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扫描、分析和思考中,理性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2018-01-31祝娜
祝娜
摘 要: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文化的繁荣。当前,基层群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对充实业余生活、培养积极心态和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大势之下,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理性关照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简析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措施,对基层文化部门的工作有促进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群众文化;基层建设;扫描;分析和思考
随着时代的推进,文化自信的增强,文化的壮大发展,以普通人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应运而生。群众文化就是以普通大众为主体,以社会性活动为客体,以自我参与、开发和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
群众文化使生活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一是充实业余生活:群众文化主要以自发性为主,大多是群众在闲暇时间的社会性活动。当今时代,多少人步履匆匆,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它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让大家体验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项目;缓解紧张的工作家庭压力,在欢笑声中放松自己。其二是培养积极心态:会玩才会学。群众文化不仅丰富大家的生活,而且帮助大家培养积极的心态及朝气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活动过程中,接触到各色朋友,在交流中了解和成长,是身体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愉悦。其三是传递社会正能量:好的文化氛围不仅对自我身心修养带来益处,对于传递社会正能量更是好处颇多。在一个群体中,大家都以健康友好的心态待人接物,良好的氛围会传递到日常生活中,彼此间助人为乐,雪中送炭,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扫描:当前群众文化的两个热点。群众文化定位不一定要阳春白雪或文采斐然,应定位为群众喜闻乐见,只要对国家民族和他人不构成危害,就值得去欣赏和推广。大俗即大雅,近年红红火火的广场舞就是非常适应时代和群众的文化活动。
先说广场舞。广场舞,就是在广场上跳舞。广场不限大小,舞蹈不分种类,只要节奏感欢快、动作易学和服装简单即可。广场舞已成参与度最高、最受群众欢迎、健身效果最佳的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广场舞以其“润物细无声”的雨后春笋之势,在各地、各小区风靡,参与者以中老年人为主,按照约定的时间,汇聚在小区的广场或者公园,听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跳着各样或轻柔、或动感的舞蹈。从个人讲,参与广场舞可让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活络筋骨,保持年轻积极的心态;从家庭说,到广场上和同龄人们一起舒展身心,有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保持;从社会看,老有所依,让中老年于闲暇中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助于和谐社会构建。
再说夜跑族。夜跑族,是有锻炼意愿但苦于白天没有时间,利用夜晚进行跑步锻炼的一类人。纵观都市“夜跑族”,大多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是现代城市生活的“奴隶”,白天为生存奔波,承受着巨大压力。用“夜跑”使身心得到缓释,成为高质量生活的健康加油站。“夜跑族”渐成城市日落后一道亮丽风景线。其实,在夜晚锻炼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植物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后,空气中富含氧气。跑步中,大家还可互相攀谈闲聊,使得锻炼变得轻松愉快,使得夜间组队拼跑渐上班族青睐。从现代生活节奏来看,夜间跑步比较适合,关键是根据自己的时间科学安排,强调坚持和习惯养成。建议一周跑三四次,强度合宜,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以防身体过疲惫或亢奋。作为一项跑步运动,夜跑对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都有极大益处,不仅是一项简单的运动,更是一种情感的催化剂。我们可正确引导夜跑,就近组队或在网上打卡跑步,让普通的跑步融入世界,成为世界各地夜晚的闪亮风景线。
分析:从广场舞到夜跑族看群众文化的建设。群众活动虽好,但像广场舞这样需要音乐播放的,普遍存在的扰民问题,高分贝的噪音使喜静的人苦不堪言,可能还会出现场地纷争、设备损坏等,不论是广场舞还是夜跑族,都容易受到天气等不定性因素影响。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强有力的领导者。从广场舞到夜跑族,不难发现,一个群众文化的兴起,必有一个或一群强有力的领导——富有创新,有极强行动力,当他们发现一个有利的活动,会及时地号召更多人加入,通过“口口相传”方式,在小范围内迅速集结成一个团体,并不断发展壮大。
符合参与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广场舞的主要参与者是中老年人,而夜跑则集中在青壮年上班族、学生等脑力劳动者,这两者都基于该群体的特点――中老年人需要适当地舒展筋骨和保持年轻心态,青壮年的脑力劳动者则需要在繁重压力之余静静释放自己。由此,可得出结论,群体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条件是符合群体的生理或者心理需求。
控制组织较低成本运营。仅有领导者和满足群体身心需求还不够,如果活动中花费过高,参与的人数势必大减。像广场舞,只需一台音响设备以及一身舒适服装;夜跑族只需舒适的跑鞋加T恤便可进行,完全不需要考虑场地、服装等问题。一项成功的群体文化,必须是在普通大众消费的承受范围之内。各级文化部门可以适当引导和予以有效扶持。
降低活动入门难度。一项群体活动的推广,必须有大量加入的人群。这要求发起时,必须优先考虑活动的难易。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参差,以高标准来要求群体,还期望群体文化大发展,很难实现的。文化部门可以主动作为,积极介入,做好辅导和推进工作。
思考:有效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综览文化现状,正视文化发展,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以下为笔者对强化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考虑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层有不一样的身心需求——中老年人注重养生,青壮年重在释放压力——結合不同年龄的问题及现实身体素质,科学开展类似兴趣小组、广场舞、夜跑族这样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发扬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是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
考虑地域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差异,东西不同。大家对美的追求不同,西北人民的性格豪爽,可以热热闹闹地扭秧歌;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可以组织刺绣,下棋等等活动。适应地域风情的才更有可能得到大家的相应。
考虑以社区、学校等作为细胞机构。个人的力量是微弱且易出现惰性。这要求在组织群体活动时,务必要以社区、学校等组织为载体,发挥群体的稳定性,相互监督和鼓动,让大家经常性地加入到共同活动中来。
考虑文化部门大力支持。普通群众的影响有限,要想真正发挥群体文化作用,要文化宣传的行政部门积极介入提供相应支持。同时可组织小范围内比赛,激发大家参与热情,鼓励群体参与,促进群体文化大繁荣。
参考文献:
[1]李义.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大众文艺.2017.5;
[2]徐立和,李博.广场舞运动的优势及局限性分析.科技视野.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