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蒜“面包蒜”及二次生长的优质栽培技术
2018-01-31柏林
柏林
一、“面包蒜”形成的原因
“面包蒜”就是大蒜鳞茎的鳞瓣无蒜仁或蒜仁很小,无保护叶(蒜皮)、储藏叶(蒜仁)和发芽叶的区别。收获时用手捏感觉很松软,经日晒,鳞片从外层向内层逐渐脱水成膜状,最后干瘪。这种大蒜称之为“面包蒜”“气蒜”或“洋葱蒜”,无食用价值。在大蒜种植过程中,氮肥一旦施入过量即会形成“面包蒜”,并随氮肥用量的增加 “面包蒜”现象加重。
在大蒜生產中,凡是有利于大蒜植株对氮肥吸收的气候条件及栽培方式,都会引起大蒜不同程度地形成“面包蒜”。如在大蒜鳞芽分化期的3月份,若遇多雨天或灌水偏多,即使施用标准量的氮肥仍会促进大蒜形成“面包蒜”;暖冬气候,有利于加速大蒜生长发育,更有利于大蒜对氮肥的吸收而形成“面包蒜”;覆盖地膜,增温保水,氮肥利用率由30%提高到70%以上,也可促进大蒜形成“面包蒜”;植株密度小,单位面积氮肥多,也可促使大蒜形成“面包蒜”。
二、大蒜二次生长的原因
大蒜播种期的早晚决定着蒜薹及鳞茎发育的类型和二次生长的轻重。随着大蒜播期的推迟,蒜薹的类型由硬薹变成软薹,进而变成短薹(长不出假茎),更短薹(长不出蒜头),最后无薹(形成独头蒜);大蒜二次生长也由重到轻再到无。播种期太晚植株矮小、鳞茎小、产量低、品质差。
大蒜播期提前,植株体春化即提前,大蒜鳞芽外层的鳞片会长出叶身形成普通叶,严重者每个鳞芽的多层鳞片长出多片普通叶,在大蒜假茎上部形成丛生叶,这种现象称为鳞芽再生或二次生长。大蒜二次生长严重时产生软薹,造成蒜薹减产30%以上,还会造成鳞茎散头、多瓣、小瓣、品质降低。
短日照是大蒜鳞芽发生二次生长的直接原因,氮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种植大蒜以生产蒜头为主时,不宜使用经“九二○”或用清水浸泡的蒜种;也不宜使用经过冷藏的蒜种,因为此类蒜种的休眠被打破,生育期提前,二次生长现象严重。地膜覆盖大蒜比露地栽培大蒜生育期提前,二次生长可提前15天发生;在鳞芽分化期如雨水过多,光照强度弱,长日照刺激弱,大蒜发生二次生长较重。冬春气候温暖有利于大蒜植株生长及对氮肥的吸收,生育期提前也将导致二次生长严重。
三、大蒜预防“面包蒜”及二次生长的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种植地块应选择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种植前需要深翻细耙,耕深20~30厘米,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早耕翻晒垡、活化土壤。大蒜喜肥又耐肥,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大蒜鳞茎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45%三元复合肥100公斤。
整地后开沟做畦,畦面宽1.3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配套围腰沟,沟深30~40厘米,做到沟沟相通,排灌方便。开沟、栽植和覆土要求深度一致。
2.品种选择
精选老熟、个头大、无病虫伤害的蒜瓣作蒜种。结合分级要剥除蒜瓣的茎盘、蒜瓣外的革质包皮。推荐大蒜品种有赣榆大蒜、苍山大蒜、邳州大蒜。
3.播种时期及方法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大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25℃,为了保证大蒜越冬前植株叶片数达到4~5片,同时控制大蒜二次生长,以产蒜头为主兼收蒜薹的露地大蒜,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地膜覆盖大蒜播种期为10月上旬。
整地做畦后,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开沟播入种瓣,栽深2厘米,栽后用腐熟的土杂肥盖严播种沟,再覆2厘米厚细土,压实灌水,土层湿透后排水,使墒情一致。每亩播种3.0万~3.5万株,每亩用种量65公斤左右。播种两天后全田喷洒乙草胺防治杂草,播种后3~4天覆膜,农膜两边压入土中,膜上不压土。覆膜栽培可减少50%~60%氮肥施用量,产品出口合格率达90%以上。
播种时还应把握定向栽植,大蒜叶片着生的方向与蒜瓣的背腹线垂直,所以播种时将蒜瓣的背腹线与行间距平行为好,可使植株叶片接受较多的阳光。
4.田间管理
控制氮肥施用量:中等肥沃的土壤,露地大蒜播种至春分前,每亩氮肥用量不超过34公斤;地膜覆盖大蒜播种至春分前,每亩氮肥施用量不超过16公斤。
10月至翌年2月底,大蒜幼苗刚露芽时用竹片轻轻拍打,让其顶出薄膜,个别顶不出膜的幼苗用钩子钩出;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地膜完整。3月初至4月底,注意清沟排渍,以防止雨水偏多而发生二次生长。5月初至5月底,采薹前3~4天不浇水;采薹时,尽量少伤及叶片;采薹后,保持土壤潮湿,延长叶片与根系的功能期,促进鳞茎膨大。鳞茎收获前7天停止浇水。
四、收获
蒜薹采收适期:当蒜薹长出叶鞘后,待弯曲呈钩样时为采收适期。采收过早蒜薹产量低,采收过晚蒜薹质量变劣,也直接影响鳞茎的产量。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大蒜,待蒜薹长出假茎10厘米时即可采收,以节省养分促鳞茎膨大。
适时采收鳞茎:大蒜叶片变为灰绿色,底叶开始变黄脱落,说明鳞茎基本长成并已老熟,就应该及时收获。收获和晾晒期间勿受雨淋,以免影响大蒜品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