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模因视角下英语外来词的流行

2018-01-31刘洋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模因

摘 要:模因论主张“模仿和复制”,此理论对英语外来词的出现、流行及使用现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采用模因论视角,对英语外来词的流行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模因理论的具体阐述,进而解释英语外来词的模仿、传播与发展过程,从而整理清楚内在的影响机制与特点,为语言学外来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模因;英语外来词;模仿与复制

作者简介:刘洋(1991-),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山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当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和接触日益频繁,以此带动了不同语言间的相互交融,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急遽增多。作为文化载体,很多外来词的融入可视为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复制,这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模因理论的核心观点。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模因理论作为支撑,将焦点具于语音语素化上,同时与语义、字形相结合,对英语外来词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

1.模因的概念

模因(memetic)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的著名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模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后牛津字典将此词收录并对其定义做出一定修订,释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1]道金斯最早提出memetic,是对基因(gene)的模仿,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但基因的核心是遗传、本体的复制,而模因的核心则是“非遗传”的模仿。memetic一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介绍到国内,如今大多数人采用何自然所译的“模因”一词。“模因”一词不仅从字面上暗含“模仿”,还隐喻了“基因”,可达到见词识意的效果。 模因作为文化单位,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是抽象的存在,即只要通过模仿可以达到复制的效果,均可称为模因。

2.英语外来词的流行与模因

(1)音译词。

音译词复制和模仿的是原体的发音,根据原体的语音特征而将其引入汉语词汇。此类词语往往是因为国外传入某种事物或者观念,而国内原体的相关概念意义呈现缺失状态,为了便于指称和交流,一般采取直接音素对译的方式,形成相应的汉语音译词。例如:由于汉语词语中表达“大型娱乐聚会”意义的词缺失,英语外来词“派对(party)”便顺利进入了汉语词汇中。不过,更多的音译模因仿体词存在于国家名、医药名称、食品名称、科技术语和人名中,如纽约(New York)、鸦片(opium)、泡芙(puff)、雷达(radar)、听(tin)、牛顿(Newton)等。音译模因不仅促进了语言的生成与更新,也为人们学习语言、观察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音译加注。汉语外来词中有一种音译加注的外来词,他们是在音译部分后边加上表示事物类别的语素,给人们进行一定的意义提示,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如同为外来词的卡片(card)和卡车(car),如果不加表示实物类别的语素,就只能都译作“卡”,这样容易造成误解。音译加注的外来词在进行模仿复制传播过程中,模因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如艾滋病(AIDS),此词引入后,被不断地提起、复制和传播,从而与别的模因相结合,构成复合模因体。此种结合使得模因复合体更加富有生命力,而延伸出的模因复合体:艾滋病保险,“金融艾滋病”等,词义进一步扩大。

(3)音意兼译。此种模因既兼顾了英文发音,同时选用了有意义的中文语素,仿体与本体呈现出的关系为:仿体=原体音+汉字意,对模因原体的语音、语意同时给予复制,使英语外来词“洋”味更少,更加符合汉语语素的组合方式,基本能够做到“望文生义”。如摩托车(motorbike)、香蕉派(banana pie)、信用卡(credit)等。音意兼译型英语外来词在模因过程中,会选择有意义的汉语语素,使仿体与原体接近,很好的对模因论下本体与仿体的关系进行了解释。

(4)字母词。字母词指汉语中带外文字母或完全由外文字母表达的词,本文仅仅针对第一种情况进行讨论如WTO、KTV、X光、B超等。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人民思想偏于保守,对字母词的使用频率很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模仿和复制。直至改革开放后,人们采取积极、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接受外来词,才使得一些典型的字母模因得以立脚。而后,非典型的字母词才得以复制、传播和发展起来。字母模因的成功复制还得益于自身的优点,如简洁、经济、表意简单。同时还可以隐晦委婉的表达一些抽象、不宜表达的事物和现象,如WC(厕所)等。

3.英语外来词流行的影响及规范使用模因视角下外来词的规范

外来词的引入为我国的词汇提供丰富的材料,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语言的良性发展。遵循其自身规律,通过主流权威的示范,对强势模因的出现进行规范引导。此外,在模因论视角下,对英语外来词行进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有助于規范外来词语的使用,不断促进语言的正迁移。

注释:

[1]王玉章等(译),“牛津英汉高阶词典(第七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参考文献;

[1]王玉章等(译).牛津英汉高阶词典(第七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R.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译.科学出版社,1981年.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因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英语模因在汉语网络语言中的复制与传播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概述
模因与文化
外语听说教学的模因论视角
基于象似性的语言模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