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苏现实主义文学与人道主义精神

2018-01-31唐诗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道主义现实主义

摘 要:十九世纪20年代以后,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涌现出一大批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为俄国文学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本文通过对所阅读过的俄苏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罪与罚》《战争与和平》《一个人的遭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展现俄苏现实主义包含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我们学习研究外国文学提供一点点想法。

关键词:现实主义;人道主义;俄苏

作者简介:唐诗佳(1997-),女,汉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三年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1

一、漫谈俄国现实主义

十九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现实主义文学写作成为了俄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侧重如实反映现实生活,力求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用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读者。在写作中,从作品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是一种纯文学的文学写作。

普希金雖为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但同时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从他《叶普盖尼·奥涅金》反映出的“多余人”形象便可观之一二。“多余人”奥涅金正是1825年起义的十二月党人的真实写照——虽为上流贵族阶级,但深受启蒙进步思想以及个性解放诗歌等影响,厌倦本阶级却又有贵族阶级的劣根性,空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作品反映了十二月党人失败的主要原因,即进步知识分子脱离人民大众,是“思想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在普希金之后,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就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三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对俄苏现实主义文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惊人的“巧合”——人道主义

通过阅读这三部作品,我发现了“巧合”之处:作家在作品中呈现出了一个相同的主题——人道主义。但是这里的人道主义与西欧人道主义是有区别的:虽然都反映了人性问题,但俄国人道主义是有神论的人道主义,十九世纪俄国人道主义主流就是基督教的人道主义;而西欧的人道主义自尼采发出“上帝死了”的言论后,就成为了反人道主义,他将上帝彻底否定,把对人的崇拜推向了顶峰,并提出了“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尔尼夫斯基正是受到了这种反人道主义思想的荼毒,认为自己是“超人”,为了证明他不是平庸的“虱子”,他策划并实施了杀人计划,并认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是替天行道。但在犯罪后遭受到一系列的“罚”后,他却这样说道:“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1]而作品中最后让拉斯科尔尼夫斯基获得救赎的是上帝,这也显示出作者在批判反人道主义的同时对基督教人道主义的推崇。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人道主义主要体现在他的博爱精神、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不满上。在他的笔下,不管人品好坏,到最后都有机会得到救赎,就算是行为放荡,所作所为应该受到道德批判的海伦,也有在患病卧床期间反省的机会。主人公之一的安德烈也具有强烈的博爱精神,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和同情更多的人。虽然文章是以四大贵族为主线来写,但也能从作者对战争的现实描写中看到下层人民的苦难,他写道:“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2]”体现托尔斯泰对战争的反对和对受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写于苏联五十年代中后期,这部作品体现的是苏联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主张面向人、关心人、信任人、赞美人与人间的正常关系,给平凡的人应有的地位,揭示人性美和心灵美。主人公索科洛夫就是一个典型的平凡人,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普通劳动者。作者通过对他在战中的遭遇和命运,展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他一谈起战争,就要“沉浸在极度悲痛中”,就要发出喟叹:“唉,生活,生活,你究竟为什么要那样折磨我?”他顽强不屈,经历惨痛仍然坚强,哪怕只剩他一个人,也要坚强地熬下去。他有高度尊严感,面对敌军,他说:“我有我做俄国人的骨气和骄傲,他们不论用什么手段,都不能把我变成畜生的。”体现在人与人关系上,主要是面对战争的团结以及索科洛夫与妻子的相处的融洽和谐。在战中逃亡时,一个弟兄悄悄对索科洛夫说:“千万别倒下!拼着所有力气走吧,要不,他们会把你打死的。”在与妻子相处时,他这样描述“她对你既不责备,也不叫嚷,更不吵闹。我的伊琳娜真是美,连笑也笑得很小心,怕我喝醉了酒动气。”“难道还可以辜负这样的信任吗?[3]”字里行间都显现出夫妻间的信任与和睦。

结语:

就这几部作品而言,其实还有很多可以继续探索和发现的内涵联系,比如说作者的宗教信仰在作品中的展现、作品中女性角色之间的联系、作者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矛盾心理等等。研读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让我在阅读和探索中对这些著名作家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掌握,收获颇丰。

注释:

[1]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91页。

[2]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张捷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第118页。

[3]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草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张捷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3]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草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道主义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论陶德麟先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人道情怀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救援无国界,志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新法律现实主义
跟踪导练(一)5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