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2018-02-01王晓丹李以训
王晓丹 李以训
福安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王晓丹 李以训
(福建省福安市食用菌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 福安 355000)
概述福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思想认识不足,制约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专业人员缺乏,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龙头企业缺乏,营销环节薄弱;品种单一,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提出了福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路、预期目标和主要措施。
福安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发展思路
食用菌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健康食品。福建省福安市发展食用菌具有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原料资源优势。五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食用菌生产对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民的经济增收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食用菌产业的历史概况
福安市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银耳、双孢蘑菇、草菇等品种。70年代,银耳产业发展迅速,具有相当规模,并有大批的技术人员到外地推广银耳栽培技术。90年代初期,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市农村支柱产业之一,当地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为三沙、宁德、福州、福安等地的罐头厂提供原料,乃成为出口创汇拳头产品。1993年全市双孢蘑菇产值超过了茶业产值。1994年全市双孢蘑菇栽培面积达到177.78万平方米,总产量12 000吨,产值5 280万元。福安罐头厂加工罐头1万多吨,工业产值1亿多元,税费收入1 000万元,流通环节收入800多万元,社会总产值达2亿多元,为全省四大双孢蘑菇主产县之一。香菇及其他食用菌也有较大规模发展。
2 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1995年后,由于体制和市场的原因,闽东地区各县罐头厂相继倒闭,福安以蘑菇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遭受严重挫折,极大地挫伤了菇农积极性,全市食用菌产业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等周边县市利用当地良好的地理优势,生产富有地方特色的银耳、夏季香菇、花菇、黑木耳和反季节蘑菇等。之后又兴起工厂化栽培杏鲍菇、海鲜菇等,各地食用菌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分析比较各县,福安市食用菌产业不断下滑甚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思想认识不足,制约了食用菌产业发展
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蘑菇生产下滑,片面将其下滑原因归咎于市场经济发展,而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果断调整食用菌品种结构等。而古田县则因持续重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银耳、香菇、竹荪等食用菌生产,使当地食用菌得以迅速发展,除千家万户的传统栽培方式外,形成工厂化生产企业几十家,成为闻名全国的食用菌之乡。其时福鼎市、蕉城区虽处在蘑菇生产的危机时刻,但当地政府高瞻远瞩,分别划地数十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用于兴建蘑菇专业市场和设施化栽培基地,制定优惠政策,实行按质论价,产品质量和价格同步上升,吸引了八方客商,刺激了菇农积极性,促进了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屏南和周宁县的香菇实施反季节栽培,黑木耳代料栽培,滑菇、草菇等其他新品种栽培也取得了突破和进展。
2.2 专业人员缺乏,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
福安市食用菌办公室是全市食用菌生产的产业管理机构,承担着全市食用菌生产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任务,但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产业下滑后,人员工资无法支付,加上经费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试验示范,满足不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求。且在推广过程中,乡镇基层因缺少技术力量,无法推进食用菌规模化生产。
2.3 龙头企业缺乏,营销环节薄弱
福安罐头食品厂等企业解体后,多年来,福安市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食用菌加工、营销企业。一方面由于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处于小打小闹状态,难以形成气候;另一方面因产业形不成规模,无法吸引大企业、大客户,仅靠几个“个体户”营销,加上受资金、市场、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间环节多、花费大,菇农得益少,危及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2.4 品种单一,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作为蘑菇生产主要原料的稻草供应量不足,导致蘑菇栽培面积减少,多年徘徊在30万平方米上下。福安市蘑菇生产大幅度滑坡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福安食用菌产业没有希望了。在这种悲观意识主导下,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引导农民发展其他食用菌品种,品种过于单一,经不起市场变化的冲击,导致产业萧条。
3 发展思路
福安市发展食用菌生产,一是地理条件优越,其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背山面海,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原料资源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二是栽培历史悠久,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食用菌生产,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三是原材料充足,虽然目前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但有30万亩茶园,5万亩葡萄,每年修剪产生充足的下角料可供利用。总结福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要做好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食用菌生产是“短、平、快”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将其纳入支持的农业项目,加强领导。
3.1 指导思想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质量和效益为宗旨,围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菌业建设”的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思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差异性栽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2 发展思路
立足本地优势,转变生产方式,调整品种结构,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格局,推进滚动发展。发展中坚持工厂化模式、企业+农户+基地模式、传统农户模式“三式”并举,以“企业+农户”为主,推进“1+N”仿生态栽培模式,使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标准化的特点。工作中做到六个明确:明确发展重点,明确发展主要区域,明确发展主要模式,明确差异性竞争,明确适度规模,明确产品技术和质量。
3.3 预期目标
充分发挥福安市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利用果园、林下、竹林发展食用菌生产,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发展仿生态及设施化、工厂化栽培,每年带动1 000户农民生产食用菌。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到2020年生产竹荪1 000亩,干品产量100吨,产值1 000万元;黑木耳、香菇1 000万袋,干品产量1 000吨,产值8 000万元;大球盖菇500亩,鲜菇产量 750吨,产值525万元;培训农村食用菌技术人员1 000人,全市年产各类食用菌鲜品11 000吨,总产值1.1亿多元,农民获利6 000万元。
3.4 主要措施
福安市现代菌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总量小,力量弱。应根据全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地理条件、特色优势、市场营销、周边态势等,做到扬长避短,确定适合的种植品种和栽培模式,进行差异化栽培。
(1)推广工厂化设施化栽培。打造设施完备、优势突显的现代菌业发展平台,逐步改变传统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格局,以及高能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把一年一次的季节性栽培变为设施化周年栽培。同时,引进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流水线,建设专业化生产车间和菇棚,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开展以葡萄园和生态林为主的仿生态栽培。福安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县域葡萄生产基地,现有葡萄种植面积5万多亩,为葡萄—食用菌仿生态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利用葡萄冬季修剪的枝条为原料,以废菌渣、谷壳、竹木加工下脚料及五节芒等为辅料,实施葡萄园仿生态栽培食用菌。此模式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已在竹荪生产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来我们按照“发展‘1+N’模式,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要求,在松罗乡建立了200亩的葡萄园套种食用菌中试性示范基地,开展了大球盖菇、竹荪、灵芝、黑木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的果园套种和专业生产示范,取得成功。下一步要重点做好试点设置,在沿海、山区乡镇的不同海拔地区设立示范点,开展黑木耳、竹荪、大球盖菇、茶新菇、羊肚菌等仿生态栽培,形成示范推广基地,带动面上工作。
(3)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培训基地。利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规范化生产实体开展仿生态栽培、工厂化生产、设施控温生产、传统菇棚等生产模式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营销等的示范培训,观摩交流。举办以重点示范户为主要对象的培训班,开展交流、研讨,并邀请省、市、县行业领导和权威专家前来讲学、指导,加快新技术普及推广,提高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的提升。
(4)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积极利用和借鉴龙头企业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的标准化、工厂化、设施化生产的优势条件,降低成本,为菇农提供名贵珍稀品种及其优质菌种、菌棒和原材料等,为生产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通过公司和合作社的生产车间与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生产观摩样板,进而与其订立“生产、服务、订购、回收”合同,建立利益联结的“公司龙头带动,基地生产示范,农户联结捆绑”的发展模式,做到既发展壮大公司,又辐射带动农民的良好格局,达到发展、推广、增收的目的。
(5)加强“五新”示范推广,促进产业提升。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及兄弟县市的联系,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原料、新工艺、新机具(“五新”),促进福安市食用菌生产要素的改进与创新,特别是以“1+N”模式、仿生态栽培为主的创新、突破、发展,做到有特色、有亮点、有突破、有创新。加强葡萄枝条的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做好竹荪、黑木耳、秀珍菇、蘑菇、平菇、大球盖菇、草菇、灵芝等名优稀特食用菌及中、高温品种的“五新”示范、推广,做到主栽品种和珍稀品种齐头并进,推动产业发展提升。
(6)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品牌,拓展营销。营销是决定一个产业发展是否持续、稳定、兴衰的关键环节。政府要有针对性地扶持一些生产和营销实体,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形成“公司+农户”、产销一条龙的食用菌产业新格局。同时通过引进外来客商投资办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扩大影响,拓展市场,搞活流通,推动和促进产业发展。
(7)申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项目。近年来,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返乡创业人士的增加,引导和带动了现代农业包括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产业基础、技术、资金、人才等的制约,未能起到“短、平、快”增收的效果。今后应积极争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等农业项目的支持,按照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议》,市政府每年在财政经费预算中给予专项经费安排,作为产业发展的地方性基础资金,用于扶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与提升,特别是山区、半山区、西部、北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力争4年内逐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栽培生产基地。
[1] 苏惠荣, 陈顺灿. 发挥资源优势, 调优菌业结构——走具有福安特色的食用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考[G]. 福安市食用菌办公室材料汇编, 2001.
[2] 林汝楷, 王蕾, 王建宝. 三明市食用菌产业“十三五”发展策略探讨[J]. 食用菌, 2017(1): 5-7.
[3] 李鑫, 张俊飚, 张亚如, 等.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困境的对策研究[J]. 食药用菌,2016, 24(4): 207-210.
S646
B
2095-0934(2018)04-225-04
王晓丹,农艺师,现从事食用菌产业管理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E-mail:642136141@qq.com。 李以训,农业推广研究员,现从事果树和食用菌的产业管理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