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现代人自我救赎的神话
2018-01-31周铭哲
摘 要:《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尼特什·提瓦瑞指导,实力派演员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印度电影。这部电影重点讲述了一位曾经的全国摔跤冠军辛格将女儿吉塔培养成为女子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阿米尔·汗扮演的摔跤手辛格对女儿严厉的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独特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形象也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现代意味和象征意义。他书写了一个现代人自我救赎的神话。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现代;救赎
作者简介:周铭哲(1993-),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2
影片最初的一组镜头是一台带着雪花的电视机渐渐地由特写转到中景。接着镜头切到了房顶,一个修理工手握操纵器尝试调节电视信号,并多次询问房内的辛格是否有了电视信号。修理工得到的回答均是没有。辛格让修理工把电视信号接收杆转动一下,这时镜头切换到了房内,展示了几个细节:电视机来了信号,播放的是汉城奥运会男子摔跤72公斤级美国对俄罗斯的决赛;房内出现了许多人;辛格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这几个细节涵盖了这样一组事实:电视机经过多次调试才得到信号,证明了辛格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房间内有很多人,可是只有辛格一个人关注电视机的情况,这里面通过其他人的失語反衬出辛格的在场,凸显出全村人对摔跤这项比赛缺少关注;辛格脸上出现微笑原因主要是电视机收到了信号,满足了辛格观看汉城奥运会男子摔跤比赛的愿望。电视解说员的解说值得反思,“遗憾的是,虽然摔跤这项运动已经风靡印度,但印度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中表现欠佳,没能进入决赛。”这时辛格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要是咱们的选手上场肯定能拿奖牌,可惜没人支持,既没资金,又没器材。”他的看法验证了印度乡村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的现实问题,表达了家乡的体育人才没有得到悉心培育的无奈。不止如此,辛格还遭到了家乡人的冷嘲热讽。在影片的开头,他和哈里亚纳邦的摔跤冠军交过手之后,人们才知道辛格是曾经的全国摔跤冠军。显然,曾经的全国摔跤冠军已经被遗忘。无疑,辛格是失落英雄的典型代表。
辛格不只是一个失落的英雄,他还是一个遭到地方风俗阉割的有生理缺憾的现代男性形象。影片当中有一个叙事段落颇有意味,那就是辛格一心想要一个儿子,替自己实现夺取世界摔跤冠军的梦想。可是不管同村人如何为辛格想办法,辛格的妻子生出来的全都是女儿。这对辛格的打击是巨大的。女儿已经成为了辛格的创伤。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对于像辛格这样成熟的男性来说,女孩便是活生生的遭到阉割的形象。从村里人的嘲笑之中可以看出,女儿们的形象反过来成为了辛格自身遭到阉割的确证。她们是“父之名”、“父之法”的象征威胁,也是辛格内心饱受痛楚的重要来源之一。村里人“重男轻女”的传统思维把辛格倒逼进一个现代王国之中,他要打破传统习俗。他让女儿们练习摔跤,为的是实现昔日的理想,这在印度乡村是一件耸人听闻的事件。这也说明了辛格已经拥有了现代意识。他坚信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打破偏见,打破来自传统世界的风言风语,从而完成灵魂的超越和自我救赎的神话。
辛格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匮乏,风俗的规约,他还需要面对众人对他的不解。不理解他的人甚至包括他的父亲、妻子和女儿们。辛格的父亲劝诫辛格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毕竟奖牌不能当饭吃;辛格的妻子也劝他放弃为国争光的梦想;女儿们抱怨父亲对待她们过于苛刻。辛格这一失落的英雄所需要迎接的这些挑战俨然已经编织成了囚禁其灵魂的牢笼。
正是由于这些重重困难摆在面前,辛格才迫不得已采用了一系列颇为严格而又系统的训练方式来训练女儿们。女儿们起初对父亲的不满是通过影片当中的歌词表现出来的。“他究竟是救世主,还是我们的梦魇。”其实父亲辛格既是救世主,也是梦魇。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实现自我拯救。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是在拯救自己的女儿们。女儿们获得成功的结果足以令她们摆脱传统印度妇女所没有的人生权力。只不过结果是积极的,而过程是艰难的。
辛格不仅是一个失落的英雄,更不只是一个被文化阉割的现代男性,他更是一个充满了伟大慈爱的父亲。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光有过去的荣光是不够的,只标榜标志着现代理性的技术工具论也是不够的,爱的力量才是辛格进行自我救赎的最为重要的质素。辛格的大女儿吉塔荣获国家摔跤冠军之后,进而得到了进入国家体育学院进行系统学习的资格。新的教练让吉塔忘掉辛格曾教授给她的动作要领,只学习教练教给她的技术,沾沾自喜的吉塔欣然接受了教练的观点,却遭到父亲的训斥。吉塔和父亲对新式摔跤技术的观点不同而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吉塔在恼怒之下没有和父亲告别就离开了家。影片运用渐显的拍摄手法将父亲辛格一直在楼上目送吉塔远去的情景表现了出来。父亲的形象顿时高大了起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到了后来,吉塔在国际大赛上屡遭惨败。影片在其中插入了一组蒙太奇镜头:吉塔来到悉尼参加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而妹妹巴比塔正在新德里参加全国锦标赛;吉塔被澳大利亚选手击败,巴比塔则战胜了对手。这一组镜头显然具有象征意义。它彰显了即便是在当今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和现代技术也并非是万能的。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吉塔伤心欲绝,在妹妹的劝说下,后悔自责的吉塔找到了父亲并诚挚地向父亲道歉。严厉的父亲在影片当中第一次落泪。父亲的泪饱含着对女儿的爱。辛格面对女儿遭受了委屈时,心如刀绞。辛格在影片中第二次落泪是在他请求国家体育学院的相关负责人不要将自己的女儿开除出学院。在这里,辛格第一次将自己希图获得救赎的理想向公众表达了出来。辛格两次落泪,却共同指向一个中心,那就是父爱。
吉塔在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上的比赛是影片的高潮段落。面对不同的选手,教练和父亲辛格给吉塔提供的是截然相反的应对策略。教练要吉塔防守时,辛格则要求吉塔进攻。教练要她进攻时,父亲则要她防守,以等待反击时刻的到来。吉塔听从了父亲的指示,赢得了前两场比赛的胜利。决赛阶段,父亲辛格在赶往女儿比赛现场的途中被充满嫉妒心的教练派人锁在了一间屋子里。即便如此,缺少父亲指导的吉塔依然战胜了强劲的对手。这一点实际上表明了吉塔已经在父亲吉塔的教导与培育下走向成熟,实现了人生的蜕变。父亲的爱已经内化进吉塔的血脉之中。当吉塔获得世界冠军的那一刻,印度国歌响起,被困在屋子里的辛格将双手合十,这一仪式性的动作如果从表层来看仅是在祈祷或者祝愿,但它还有着得到自我救赎这一深层结构意义。同样,如果说上了锁的屋子是囚牢的一种表征,那么辛格走出屋子的那一刹那寓示了他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影片临近尾声的时候有这样的一幕。记者们跟着夺得胜利的吉塔从教练的身边跑向了父亲辛格那里。这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爱的力量实现了对以技术为代表的工具理性的完胜,反过来证明了爱在辛格自我救赎的道路上的不可或缺。辛格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为国家争得荣誉的梦想。影片的结尾,父亲辛格终于说出了他未曾对女儿说出的话“你是我的骄傲。”女儿吉塔在这一刻真正成为了父亲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显现,父亲的生命终获圆满。
《摔跤吧!爸爸》成功地规避掉了荣耀背后的官僚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更为有效地表现出了救赎这一宏大的主题。父亲辛格作为一个现代人,不仅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对女儿的救赎,更是以榜样的力量实现了对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救赎。影片当中的伦理价值不仅由此而得以强化,更是因此令电影接受者得以感受到其中的脉脉温情。
参考文献: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