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辛弃疾词的创新精神

2018-01-31彭泊然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创新精神特色

彭泊然

摘 要: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豪放派词人,辛词风格多样,豪放、婉约、清丽皆具,其中豪放风格占主导地位。刘克庄曾评价道:“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1]由此可见,辛词并不是单一的豪放,而是多样化且独具特色的。本文就辛词开拓创新的艺术风格进行初略解读,以全面深刻的理解辛词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辛词;艺术风格;特色;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02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2]。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

辛弃疾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他笔下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从而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曾赞誉其曰:“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气势的作品,而且以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了极富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3]

一、豪放词派的巅峰

辛弃疾善于创造宏伟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以体现慷慨豪迈的性情。把自己堅定的抗金意志,炽热的爱国热忱,豪迈的英雄气概,顽强的斗争精神,都熔入到这雄阔壮大的艺术境界中,构成了辛词最具特色的基调。

他的笔下,江天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阔大高远;潮水是“望飞来,半空欧鹭,须臾动地鼙鼓”;群山是“叠嶂西弛,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景象是“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英雄形象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战斗场面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读完辛词往往给人一种亢奋的感觉,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

辛弃疾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进而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开拓创新,用对话体来表情达意。譬如《鹊桥仙.赠鹭鸳》就是用对话体写成,整篇词记叙了自己和溪边的白鹭的对话,表现出辛弃疾美好的生活意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极富于美学意味——就某种意义而言,辛弃疾的对话体可谓是开创了一种新词体,内容上更加丰富。

辛弃疾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苏词的风格,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辛弃疾在苏词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融入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及沧桑的个人经历,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稼轩词。“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4]“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5]个人感觉辛词的豪放,意境开阔,更胜一筹。

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辛词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的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色彩,而且使词人在现实的愤懑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辛弃疾借用比兴来表达对国家事务的担忧,对人民的关怀,对个人遭遇的愤慨,《摸鱼儿.淳熙已亥》最具典型性,其文以“香草美人”来寄托自己无限的政治感慨。

辛词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彩。辛词趋向通俗,化文来写词。语言趋向于市井民众化、口语化的风格,并运用了大量的宋元时期的方言俗语,如《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少女思人不见,百无聊赖,只好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答又重数。

同时,辛弃疾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概而言之,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

三、与众不同的婉约词

辛弃疾的词无论是长调或小令,都体现出他的才情和人格,继苏轼之后他极大地拓宽了词境,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的婉约风格。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这首词,表面上看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缠绵而悲壮,刚柔相济。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属于婉约词一派,但就作品的思想内容来看却充满了豪放悲壮的色彩。

辛弃疾以酬应为内容的婉约词很多,以《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为例,“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而辛词同样也有写闺思的,如著名的《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这首词写了晚春时节少妇伤春思人的神态和心理。沈谦评论道:‘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押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6]

四、军旅风格凸显

辛弃疾艺术成就最卓越的是以雄健之笔抒发沉郁情思的英雄词,提高了词的品位,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他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来表达自己对家国遗恨的感慨。

同时因为他对误国奸臣的切齿痛恨和对报国志士的勉励赞扬的情感,再加上长久的埋没和无所作为,使辛弃疾怨愤填胸,“不平之鸣,随处辄发”。他登建康赏心亭时“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深恨“无入会”其统一中原的“登临意”,只有仰天悲叹:“谁共我,醉明月?”;由于瞧不起那些当权者庸俗圆滑、一味苟且偷安的作风,辛弃疾屡遭排挤,致使自己“白发空垂三千丈”,却“投老空山”,万千豪情都只能付予“百年悲笑”。

五、隐逸情趣的极致

辛词中关于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作品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

壮志未酬,心灰意冷之后,他择居于瓢泉边,治学于鹅湖书院外。在赋闲隐居的这段时间内,他不断参究佛理道书,寄情于山水,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恬淡清丽、婉约妩媚的词风。在这期间,辛弃疾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主要以描写田园生活和农村风光为主。如《清平乐》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傲然独立的英雄竟如此亲切地关注那些乡村的父老儿童,体现出他平等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

——纵观唐宋词史,唯有辛弃疾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综上所述,辛词的艺术风格不是仅用“豪放”就能够概括的,也非是仅去“继承”苏轼就能达到如此高深的造诣的!创新的精神,让辛词具有多样性和独异性:有激流奔腾的豪放,有抒情寄志的悲壮,有含蓄迁回的深沉,有寄兴山水田园的妩媚。这一切构成了辛词多色彩、多情致、多方式、多侧面的艺术风格。[7]

毫无疑问,辛弃疾是南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的爱国词人。同期或稍后的不少词人都与他有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8]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被大家广为传颂,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2]王国维:《人间词话》.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4]韩富军: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辽宁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

[5]李善阶: 稼轩词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6]沈谦:《填词杂说》.《词话丛编》本.

[7]吴晨: 试析辛弃疾词风的成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8]肖练武: 辛弃疾词艺术风格管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4).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创新精神特色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特色种植促增收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