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促转型 融合助发展
2018-01-31邓求平
邓求平
专业化是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与改革新阶段的重要特征。教师培训机构应紧跟新形势,向专业化迈进,这既是发展所需,更是长远之策。
一、顺应转型升级需求,精准定位职能职责
2002年之前,涟源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因编制有限、教师年龄整体偏大,难以承担各学段、各学科教研任务。原涟源市教师进修学校主要从事初师、中师到高师的学历提升教育,因长期脱离基础教育教学一线,缺少教学资源和培训体系,也无力完成教师培训任务。针对此现状,涟源市教育局将市教研室与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成立教研师资培训中心。这一整合资源、抱团取暖的举措,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教研而言,既解决了人员编制紧缺、研究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也解决了教研成果推广应用难的问题;对培训而言,懂教学、善管理、长于研究的教研员是最合适的培训师,有了教研员的加盟,教师培训才会接地气,才能更好地对接学科、聚焦课堂。
2017年9月,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成为2017-2019年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在新的背景下,教师培训既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既要关注“怎么教”,更要关注“教什么”;既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着眼于全方位服务教育发展,着力打造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监测评价、教育信息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业务机构,将教研师资培训中心的功能定位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学校发展支援中心”“教育改革与质量监测中心”,最终建设成为务实高效的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真正实现“让专业的人,以专注的心,做专业的事”这一目标。
二、打造“研训一体”特色,发挥综合职能优势
部门整合是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将职能定位为“研训一体”综合职能,“教”以课堂为阵地,“研”以问题为载体,“训”以改善为目标。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教育理论的实践性解读,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的研训理念,全市教师的综合素养明显得到了提升,也推动了城乡研训工作一体化发展。
(一)“研训一体”项目
科学而实用的项目是“研训一体”的核心。近几年,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不仅开展了“培训者培训”“学校管理者培训”“班主任培训”“学科专业教师培训”“新教师入门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项目,开发了相应的课程,还开展了诸多主题教研活动与常规教研活动,比如赛课、校本课程开发、学科研究、课题研究等。培训项目与教研项目统筹规划、互为补充。项目的实施不断完善了教师的师德修养、通识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实现了教研与培训的有机融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训一体”的实施过程
“研训一体”主要采用外地集中培训、市内短期集中培训、送教下乡、联片研训、校本研训、网络研训、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等方式,遵循以下模式。
1.问题导向。所有的研训项目,围绕学校和教师存在的问题展开,做到因“问”施训、因“需”施训。每一个流程都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并紧咬目标任务不放松,全力保障效果。
2.案例载体。研训员聚焦学校和课堂,筛选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教育教学案例,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既从案例升华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归到案例。
3.全程考核。对学员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奖优罚劣。将学员参培情况作为教师培训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培训项目有序、高效推进。
4.立体评价。对学员、学习小组、送培教师、项目组和接培学校都要进行评价,将学员学习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年度绩效挂钩,对不能胜任的送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奖励先进学习小组、优秀送培教师、项目组和接培学校。此外,在研训过程中还注重三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专家讲座、名师示范与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研训相结合,市级研训与校本研训、个人自修相结合。
通过“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参谋、智囊的作用不断体现,对全市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作用也日益突显,研训的规模不断扩大。近3年来,全市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共实施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8566人次,娄底市级培训2309人次,涟源市级研训19886人次。
在“研训一体”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全市各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2015-2016年度分别有省级优课38堂,部级优课21堂。我市教师参加娄底市的教师赛课活动,获奖者占1/3以上。其中,2017年下学期,在湖南省举办的各类学科教学竞赛中,9个学科中有7个学科是由涟源市教师代表娄底市参赛。全市共有41项课题先后被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研课题。其中,2017年有8项省级规划资助课题立项,为全省县(市)规划课题立项数之最。涟源市先后成为湖南省“国培”计划首批项目县(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世行贷款建設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项目县(市)、“国培”“省培”工作评估A类项目县(市)、教师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工作试点县(市)。
三、构建专业发展体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作为综合性教育业务机构,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在发展中存在着观念转变难、保障到位难、组织协调难、职能融合难、专业发展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研训一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和载体,关键在于构建发展体系、健全管理机制。
(一)构建发展体系
1.进一步充实支撑体系。一是经费保障,从单一财政来源向多元化投入转型。将教师研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财政一般预算、公用经费统筹、教育费附加及其他专项经费拨款,确保教师发展工作经费到位。市财政严格按照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预算,按生均公用经费的10%设立电教仪器专项经费专户,各学校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研训经费。二是组织保障,将专业化发展作为促进教师发展工作的大事,进一步健全工作平台:市里成立教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三是制度保障。相继出台《涟源市“十三五”教师培训规划》《涟源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6-2020年)》《涟源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方案》《涟源市教师培训工作年度考核评价方案》《涟源市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endprint
2.进一步夯实实施体系。一是不断优化研训团队,进一步打造专家指导团队、专职研训团队、兼职研训团队、校本研训团队。以专家指导团队为引领,以专职研训团队为核心,以兼职研训团队为主干,以校本研训团队为根基,层层推进,步步落实,确保成效。二是加强研训团队的管理,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从高校和中小学选调或公开招考一些优秀中青年教师充实研训员队伍,着重培养一批既能上“课堂”又能上“讲堂”的骨干研训员。三是建立联动机制。项目实施以“国培”“省培”为引领、“县培”为主体、“校培”为基础,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学校“协同作战”,形成“市教育局—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项目组—接培学校—受培教师”五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理实结合”的立体效能。四是不断优化研训平台。(1)优化常规研训平台。在教研师资培训中心的引领下,搭建好实践和实训平台,建设好16所基地学校,其中高中1所,初中、小学、幼儿园各5所;形成“研训基地—基地校—学校—教师”四级研训实施体系,构建“集中研修—校本研训—个人自修”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机制。(2)优化网络研训平台。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网络不仅是教师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将电教中心并入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利用网络进行研训,让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自培、自训、自悟中自我成长,以启动内驱力,引领专业发展。
3.进一步规范评价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发展工作的督导,全面构建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责任区—乡镇督导站—学校督学视导员”组成的四级督导体系,实行管办评分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出台《教师研训团队管理及成员考核办法》,对研训员从培训、送教、辅导等方面进行考评;完善学员考核评价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力争“人人合格,个个争先”。
4.进一步优化内容体系。着力构建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体系、教学技能三大方面的研训内容体系。以问题为导向,紧贴教育综合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因“需”施训、因“势”施训。同时,关注区域、岗位、学段、成熟梯度,因“层”(类)施训、因“时”施训,满足教师个性化的研训需求。
(二)健全管理机制
1.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处室工作包干制、教师岗位责任制等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管理员和研训员实行一岗双责或一岗多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健全用人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对新进人员实行“凡进必考”,对在职在编人员着重抓提升,加强内训与外训,培养领军人才与关键少数,对管理岗位实行公开竞聘,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量化考核激励机制。教研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工作实绩与收入分配、晋级晋职、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确保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好各种平台,支持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申报课题、著书立说等,着力打造专家型校长、学者型教师。
4.健全研修机制。全方位立体化促进“以校为本”的常态化研修。一是发挥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作用。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教师研修项目,按每个教师5年不少于360个培训课时的总体要求,每年教师校本培训不少于30个学时、县级及以上培训不少于50个学时的具体要求,实行“五年一规划、一年一计划、一案一考核、一年一总评”,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二是发挥好教研师资培训中心的主导作用。由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对培训项目(包括集中培训、网络研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等)和教研活动(赛课、视导、研究会活动、课题研究等)分别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实施到位、指导到位,确保研修成效。三是强化学校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下移,使集中研训(网络研修)、校本研训、个人自修有机结合,激发教师内驱力,转变教师研训角色,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能够切实得到提升,以达到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學行为的目的。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7BZXX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