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2018-02-01辜义敏青神县农业和畜牧局
□辜义敏/青神县农业和畜牧局
1 土壤有机质现状
青神土壤以潮土、紫色土、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各土壤分布、性质及有机质含量如下。
1.1 潮土
主要位于岷江、思蒙河等沿岸沙坝,河漫滩一级阶地。该类土壤质地多为砂土、砂壤土,土体结构松散,通透性好,易耕作,但底层无明显的保水防渗层次,保水保肥性能差,蒸发量大,耐涝不耐干,温度变幅大,肥效快,但后期肥效差,易脱肥。有机质含量为8.1~25.9 g/kg,占耕地面积的13.65%,为有机质缺乏水平。
1.2 紫色土
主要位于岷江东西丘陵地区,常见紫色石骨子土、半砂半泥土、紫色大泥土等。该类土壤土层浅薄,质地较轻,耕性好,含水量少,保水力弱,不耐旱,多数为碱性或微碱性,有机质含量为 3.2~19.8 g/kg, 占 耕 地 面积 的10.84%,为有机质缺乏水平。
1.3 黄壤
该土壤以酸性为主,剖面下部有铁锰淀积,质地粘重,土体结构不良,通透性差,耕作困难,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供肥缓慢,有机质含量为6.2~25.8 g/kg,占耕地面积的7.97%,为有机质缺乏水平。
1.4 水稻土
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或粘壤土,呈微酸至中性,土层较为深厚,保水保肥力较强,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好,有机质含量为10.3~48.5 g/kg,占耕地面积的67.5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过度开发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的过度开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化学肥料,没有给土壤补充适当的有机肥料,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等功能减弱。
2.2 施肥比例不平衡
为片面追求农作物产量,许多农户给作物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施用单一氮肥。化肥施用与有机肥施用比例不平衡,既造成化肥的浪费,又导致土壤板结,还使菜不香、瓜不脆、果不甜、口感差,农产品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差。
2.3 有机肥浪费严重
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散户养殖逐渐减少,规模化养殖越来越多,集中养殖的畜禽粪便超过周边土地的承载能力,大量粪便被遗弃,既造成有机肥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二是随着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青神县采取了有力的秸秆禁烧措施,秸秆虽未焚烧,但还是有一部分农户把秸秆丢弃在田旁、路旁等,未还田,造成有机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2.4 有机肥认识不足
青壮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文化程度相对偏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部分农民缺乏对施用有机肥料重要性的认识,缺乏相关的科学施肥知识,有的缺磷补氮,有的缺钾施磷,也有的农民采取加大化肥施用量的方法,还有的农民劳动力差,无力施用有机肥,客观上加大了化肥的施用量和减少了有机肥的施用量,其结果是化肥施用量越来越大,土壤越来越板结,肥料施用比例失衡,造成土壤有机肥不足、肥力降低和农产品品质下降。
3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对策建议
3.1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通透性良好,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使秸秆中的钾素再利用,补充土壤钾的不足,并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青神县常年种植水稻0.78万hm2、油菜0.34万hm2、玉米0.18万hm2。据统计,2017年底秸秆还田率只有48%,因此,大力引导农民实施秸秆还田势在必行。青神县争取用5年的时间,使秸秆还田率达到60.0%,重点推广以油菜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粉碎还田和稻草覆盖秋洋芋为主要措施的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腐烂后是良好的有机肥料,不仅使玉米、油菜、水稻增产5.0%以上,而且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秸秆还田时,应适当加施化学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3.2 加快粮肥轮作、间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加快,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越来越高,青神县复种指数已达250%,如果不能补足相应的有机肥料,土壤有机质含量就会越来越低,土壤功能就会退化。实行粮肥轮作、间作种植,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绿肥作物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土壤的理化性状。青神县2017年绿肥种植面积达0.13万hm2,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品种主要有蚕豆、苕子、紫芸英、黑麦草等。通过加大推广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使青神县绿肥种植面积达0.25万hm2,种植面积提高到10%,加速青神土壤有机质补充进程。
3.3 广辟农家肥料
一是随着畜禽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适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更加集中。2017年,青神县10个乡(镇)都成立了抽粪服务队,共计13家,抽粪车总容量99 m3,服务种植规模业主501家,服务种植面积达0.19万hm2,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畜禽粪便的排放。据测算,还需抽粪服务队至少20家,抽粪车总容量150 m3,才能完全解决全县畜禽粪便零排放与全部还田。二是改进积造技术,大力推广腐熟剂和酵素菌秸秆快速腐熟技术,将丢弃在田旁、路旁的秸秆,以及尾菜、杂草、杂青等进行堆沤,缩短腐熟时间,提高肥料质量。
3.4 推广统测统配技术
土壤统测统配是农作物施肥历史上的一次革新,是配方施肥技术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已成为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特点一是经过取土化验,可以确定土壤养分丰缺,克服施肥盲目性;二是量化施肥指标,避免肥料浪费;三是科学地提出有机肥和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施肥量及配比,能够满足作物需求,更重要的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四是可以降本增效。据试验和调查统计,青神县采用统测统配技术一般成本降低450~750元/hm2,化肥利用率提高3%左右,玉米平均增产7.2%,油菜平均增产6.1%,水稻平均增产5.3%,椪柑平均增产7.6%。因此,应进一步扩大统测统配应用面积,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5 制定和实施土壤改造扶持政策
一是提高业主认识。对规模种植业主和广大种植散户大力宣传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平衡施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县上出台的土壤改造扶持政策和农业支持项目;同时,发放土肥技术资料,并对业主进行培训指导。二是制定土壤改造扶持政策。2017年,青神县根据特色优势椪柑主导产业,制定了椪柑种植土壤改造培肥奖励政策,即椪柑果园标准化改造,连片种植面积3.33 hm2以上,土壤深翻0.6 m以上,改土以填埋秸秆、药渣、专用改土有机肥、油枯、畜禽干粪等有机肥,填埋厚度在15 cm以上,有机肥投入3.75万元/hm2以上,通过验收达到上述标准,政府给予每公顷7 500元的一次性补助。下一步,青神县将参照国家制订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结合本县实际,根据业主连片规模种植不同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土壤改造培肥的具体扶持政策,对养护地力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的规模种植业主给予奖励,促进青神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