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研究
2018-01-31王姝慧
王姝慧
摘 要: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命阶段,在此阶段的经历会造就一个人对待世界的基础,所以这个阶段的身心成长也就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基本得到充分保障,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这一部分有明确而详实的规定。目前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也逐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分为不同时期,每个阶段心理健康的定义也不同。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同时,每个阶段又有着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国家教育体系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分别对应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环节。
二、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
家庭教育涵盖以下部分:
(一)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客观环境三个部分。
家庭关系主要指父母关系与亲子关系。当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三者平和时,家庭会和谐发展。当三者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时,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带来负面乃至破坏性的而影响。不健康的夫妻关系会造成未成年人的不良人格特征,甚至心理疾病。亲子关系是连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关系的桥梁,不良类型的亲子关系容易让未成年人产生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
家庭结构则主要包括健全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丧亲家庭、留守家庭等類型。毋庸置疑,除了健全家庭之外,其余家庭结构都会对未成年人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单亲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的缺失,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容易产生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逆反等不正常的心理问题;而在再婚家庭中,由于未成年人面对更为复杂的家庭关系,因而容易产生忧虑、紧张、压抑、烦恼等负面情绪。而在留守家庭中,由于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未成年人极易产生认识 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 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孤僻和 自以为是的性格。2011年北京市房山法院公布的一项调研数据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留守儿童占了六成。
家庭客观环境:此处主要家庭经济情况、居住环境等。
家庭经济状况虽然在某种程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因素。
(二)家庭教育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将家庭教育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宽容型三种类型。
也有部分学者将家庭教育方式分为:支配型、顺从型、限制型、放任型、不协调型、虐待型、民主型。其中民主型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帮助未成年人养成很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适应良好。
三、如何通过家庭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
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孩子,则是映照父母行为的镜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通过温暖积极的家庭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情绪、自我意识、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
通过家庭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转变观念是第一步。首先要认识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案例1、一名初中生,躲在房间用手机玩游戏。他的爸爸催促了几次后,怒气冲冲地将手机抢过来从高楼扔下。该学生情绪失控,随即跟着手机跳出窗外,坠楼身亡。
第二,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了解未成年人。飓风起于浮萍,许多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从细微的小事情上开始。随时注意观察,注意沟通,做到了解孩子,了解事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2、小明自从进入三年级以后,由以前的活泼开朗忽然变得沉默寡言,经常生病。父母带他去多家医院检查也无法查明病情。经过一次深入地沟通后,小明的父母了解到,因为父母闹离婚,小明希望通过自己的生病吸引父母注意和关爱,从而达到让父母不再离婚的目的。了解到小明的真实想法后,其父母感到深深地懊悔,最终达成一致,不再离婚,让家庭重新恢复以往的温馨。小明又重新恢复了原来活泼开朗的样子。
第三、避免对孩子的心理惩罚。
案例3小强的父亲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为了让小强能在务工当地进入重点小学,他费劲周折,然而入学考试时,小强发挥失常,导致只上了普通学校。为此,小强的父亲非常失望,每次看到小强玩耍的时候,总说对他说,“你还有脸玩?连个重点小学都考不进去,害的我多花了多少钱啊!”小强从此郁郁寡欢,很少再和小伙伴们玩耍,每天觉得是自己让父亲辛苦地打工挣钱。从此萌生了负罪感,希望早日打工挣钱,还给父亲多花的钱。终于在某日留了字条离家外出打工,至今下落不明。
第四、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
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年满十八岁长大成人,期间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位老师,很少有父母做过专门的“岗前培训”,如何做个好父母好老师,是一种挑战,让孩子健康成长,更是父母的责任。
关心关爱是一种教育,不闻不问也是一种“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责任不仅仅是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到未成年人心理能否健康成长。
四、结语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想象中父母对待未成年人的教育方式,也不仅仅关系着未成年人一时。它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带来长久的深远的影响。某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成年人一切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在未成年时期找到对应的经历。可见未成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
未成年人肩负着国家和社会的希望,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在心理上给予未成年人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他们心理走入盲区时,能够给予鼓励和关怀,帮助未成年人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安义.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模式构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