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
2018-01-31杨坤
杨坤
摘 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之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更应该培育工匠精神,通过用工匠精神的内涵转变“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用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指引中职学生的职业目标;用工匠精神的一丝不苟,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态度;用工匠精神的持之以恒,激发中职学生的职业行为;用工匠精神的守正创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用工匠精神的育人智慧,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六大途径,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1-0254-01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被提出之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如沐春风。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更应该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推进现代職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1 工匠精神及其内涵
何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对于三产服务类学校来讲,也许没有具体的实物产品和制造产品的流程,但却体现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念和意识。实际上,这里的工匠精神是透过工匠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意识或心理状态,其内涵是工匠行为与工匠意识的统一。因此,广义的工匠精神应该拓展为人们在职业过程中,以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基础,展现出来的爱岗敬业的职业热情、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职业行为以及专业执着的职业状态。
2 工匠精神与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关系
职业素养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及职业技能。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根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产物。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拓展,是立足社会的本领。中职学校肩负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把培育工匠精神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在专业上吸引学生,在专业追求上引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样的职业教育文化活动,更能彰显职业教育的品质和特色,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3 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途径
3.1 用工匠精神的内涵转变“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
当前,很多职业学校只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每天安排大量的课时量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精神内涵的建设,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只是一个粗犷的技能操作者,一个单一执行技术指令的高级“机器人”,学生的职业素养严重缺失,严重偏离了职教育人的根本目的。因此,职业学校应结合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完美地融入到职教育人当中,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等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全校积极营造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转变“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聘请企业人士做报告、到企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内涵;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观摩工匠们的工作状态;调整评价标准,由单一的技能考核转变为综合职业素养的评价。树立技能+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3.2 用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指引中职学生的职业目标
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完美追求和极致的执着坚持精神。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目标追求,它以产品为牵引,培养一种专注精神。“精益求精”就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然而,某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即使学到一门技术一般也只是马马虎虎,学业不精,走出校门之后,不被用人单位所认可。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上,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力求把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透,变粗放教育为精细管理,引导学在学习知识上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目标,做一个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未来职业人。
3.3 用工匠精神的一丝不苟,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态度
整个社会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缺乏对产品质量的深度追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缺乏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投机取巧,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自动退缩。特别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有些中职生不遵守企业的作息时间,对于老师和企业领导的批评指正不以为然,工作拖拖拉拉,缺少积极性,实习效果不明显。针对当前某些学生的负面表现,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者,应当扭转观念,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学会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平时加大教学评价的力度,实施多维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4 用工匠精神的持之以恒,激发中职学生的职业行为
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特别是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拼爹”现象和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部分中职生心理产生很大压力,通常表现在情绪上低沉孤独、消极颓废,对人生前景持悲观消极态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学会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深入了解并理解他们,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个性中独具的特点。在理解学生、激励学生的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进行自我约束教育,鼓励学生相信自已、锻炼自已、挑战自已,增强自控能力,自觉主动地养成严于律己、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在自律方面所取得的每一点滴“成功”给以最大的关注和热情,坚信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3.5 用工匠精神的守正创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守正创新彰显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工匠精神并不是守着自己的老作坊一成不变,而是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开拓创新。特别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企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的人才需求,中职教育不能闭门造车,一成不变,应该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引进新工艺,发展新技术,将行业、企业和职业的文化新要求融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风向标。
3.6 用工匠精神的育人智慧,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工作和职业的认知与态度,因此,现代教师应拥有工匠精神的智慧,才能更好的培育优秀的职业人。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仍然不被人们重视,部分教师对职校学生存在偏见,教学敷衍、育人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这种情况下,很难谈及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职业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严肃而不古板。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其次,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再次,教师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加强教法研究,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最后,教师应该经常参加专业化培训,开阔视野,时刻把握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实现企业人与学校人的无缝对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