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渴望阳光的“溺水者”

2018-01-31包晗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溺水者意象

摘 要:诗人昌耀的诗歌是我们走进昌耀一生的关键。诗歌是最简洁的文体形式,其中诗歌意象则是阅读诗歌体悟感情的重要之处。诗人昌耀的一生饱经沧桑,但是却在困苦中为我们留下宝贵的人生思索。从他的诗歌意象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人生的四个阶段,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类何去何从的追问。

关键词:溺水者;意象;四个创作阶段;心灵坚守

作者简介:包晗(1993.5-),女,重庆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批评理论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類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深水中看不到阳光,可悲的是,阳光恰好成为溺水者的渴望。长期流放大西北,昌耀的一生已是风雨飘零的模样,他吟诵着西北的高原,西北的水,西北的风,还有自己胸中无尽的情怀。在他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有很多关于异域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是诗人这位“外来者”对异域的好奇和写实,还是他对人生无限的感怀和那些经验中的映刻。

昌耀虽吟诵着日月星辰,高原河流,那种悲壮的气势让人动容。诗人对真诚纯美的爱的那种渴求,以致在吟诵着其他的东西,都流露出一种忧郁和苍茫的气质。昌耀“兑现了贡献全部青春的许诺”。[1]从此他踏上了“诗歌之路”。我们可以将昌耀的诗歌创作按照他在西北的生活体验分为四部分。诗人无论是初来乍到的豪迈,还是在苍茫天地中展望心灵与之相守,亦或是饱经风霜之后深刻的灵魂反思,都脱离不了独具特色的诗歌意象,而其中的高原意象最为突出。作为一个“外来者”。诗人对高原和异域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清醒,站在一个审慎的高度来看待这些不曾熟悉的东西,诗人显得有距离但又充满关怀。《记忆中的荒原》一诗中写道:摘掉荆冠/他从荒原踏来/重新领有自己的命运。这个“他”就是诗人自己,他带着一种苍冷的气魄,重新回归荒原,回归高山,审视自己的灵魂。如果说当局者迷,那么诗人则是个清醒的感知生活的人。面对从未见到的奇景,诗人表现出来的是盎然的兴趣和喜悦的情致。

“在五六十年代的诗,的确与当时的诗截然不同,不管是比较主流的东西也好,还是处在潜层的东西也好,昌耀的诗和他们都不一样。”[2]“广义地说,50到70年代的大多数诗歌,都是‘政治诗:即题材上或视角上的政治化”的命运。昌耀是一个被政治体制所抛弃的诗人,虽然,在诗歌创作上“即使在那个时代,昌耀已经有一种直接把握事物,呈现世界的倾向与素质……虽然背后可能暗含着一种精神”。[3]陈思和曾经提出“战争文化心理”的一些特征,比如“文学创作中充满了战争意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基调”。[4]时代的气氛总是会影响一位诗人或是一位作家的创作。连诗人昌耀自己也说自己从创作开始就怀有“政治情结”,诗人也在《自我访谈录》中描述了从看守所出来到一家监狱工厂做工的情景。他觉得“劳作”是自己当时应该追求的,但又提到“理想”和“诗意”,说明诗人内心纯真的诗意还是存在的,即使在辛苦的劳作中还是能领略到诗神的韵味。“也许,我应再握诗笔昂首放歌?自然,我要重研朱墨恣意文章。”这种自述式的激昂的带有肯定意味的态度,充满了回归原有生活的自信的气息,不仅道出了诗人的心声,也算是一种新生了。燎原曾评价《慈航》和1989年的作品《哈拉库图》是昌耀诗歌创作中最重要最好的作品,“构成了昌耀在中国诗坛不可替代的唯一性”。[5]同时,洪子诚也这样评价昌耀“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类似《荒原》那样的神话结构和原型意象,例如《慈航》、《听候召唤:赶路》、《燔祭》等诗中所表现”,“像《荒原》一样是对世界的一种整体把握,昌耀是有这个对世界整体把握的情结的”。[6]经历了巨大苦难的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但同时充满希冀。他的创作重心又开始放在迷蒙的高原意象上,以及生活在高原上的各种人,他们的生活细节还有一些对异域的神奇色彩的想象。因为生活在西北已久,诗人脑海中所保留的关于西北的风土人情还有生活经验都极为丰富,那么在饱受伤痛和苦难之后,诗人的回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原始的生命意象和神话传说再次被写进诗歌,只不过此时更显广博。

1986-2000很多人和事物都发生了改变,这也使得“旧时代”的诗人被迫产生精神的转变。《田园》(1986)是第四阶段的初期诗歌,诗歌整体还是洋溢着第三个时期遗留下来的意象风格。昌耀的创作虽受到商业化的影响,但他依然坚持自我,与现实相背的后果则是自己承担痛苦的精神苦役。在现代社会焦灼的状态下,诗人笔下的意象出现了很多象征色彩。《生命体验》(1986)中出现了“女尸”意象,我们发现诗歌的气氛带着一种诡谲的氛围,阴森恐怖。这也是诗人当时心境的一种反射,一种彷徨无助的无力感,一种时代畸形所产生的虚无感,理想破灭后失落绝望的心情—仿佛是那具死而不僵的女尸。

昌耀已离世十年,但他的诗歌却成为他一生的起伏波澜最好的证据。而如今,我们都不会吝惜向已故诗人昌耀献上他该有的荣耀。如果说,普通的诗人歌颂的是生活,那么伟大的诗人叩问的则是灵魂,他们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世界和人类的何去何从。精神的烘烤大抵只有昌耀做得到,且做得好。不平凡的人生注定让诗人有着不平凡的思索,那种悲天悯人的慈爱是我们一生都要去求索的东西。

注释:

[1]昌耀.艰难之思[M].昌耀.昌耀诗文总集.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372.

[2][3][6]刘志荣,程波.昌耀:未被命运压垮的诗[M].昌耀.昌耀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125.

[4]陈思和.当代文学观念中的战争文化心理[J].上海文学,1988(6):44.

[5]燎原.高地上的奴隶与圣者(代序)[M].昌耀.昌耀诗文总集.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2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溺水者意象
“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谈一谈如何抢救溺水患者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溺水急救技能你掌握了吗?
意象、形神
游泳救生解脱技术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