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经典文本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兼评方世南教授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研究》
2018-02-01曾德贤
曾德贤
(三峡大学 党委办公室,湖北 宜昌 443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同时,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站在历史交汇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持续和谐发展,是摆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课题。在认识和解决人类面对的深重环境危机上,不能没有马克思。在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苏州大学方世南教授新著《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该著作紧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选收的著作和书信,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结合处,分析了在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具有的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复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鲜明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真理光芒。
研读该著,我们感知到: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需要我们从经典文本中获得哲学上的立场、观点和思想资源;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完整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加快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推进全球性生态合作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的名字和思想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恰恰相反,他们的学说,熠熠生辉,成为了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一批学者,以19世纪生态环境的状况没有当今世界严重和突出,而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关注生态文明。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他们也没有专门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研究,主要侧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在一定程度遮蔽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光芒。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基本内容、主要原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重大问题,都存在着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主观主义、实用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表现在有些学者人为制造了三个对立:一是青年马克思、中年马克思、老年马克思的对立;二是制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三是制造了所谓“红色(社会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和“绿色(生态文明)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对立。同时,有些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只是归结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将唯物史观片面归结为经济史观,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生态危机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解放是一根红线,没有人的解放、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三者整体的解放思想。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竟然出现了如同“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奇怪现象,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更是成了所谓“历史的空场”。另外,更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导致现代生态危机的思想认识根源,要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负责。这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一招,必须予以高度警惕、严厉驳斥,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并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而完整地展示出来,对错误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是我们“走近马克思”“认识马克思”“读懂马克思”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方世南教授在其著作中,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具有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扫描式分析。
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选收的著作来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阐述批判了宗教和社会现实、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的普遍解放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人的解放、社会解放和自然解放这一整体性解放理论。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述了英国生态环境恶化状况,论述了生态危机形成的主要根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角度出发,阐释了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明确提出社会有机体思想。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恩格斯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收录的内容来看,除了总结法国革命、德国革命的经验,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和策略外,还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比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一方面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指出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是以阶级关系简单化和阶级斗争尖锐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立,以阶级矛盾和生态矛盾交织在一起阻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代价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选收马克思恩格斯1864—1883年的著作,以及他们后来为一些著作写的序言和导言,主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阐述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本原理。但是,研读这一时期经典,马克思在论述“社会解放”和“劳动的解放”时,都强调“自然界所赋予的劳动资料”和“自然的条件”以及“合理的环境”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选收的是恩格斯1884—1895年的著作、序言、导言和跋等内容。从这些内容看,主要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运用唯物史观研究经济、政治、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同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时,仍然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联系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到第八卷收录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倾注了马克思毕生心血。马克思从自然劳动、劳动异化等基础概念的界定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和物质变换等思想,体现出了劳动是中介人与自然的桥梁。通过分析资本与生态的关系,折射出生态经济的本质,得出资本主义制度根源,是生态问题恶化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2]26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有在生产力中注重自然力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思想、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的思想,等等。比如,在谈到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的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时,辛辣指出资本积累“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2]579。如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主要收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并节选了恩格斯1873—1882年写的《自然辩证法》。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比较系统阐述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内在统一性,阐述了人要服从自然和能够支配自然的辩证关系,阐述人类必须善待自然界,遵循自然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为书信选编,按时间顺序收录马克思恩格斯在1842年至1895年期间写的280封重要书信。从内容来看,不论是论述唯物史观的主要思想,还是提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想,或者是围绕《资本论》《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重要著作的创作予以深入的理论探讨,或是深入探讨欧洲和亚洲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揭示出生态文明实质上是自然生态与人类实践发生关系的产物,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严重生态问题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对全球的影响,指明了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根本出路。
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内容看,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以及唤起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意识和主体意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以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对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憧憬的内容,占据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研究》,结构合理,论证充分,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紧扣原著文本加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的前九卷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112篇著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的280封书信。这些经典原著是研究革命导师思想的“第一手资料”,是“活的历史”。方世南教授在第一章中就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了详实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以十卷本中的著作书信为例,几乎对每一篇章进行了解读。无论是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研究方法,还是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都紧扣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进行解读,发掘思想关键点,清晰反映出经典著作的真理性。
二是结合历史背景展开论述。经典作品是历史传承的标识。历史背景是唯一真实存在产生的向导。马克思恩格斯的每一经典写作之间的时间延续性,构成了其文本的历史特色。作者在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时,对每一卷收选文章的时间跨度进行了历史背景的描述,或是国际视野,或是革命形势,或是时代特征,或是社会风尚,或是经济社会等等,这样使得对隐藏在文字背面的含义,经过研究,上升到了文化或哲学层面,使得对经典的研究阐释具有了时空感和在场感。
三是注重整体把握,系统考量。著作者在研究中,不拘泥于某一篇文章的思想含义,总是将辩证法和唯物论高度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生态生产力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生态思维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中的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等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呈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发生、发展和理论内容,避免了对经典思想的断章取义,把握住了其本质,让我们明显感知到,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对自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规律研究的整体视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没有任何缺位。
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4]“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经典学术宝库,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巍巍学术高峰,是指导我们实践活动的科学思想武器。
“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这种破坏不仅仅直接危害了人们所居住的大地,而且也危害了与人类共享大自然的其它生命。”[5]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今天,我们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项工作之际,更需要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思想,更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红绿交融的本色。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将经典所阐述的真理流传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经典掌握经典,用经典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
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课题和发展愿景,切实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0-101.
[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5]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