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

2018-01-31陆贵华庄琳李秀英

考试周刊 2017年10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道德心理

陆贵华+庄琳+李秀英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得不到有效的监护,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活;心理;道德;教育

一、 生活质量低下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沙县小吃业为主,他们的子女受到经济条件和户籍制度的影响,无法跟随自己的父母外出,不能在父母工作的地方就读,只能留在自己的农村,跟随祖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寄存在父母的亲朋好友家里,作为留守儿童,就读于家乡学校。形成了一老一小,或者两老多小的家庭生活模式,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祖辈来打理,老人不仅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还要肩负起抚养孙子辈的义务,精力与体力上均处于长期透支状态。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无论是生理还是情感上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细心照料。农村的留守儿童虽然生活上有祖辈或亲朋好友的照料,但那也是“杯水车薪”,他们最为基本的,渴望亲情的要求却无法得到满足,亲情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奢求。他们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个人卫生差等问题,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孩子,有的已经步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给她们带来了忧虑与烦恼,却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和生理卫生方面必要的指导。本应该处在花季般的年龄,却要遭受各种疾病、皮肤病的折磨,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而另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家里不仅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本应该由大人做的家务全都落在了小孩子身上。由未成年人照顾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上照顾肯定是不到位的,更可怕的是,他们对危险的识别能力有限,自救能力缺乏,安全隐患时刻伴随在孩子们的身边。

二、 心理发展表现异常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远离,他们的父母一年也难得回家一两次,见面的时日屈指可数,联系、沟通的机会很少。长期的与父母分离,缺少关爱,又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致使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有效引导和关心,容易造成不良的性格、情绪、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首先,因为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没有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所以父母不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心理动向,孩子也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与孩子处于近似于真空的状态。当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困惑的时候,不能得到父母的及时帮助,儿童对父母的强烈依赖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法向人倾诉,继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因为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异常的情况,情绪上往往是不稳定的、消极的,与同学、老师或家人交往的时候表现为更多的是不愿交流,沉闷,和他人没有共同话题,自卑的情绪始终困扰着他们,并且很容易发怒,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脾气暴躁,行为具有攻击性。

其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方面的疏导,心理教师也是由其他专业的普通教师兼职。他们专业知识匮乏,无法对儿童的心理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从而进行有力的辅导,有些微小的心理问题,因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 道德价值观念扭曲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无人可以替代,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地,祖辈的文化水平都相对低下(文盲居多),家庭教育观念、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在待人接物等方面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没有起码的道德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差。

在小吃业盛行的沙县,父母外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家庭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买车、买房、买名牌,让家人在物质上得以享受,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大部分父母因为平时没有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了弥补对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家长唯以金钱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作为补偿。面对金钱,儿童不能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三餐不定时定量,街边的三无产品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须“营养餐”,游戏机成了他们最为喜爱的娱乐;一身名牌成了他们得以炫耀的资本,这样造成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道德观念,唯以金钱论英雄,无以学习霸天下。

四、 “重养轻教”的教育问题严重

农业机械化,土地扭转,为农村带来的更大的收益,也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富余的劳动力涌向城市,从事着各种建筑业、服务业、餐饮业,而他们的子女受到现有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只能留守于自己的家乡就读。在父母的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临时监护人的素质高低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文化水平、社会道德观念等对小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家长(尤其是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并未真正的形成,祖辈那时候生养孩子多,能把孩子一个个带大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对孩子的教育最多也就是说要做一个遵规守纪的人,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教育那是学校的事情。因此,这种只养不教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自己的本分也已经尽到。要想让他们帮助孩子检查一下作业情况,监督孩子的预习、复习、听写和背诵等作业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有甚者认为:如果我们在家里都把孩子的作业检查好了,辅导好了,还要你们老师干什么?还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做什么?放在家里就可以了。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费文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J].改革与开放,2010(2):91.

[2] 葛爱荣,田丰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6-38.

作者简介:

陆贵华,一级教师,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实验小学;

庄琳,一级教师,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一中学;

李秀英,一级教师,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砂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道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