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上,通过本身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展现空间的整体艺术氛围,也能更加显示其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2)壁面装饰。将元素提炼再设计后将其形式化符号用于墙面、吊顶以及灯带中,通过这种这种元素符号引发人们的情感记忆,现代与传统相辅相成。(3)家具装饰。家具中的运用大多引用传统窗饰的棂花、风车纹等作为装饰素材。

4. 结语

“窗框住了多元化的世界,吸引人们看景、听声、触风,窗不断地用'有界'诠释着'无界',勾起人的想象力”。建筑用它眼睛——窗完成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在现代的设计中,设计师运用窗格中的图案元素,引发人们的情感记忆,也运用它的特性在设计中衍生出了新的空间装饰形式,营造了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M].福建: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3] 王萌.窗的设计之人本、自然回归《窗,光与风与人的对话》[J].装饰,2015年第3期.

[4] 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 荣梅娟,熊晓霞.中国传统窗的造型与现代室内设计[J].电影文学,2012.

[6] 姜明媚.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窗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以人为本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以应用型为驱动的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培养体系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