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探讨
2018-01-31段成章
段成章
摘 要:近年来,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城市水灾频发,对城市建筑和经济都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就在政策和专家研究下应运而生,不仅使得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得以有效缓解,而且也能够明显降低暴雨、洪水等水灾对城市经济的破坏。鉴于此,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出发,指出當前海绵城市建设的几个关键技术,并就如何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关键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1-0007-01
1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由于不同的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特征、城市建设规划等相关信息,深入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将其与当地实际进行有机结合,采取相应地措施予以落实,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确保城市居民的现实需要得到有效满足。
1.2 继承与创新并举
长期以来,各大城市经常会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而导致水害问题频发,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尽可能地把自然排水和人工排水方法有机地结合其一,以利于雨水的渗透、利于和排出,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水害而导致的人员及财产损失。比如说广西南宁的南湖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海绵化改造工程,该项目就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排水系统,并增设了亭廊、植被缓冲带等,使得该公园的排水系统更加完善,也极大地缓解了水资源的处理压力。
1.3 明确目标,奋勇前行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很早就出台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见,专门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明确的工作安排,并提出要求到2020年实现70%的降雨得以充分利用和排出。比如说,昆明市明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20%以上的建成区满足海绵城市的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建成区,都能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同时,昆明市还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划目标,力争将昆明市打造成为集生态、弹性和活力海绵城市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确立了下一阶段的目标,使昆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进程,必须合理确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确立明确的目标,指引城市发展。
2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2.1 水系湿地
水系湿地是大自然的净化器,能够有效保护城市环境,有助于调节气候,促进生态平衡。水系指的是流域内所有的江河湖泊等共同组成的水网系统,水系的蓄水调节作用往往取决于河流流向、流域范围、支流形态及数量、河网形状及密度等因素。湿地指的是由天然或人工沼泽地等共同形成的带有一定水体的浅水区域,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各大城市兴建人工湖的热度越来越高,小区、公园里都有分布,建筑造型十分优美,人工湖以及人工环水能够有效净化环境,使得城市蓄水排水的能力大大增强。尽管目前我国在湿地水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试点城市,其湿地水系建设技术更为成熟,但是不能一味地注重建设,还应不断加强管理,使自然和人工水系湿地的蓄水和净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建设成为海绵城市,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并造福于城市居民。
2.2 绿地广场
绿地又称城市绿地,能够有效改善生态、保护环境,能够为市民提供休憩的场地,并美化景观。在某种程度上,绿地广场就是城市街心花园,众多的花草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能够使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有效缓解。很多城市都相继建设街心花园以及广场绿地等设施,不仅美化了环境,为群众提供更好地服务,而且也能发挥涵养水源的作用,雨季时吸水,干旱时放水。不少城市都大肆兴建公园绿地,充当“蓄水池”即利用茂盛的植被吸收城市降雨过程中的水分,在阳光照射下,植被表面的水分蒸发形成了小水珠,并凝结成云,从而实现生态水循环的目的。可以说,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广场往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种植和培养绿地广场植物时,应根据当地气候状态,并考虑植物生长特性进而作出合理选择。
2.3 地块内部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地块内部规划同样至关重要。在进行地块规划时,应当结合城市实际,对每块用地进行合理安排。要建设好海绵城市,就必须加强绿地、湿地、湖泊以及园林等的建设,在确保城市有序运行的前提之下,把该部分确立为重点建设内容,从而对海绵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如,要事先针对土地使用情况作出合理规划,对绿化和建设用地、湿地湖泊等比重进行分配,从而真正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促进城市发展。
3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坚持政府为主导
海绵城市的建设,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与社会利益息息相关,各级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强化顶层设计,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做到统筹安排,确保落到实处。同时,为了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现成功,省市级政府都应不断强化自己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意愿,并做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尽可能地将其打造为具有一定示范推广价值的样板工程,并建立各部门相互协调联动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援。
3.2 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机制
要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一方面,应当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的制度政策,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升到国家社会层面,让社会群众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这就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好的指引。另一方面,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监督机制构建,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力量对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监督,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另外,还应积极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海绵城市建设队伍管理,从根本上促进海绵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
3.3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为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还应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保障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水平,以满足其对资金和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水平低、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制约着海绵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提升。但是在增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对投资规模的经济合理性加以研究,做好建设及运营成本核算工作,注重对现有资金渠道的有效整体,使政府投入水平增加。目前,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这种具有一定公益性的项目来说,应当采用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有效合作。
3.4 实行奖励机制,提高社会参与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应当合理构建奖励机制,时城市和项目业主建设海绵城市的积极性得以有效提高,应当合理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对于那些节水减排效益明显,海绵城市建设规范化的城市或具体的建设项目予以奖励。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动员社会成员参与进去,通过加强宣传、示范与推广等方式,让这些建设理念及要求得以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建设海绵城市的强劲动力。
4 结语
综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一经提出,不仅大大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在面临暴雨、洪水等灾害时的压力,也有效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对此,我们应当掌握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东兰.福州海绵城市建设策略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9(1):41-46.
[2]马翼.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分析[J].智能城市,2017,(06):82.
[3]王峰.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技术及政策问题分析[J].城市建筑,2015,(33):352-3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