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词句: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

2018-01-31熊仕喜钟诚平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词句句式关键

熊仕喜 钟诚平

所谓关键词句,是指能够概括文章主旨,或能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教学,就是为解读文本寻找到一把钥匙,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有效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效率,使高效阅读成为可能。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句呢?我们不妨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时,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些阅读提示,让学生知道读文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这样明确的目标指引下,阅读就会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放飞蜻蜓》时,老师可以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仔细体会,说说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这样,学生读的时候更专注,在画的过程中会有所思考,写的时候,更是思考的升华。“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一些关键词,在交流时,学生自然能够找出,比教师一处处地讲,一点点地指出,一句句地要求画线做记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找出关键词句,我们还得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画这个词句?让学生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然后借助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经过“明确要求,找一找——深入思考,画一画——思维训练,说一说——内化吸收,读一读”的几个过程,不但教师教给了学生抓住关键词品味课文的方法,夯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但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长此以往,学生在表达交流中就会游刃有余。

比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让学生品味萧红那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如: 对“愿意……就……,愿意……就……”句式进行反复的诵读,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这种句式,写一段话来表现自己的自由与快乐,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这种句式的特点,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萧红对祖父的怀念,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这样经历了由“读”到“写”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富有趣味。

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自然离不开抓住关键词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自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这一点,在阅读指导时,要做到有放有扶,重点突出;不宜眉毛胡须一把抓,主次不分。

那么,怎样落实关键词的有效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用“删除、替换”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得出差异,这样使他们对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如:《姥姥的剪纸》中有一段“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让学生去掉“普普通通的”和“翻来折去”后,再读一读,比较改前与改后的句子有何异同,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原句更能突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又如,《在大海中永生》中有一句“鲜花伴伟人”,这里的伴字,能不能换成“送”“赠”等,让学生交流讨论,通过比较辨析,自然能得出谁优谁劣。

二、 借助联想,填充内容,加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操琴度日”四个字想象说话,学生能说出“烈日下”“寒风中”等不同场景的卖艺度日的艰辛,进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夹竹桃》时,教师讓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想象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的样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不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从中品味到作者“虚实结合”的巧妙写法。

三、 学会分析文章开篇的总起句、文中的过渡句、篇尾的总结句

有些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有的篇末点题,升华主旨;有的文章通过过渡段暗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都是我们阅读时要学会分析的关键词句。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靠了这些例子让学生训练阅读的能力,训练写作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例子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练笔时,我们就可以让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注意写好几层意思之间的过渡,学会在适当的地方突出“关键词句”。

猜你喜欢

词句句式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