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林外史》鲜明的讽刺艺术特色

2018-01-31李茉莉

青年文学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现实主义

李茉莉

摘 要:《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用生动形象、极富魅力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在封建社会中儒林的群丑图,在艺术手法上,极具鲜明的讽刺特色。

关键词:讽刺小说;现实主义;批判揭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儒林外史》是以明代发生的时间作为故事的背景,以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来影射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封建社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丑恶社会现实。辛辣地讽刺了虚伪、残忍的科举制度,歌颂了淳朴的劳动人民,并给予他们深深的同情。小说运用精湛独特的讽刺手法,创造了中国讽刺作品的典范。

一、《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下人物的现实性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体现了鲁迅先生的话:“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在此小说中,许多人物都有故事的原型人物。正应了那句:“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例如小说人物迟衡山就取材于范南仲这个人,而冯翠忠则是马纯上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所演化而来的。许多的人情世态也都是封建社会统治下司空见惯的事情。作者在原型的基础上,抓住典型进行概括描写,不进行主管说明介绍,从而让读者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得到启发。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都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在马二先生游西湖一节中,马二先生游览西湖,他却不在意西湖美丽的风景,而是酒店里挂的羊肉、糟鸭、鲜鱼等使他羡慕得喉咙里咽吐沫。小说细致的描写了马二先生迂腐的思想和空虚的精神,他“见了游西湖的女客就低头,不敢仰视。”在书店里他“看到自己八股文就打听它的销路。”……对于马二先生的描写看似漫不经心,但“细心”十足。

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中的夸张手法

艺术的真实性不排除夸张的手法。这种手法及大地放大了艺术效果,强化了形象的本质。周进撞号板;在《儒林外史》中有一段关于严监生的临死之前的描写极为出色:……病重的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得不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包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赵氏走下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想费了油。我如今挑了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了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鲁迅先生说得真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范进中举一段在《儒林外史》中描写得尤其形象,夸张讽刺于一体,十分鲜明的讽刺了范进和他的老丈人胡屠户对于范进“中举”前后的各自不同表现。在讽刺中夸张是此篇一大特色。范进在中举后发疯,到处乱跑,众人不知道咋办为好,后来被他老丈人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才回过神来。胡屠户也因这一巴掌,再也回不过手指头来。范进本人在追求科举大业上,若痴若狂,胡屠户迷信、愚蠢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通过变形和夸张,成倍的扩大,让作品中的人物原形毕露,扭曲中讽刺,还原出人物的本质形象,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这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同时,讽刺中夸张的手法也光芒四射,人物形象更加意趣横生。

三、《儒林外史》针对不同人物做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小说刻画了王玉辉这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迂腐的人物形象。他为了在青史留名,竟然丧心病狂地“规劝”丧夫的女儿为丈夫殉节,在他女儿殉节后,他大笑道:“死得好!死得好!”,不久乡里把他女儿送入烈女祠堂公祭,作为父亲的他态度变化了,他“转为心伤,不肯去。”。后来,在苏州船上看到有年少穿白的妇人,他又想起自己的女儿,不见热泪滚落。作者把王玉辉的人物矛盾的心理盡情地揭露,作者深深地掌握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又把笔端直指向封建礼教。胡屠户是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范进中举前,被他称作“现世宝”,受他的训斥,范进向他商借乡试的盘费,又被他吗“骂了个狗血喷头”,又是“尖嘴猴腮”,又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范进中举后,态度截然不同:他送来七斤肉,四五千钱做贺礼,称呼范进“贤婿”、“老爷”,当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极尽阿谀奉承。这种截然不同的两幅嘴脸就充分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作者在描写范进时,对于未中举之前的范进,对他身处的境遇给予同情。虽然作者也有讽刺,但态度上作者给予范进同情多于讽刺,可怜大于批评。对于中举之后的范进,作者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作者中举后的范进讽刺嘲讽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作者描写他做了官,变得官僚,势力,把古代知识分子“一朝中举,一步登天”的现实情况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儒林外史》中,作者描写了范进“尊制丁忧”时的情况。

小说写了范进参加宴席的丰盛:“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又描写了知县对范进在席上动作心理的揣摩,“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理,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作者对他们进行了极大的讽刺,对范进前后动作的矛盾变化进行辛辣的嘲讽。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馀。

参考文献:

[1]《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中国三峡出版社。

[2]《儒林外史》吴敬梓 人民文学出版社58年版。

[3]《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论《儒林外史》序跋的批评价值
《儒林外史》的吃播
新法律现实主义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际模型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