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戏曲中科举制与女性命运

2018-01-31李云玲

青年文学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举女性

摘 要:身处在黑暗社会下的元代文人,他们入仕无门,多流落下层,于是较以往的历代文人而言他们也更为关注女性的命运,对女性所受的苦难包含同情。本文主要从元代戏曲中女性与科举的角度来揭示女性在当时的地位,同时进一步探究出元代文人的心理变化。

关键词:女性;科举;文人心理

作者简介:李云玲,女,山东人,研二,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唐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1

蒙古大军的铁蹄踏入中原,同时也踏碎了文人走向仕途的梦想,但也是因为游牧民族席卷而下,腐朽不堪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被践踏的支离破碎,同时新锐的文化气息也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元代文人深受传统的儒学思想的熏陶,于是在他们笔下,科举制不仅仅是文人走向光明之路的垫脚石,还是让有情人能终成眷的敲门砖。然而入市无门的文人们相较于以往的历代文人而言,他们也更为关注女性命运。

一、科举制下的男女爱情

科举对于男人而言意味着光耀门庭,走入上层,娶得佳人,而对于不参与科举却又与科举紧密联系的女人而言,科举对于她们又意味着什么呢?文学仿佛是文人借以自慰的白日梦,当元代剧作家自顾不暇,身陷困境时,在他们的笔下便出现了与现实相似却又结局相反的生活。戏曲中同是生活困窘,仕途不畅的书生,最终会以圆满的结局收场。几乎元代戏曲中才子佳人剧都涉及科举, 在这类剧中,男主人公往往是才华横溢却穷酸落魄的文人,状元及第对于他们而言仿佛是探囊取物,而女主人公常常是门第高贵的官宦小姐,正值妙龄的她们,渴望爱情,也敢于为爱情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可以为爱私奔,可以为爱魂魄离体; 然而无论女子如何去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能拯救他们爱情的还是传统的科举制。科举是突破门第悬殊的关键,是男女爱情的救命稻草。在这些剧中,文人们心怀天下,拯救苍生的入仕理想逐渐淡化,女人以及她们背后的势力既是逼迫男人也是鼓励男人去应试的推动力。

在元代文人塑造自身形象时,往往软弱畏葸,女子却常常是坚韧忠贞,大胆无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与裴少俊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为了爱情她离开了病中的母亲,与爱人私奔。七年隐居,他为裴少俊添得一双儿女。面对裴父的道德训诫,她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元杂剧中则更突出女子的主动性,在李千金等富家小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居于婚姻中的首位,其余因素都退居次位,然而这样的爱情观依旧换不来天长地久的爱情。她们鼓足勇气,奋力地去突破封建思想的围墙,可是仍改变不了家长们嫌贫爱富的思想,只能坐等爱人金榜题名,打破门第。

二、政治的附属品

薄幸锦衣郎在封建社会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贫寒家庭出身的文人,在金榜题名之休妻结发之妻,另娶富家之女,为自己的仕途之路找到捷径。元代是文人理想泡沫破碎的时代,他们无法踏入仕途,自然发迹后抛弃糟糠之妻、移情别恋的故事很少。杨显之的《潇湘雨》讲述了翠鸾嫁与崔通,当时催通指天发誓,信誓旦旦。然而考中状元后的催通却移情别恋,为攀附权势,娶了考官之女为妻。当张翠鸾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他时,他竟不认其妻,反而薄情寡义的诬陷她为逃奴,将张翠鸾打得“肉飞筋断,血溅魂消”,阴狠毒辣的催通分明是想将张翠鸾置于死地,然而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思想深入女子的骨髓,斥责催通无情无义后,又想到“若杀了崔通,难道好叫孩儿又招一个?”于是迫于无奈便与趋炎附势,负心忘本的催通重修旧好,将满腹怨气转嫁在试官之女的身上,将其贬为奴婢而告终。中国悲剧受传统的哲学观以及儒家的审美情趣影响,强调否极泰来,中庸意识,所以中国的悲剧往往大悲之后有小喜。

然而《潇湘雨》的结局看似圆满,却让人心生不快。剧中女性显然是政治的附属品,当男性随着科举及第,地位上升,而他们的择偶标准也随之改变,无权无势的张翠鸾被抛弃,能给催通带来更多利益的试官之女便成了最佳人选。剧作家对于那些趋炎附势的文人给予批判,又对那些遭受命運摧挫的女性施以深切的同情。

三、科举制的牺牲品

元代戏曲中处处突出女性对社会和礼教的反抗,却又赞扬着传统文化中女性应有的品质。文人们希望女性温文尔雅,温良贤淑,对丈夫与公婆逆来顺受,终日操持家务,还要任劳任怨。从《赵贞女》到《琵琶记》,无论是宋代戏文已背亲杀妻的悲剧收场也好,还是元代戏作家高明以孝亲扭转结局也罢,两个跨时代的戏剧作品都写到女主人公在丈夫进京赶考时的辛酸。恰逢饥荒年岁时,赵五娘糟糠充饥,典尽首饰,公婆双亡后,剪发买葬,罗裙包土,感天动地。然而对于夫君考取功名这等大事,她们根本不得参与,但仍有人将她们视为让男人意志消沉的“尤物”,是阻碍文人参加科举的绊脚石。当男人考取功名时,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女性柔弱的肩膀上,艰苦的环境将她们的坚韧忠贞、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逐渐特写。剧中女主人公形象,也深刻地体现了剧作家们的文化品位与爱情追求。女性因为科举而遭受的悲苦与不公也正是剧作家们对当时社会以及权贵的控诉。

四、结语

元代科举制废止了长达81年,落魄的文人竟沦落为娼丐之列,他们渴望科举及第,反抗黑暗社会的压迫。戏曲是元代文人感情倾向最好的体现,他们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也同情着命运悲苦的女性,赞扬孝顺忠贞的妇女,在他们的笔下,女人开始反抗礼教,与命运抗争,但无论如何还是屈从于传统礼教的枷锁,可见她们反抗是软弱性,而且还是无效性的。正如张翠鸾不甘忍气吞声,但又原谅了催通负心的行径。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戏剧作家们想打破传统的束缚,又渴望着通过传统的科举制踏入仕途的矛盾心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举女性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小小花钱看科举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科举文献《唐摭言》词语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