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咏三叹煮三国

2018-01-31李秀建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课本剧三国演义

李秀建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节约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阅读。一个学期里,学生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中的知识之外,又读了相配套的七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量大大增加。除了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还与学生一起阅读整本的书。假期是孩子们读课外书的最好时节。寒假里,我给学生推荐的一本好书是《三国演义》。我要求学生先自读或与家长共读,再与家长聊三国。开学后,全班再次共读。为让课外阅读落地开花,我组织了三次活动,反复“煮一煮”这传世经典。

一、经典故事,讲三国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变化万千,里面的许多故事脍炙人口。如《三顾茅庐》《隆中对》《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记得,我小的时候,村里没有电,夏天的夜晚在外乘凉时,总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三国故事。现在何不让学生也来讲一讲三国故事?于是,在集体读完这本书后的那个周末,我只布置了一项作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三国故事读熟读透,讲给家长听。周一,班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讲三国故事,每组选出一个讲得最好的同学,参加班里的讲故事比赛。10个同学被选出来了,他们信心满满,积极准备着。两天后,班里举行了讲故事比赛。同学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几个同学读的是原版故事,一个故事有四五页,几千字。他们不但能熟练地讲出故事内容,还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讲得惟妙惟肖,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可真不要小看这些孩子们!”我在心里惊叹道。我采访他们,让他们给其他同学传授传授经验。他们说每个故事都读了十几遍,又讲给家长听了五六遍,开始时讲得断断续续,后来就越讲越熟练,最后就能自由发挥了。“真了不起!”我由衷地表扬他们。一个小小的活动,不但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积累,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二、思维导图,画三国

这本书故事生动,人物众多,只有反复读,才能把书读透。为了加深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我让学生选择一个点,以人物、情节或故事为核心,用思维导图来画一画《三国演义》。全班交流时,我选择了一些优秀的思维导图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同学们看。树状图、心形图、圆圈图、气泡图……形式各样的思维导图,可谓精彩纷呈,它清晰地再现了《三国演义》中那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同学们用思维导图再现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诸葛亮七擒孟获 》《义薄云天的关羽》《周瑜的生平》《我眼中的曹操》……一张张思维导图,呈现着学生对这本书的深入解读。一个个故事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研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对这本书的熟知和掌握的程度。

三、创编剧本,演三国

五年级下册第19课正好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以此课为例,我指导学生演好课本剧。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仿照课本剧《半截蜡烛》,编写《草船借箭》的剧本。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语文课上展示、交流、评价。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我让学生选取《草船借箭》之中的一個小片段展示,每节语文课前由一组同学表演。比如《立军令状》《借箭》……在编写、表演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剧本的编写方法,再自由组合,与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选择《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改编、表演和展示。课本剧的演出,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要编好课本剧,学生就必须对故事进行认真地阅读和理解,吃透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构思剧本的表演技巧,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说,课本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得到提高,更加丰富和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一本书,一个寒假的自读,两个多月的班级共读,学生在讲讲、画画、演演中,在故事里走了几个来回。对《三国演义》中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本书只有反复诵读品味,才能把书读熟读透。其实,这就是“煮书”。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好的书本,也应该这么煮。煮着煮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不再是神话。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课本剧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