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类型及开发模式
2018-02-01吴炜圣蒋礼艺李房英
吴炜圣 蒋礼艺 李房英
(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 桂林市水利局,广西 桂林 541001)
发展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对水利风景区事业而言,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将近一半的比重[1],发展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有助于提高水利风景区整体形象,促进水利风景区事业健康发展;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可以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可以带动大量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1];对游客而言,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亲水、近水空间,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日益迫切的高质量旅游需求[2]。所以,要合理开发利用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使之成为面向大众的旅游产品,更好地发挥水利风景区的综合效益[3-5]。
1 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特点比较
1.1 资源类型
旅游资源是水利风景区旅游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研究的三个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分别是北京青龙峡、山东竹泉村和江苏天目湖,其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种类较齐全、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空间。本文将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三个景区的旅游资源情况见表1。
表1 景区旅游资源情况比较
1.2 各自特点
由于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青龙峡、竹泉村和天目湖的旅游资源在类型上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相当部分打上自己深深的烙印。
青龙峡将自然山水和古长城风光相结合,其旅游资源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景区入口处,建起仿古式样城门,对附近古长城有一个呼应,提升了景区的形象。景区的中心是水库大坝,坝体雄伟壮观。南部是涵洞放水形成的人工水系,是游乐项目的集中区,它以竹筏和脚踏船为主,还有射箭、碰碰车等岸上游乐项目。大坝的顶部成为游览线路的重要节点和通道,也是一个位置良好的观景平台,游人站在上面可以远眺群山,观看水面游船和岸边蹦极、攀岩等游人活动。大坝顶部中间的双龙戏珠雕塑也呼应了青龙峡的名字,起到了点景的作用。然而由于气候原因,青龙峡秋季景观略显萧索单调,冬季则关闭涵洞,景区停业不对外开放,导致青龙峡游客量淡、旺季差距较大。
竹泉村依托红石寨水库和竹泉古村而建,较好地利用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景区将竹泉古村完整地保留下来,通过展示古街道、古民居和手工竹编等民俗活动,较好地展现沂蒙山区竹林古村的风貌。景区在水库开展游船、漂流和水上飞机等游乐项目,并新建红石寨建筑群,营造山寨生活氛围,还积极打造农村休闲活动,包括民俗文化展示、民宿体验、汽车露营、瓜果采摘、汽摩特技表演等。秋季的菊花展以及冬季的冰挂景观也能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天目湖的主体是依托沙河水库而建的山水园,并捆绑组合了邻近的南山竹海和御水温泉两个景区,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山水园的游船和桥梁将湖里山、龙兴岛、中国茶岛、水世界乐园这四大区域连接起来。湖里山有状元文化区、慈孝文化区两个文化主题展示区;龙兴岛上布置了人工瀑布、蝴蝶谷、户外森林自动扶梯、射箭场、孔雀园、兔子园、松鼠园等主题景观节点;中国茶岛是一个茶文化主题岛屿,里面有茶博物馆、江南茶村、茶趣园等景点;天目湖水世界乐园是主题水上游乐园,在暑假具有很高的人气。南山竹海景区有明清故居、古戏台、古兵营遗迹,也有新建的竹文化园和熊猫馆,乘坐缆车索道往返其中,能将竹海风光一览眼底。御水温泉主打中高端康体休闲项目,多受商务人士喜爱,也逐渐成为家庭出游的热选项目。
2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比较
2.1 认知差异
青龙峡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对象,借助外部的古长城景观,积极展示北方山地雄浑壮阔之美,然而忽略文化旅游资源对水利风景区旅游的点睛作用,水上游乐项目特色不强,未能成功塑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也未能与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
竹泉村旅游开发始终围绕着竹村文化、泉水文化、民俗文化展开,对人文旅游资源的认知起点高,关注程度深,能以鲜明的文化特色吸引游客,使景区成为有人文精神的旅游目的地。
天目湖因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加上成功的商业化运作,很早就成为典型的旅游景区,在对旅游资源的认知上,天目湖重视旅游资源的整合,注重文化品牌的塑造,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对广大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2.2 开发现状比较
青龙峡尝试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以丰富的旅游项目展示在游客面前,给人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感。但缺乏统一规划,旅游项目丰富但不够突出,全年有效旅游周期不长,且过于侧重游乐型旅游资源开发,缺少文化旅游主打精品。
竹泉村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方面,开展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乡村民俗表演)等,另一方面,不定期举办小节、表演、展览等文化活动。然而景区作为水源保护地,缺乏严格的水质监控手段,漂流、游船等旅游活动也可能会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天目湖将自然景观、历史古迹、竹海、温泉等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当地文化和市场需求开发出新的旅游资源,如山水园的蝴蝶活体展馆、茶文化展馆、江南村庄、水世界乐园和南山竹海的熊猫馆。景区内部交通便利,游客通过游船、电动汽车、缆车等交通工作在景点之间自由穿行。美中不足的是景区未能较有效控制游人瞬时容量,游客排队乘坐缆车的等待用时较长,容易给游客带来不舒服的体验。
3 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比较
3.1 开发模式的共同之处
三个景区都运用“政府支持、市场支配、企业运作”的开发运营模式,注重多元化开发,积极探索旅游项目和产品,皆注重水上观光以及水上游乐项目,但存在景点雷同、重复建设的问题,能积极运用主题展示、主题乐园等形式进行旅游产品打造,景区整体商业化气息较重。
3.2 开发模式的差异之处
青龙峡注重游乐体验项目,竹泉村侧重休闲观光,天目湖则较为综合。其中青龙峡有效利用青龙峡水库坝体景观,灵活运用水库引水塑造水上游乐项目,极限运动项目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竹泉村的人文旅游项目打造较为成功,能在保护中开发传统古村的旅游项目,新建的村寨观光项目和汽摩运动表演观赏项目也成为整体旅游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天目湖通过主题展示项目有效提升景区品位,联合南山竹海和御水温泉实现了优质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拓展了旅游项目,扩充了旅游事业版图,有助于提升整体旅游效益。三个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见表2。
表2 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比较
4 建 议
4.1 切实保护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不同于其他风景区,必须要在保证水利风景区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维护水利工程等主体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要根据水源保护区等级作出相应发展策略:ⓐ对于一级保护区,要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游人进入,可远观水而不亲近水;ⓑ对于二级保护区,适当布置点状和带状景点,积极展示水文化,亲近水而不用水;ⓒ对于水库周边的准保护区,要控制周边可能的面源污染,通过生态措施,降低入库水源的污染等级。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要将景区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严格保护遗址遗迹和水利工程设施,深入挖掘水文化和当地文化,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将其积极展示。在此基础上,还要密切联系地方政府,结合周边乡村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实现协调共生发展。
4.2 抓住资源特色,进行差异开发
要抓住景区鲜明的资源特色,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最大程度地突出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从规划理念和旅游项目这两个层面来思考。从规划理念来看,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游客,而游客具有不同的属性,具有不同旅游内在需求,所以规划理念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让景区旅游项目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游人多方面的需求。例如:综合考虑游客的年龄结构、文化背景、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等特性,来设置动静结合的旅游功能分区,借助直观和抽象的手法表现景区文化,规划一日游和两日游等游览路线。在旅游项目上,可以从、水、陆空三个竖向空间上来考虑,以丰富旅游空间和内容:ⓐ水上。除了环保游船观光外,不宜在水库水面做太多的文章,并应把竹筏、脚踏船、水上步行球等游乐项目以及主题水上乐园区设置在库区下游非泄洪区的地方,这样既能扩展水利风景区的游览空间,又能充分利用水库水系资源;可在非取水口地带,设置水上剧院、禅修中心,安排潜水、溜冰等活动。ⓑ陆地。陆地旅游项目安排应该综合考虑地形、环境、水文条件,尽量将旅游活动布置于坝体后面或周边村庄,合理安排体育运动、康体保健、文化娱乐、农业观光等活动,安排能加强游客交流互动类项目,如:当地的土特产制作、音乐、舞蹈、节日习俗等体验项目,增强游客之间的接触与沟通,丰富旅游感受。ⓒ空中。空中的旅游项目以刺激的感官体验和良好的风景视线来吸引游客,但自带一定危险属性。所以在充分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可在空中布置缆车、索道和空中观景道,安排滑翔伞、蹦极、热气球等活动,给游客提供广阔的风景视角,增强旅游体验。
4.3 优化开发模式,创新景区发展
许多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在积极探索景区旅游开发模式方面走在了前面,其中涌现了不少值得参考借鉴的案例。就本文研究的三个案例而言,都能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灵活运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作用,共同打造水利风景区的品牌。优化开发模式,ⓐ完善机制体制,明确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处理好“权、责、利”问题;ⓑ合理布局旅游功能区,处理好水源保护地与旅游区的关系;ⓒ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在满足游客休闲、娱乐、游憩、康体等多方面需要的同时,提升水文化内涵和历史品位,积极展现水文化,讲好水故事,使游客达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放松。创新景区发展,首先要创新景区发展思路,树立大旅游合作观,加强行业间的协调与整合,吸收周边资源,共同打造旅游品牌,要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观光农业等工作相结合,积极推动文化创意、学研科普、大自然教育、山水康养等创新产业在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其次要创新景区文化表现形式,利用真人情景表演、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展示等主题展示方式,丰富游客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受。最后要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互联网营销手段,提高景区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 兰思仁.水利风景区蓝皮书: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9.
[2] 王学峰.宁夏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设计探讨——以镇北堡水库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研究,2015(11):43-47.
[3] 王荣红.从同类古镇旅游资源的对比中寻求丽江古城的特色发展[J].红河学院学报,2013(3):95-100.
[4] 廉艳萍,傅华,李贵宝.水利风景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75-77.
[5] 刘佩.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4-6.
(指导教师:李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