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8-01-31侯佩佩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应用实践初中信息技术微课

侯佩佩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微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并被逐渐运用到各大学科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从我国以往的教学实践发现,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下面将简要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教育意义,能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体验以及精神上的享受,更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所谓微课教学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微视频的导入与播放为主,通过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清晰地传递出来,以集中解决学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因其短小精悍、简洁明了而被广大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明确教学目标,录制教学视频

微课视频的录制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想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具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程视频时,精心挑选教学中最重要的小教学目标,对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专门讲解,以明确最终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认识Word软件》一节时,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并了解Word,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软件进行码字,并能合理地进行页码、页眉以及格式的设置,在明确这一总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就应当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提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在认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与运用Word,加强学生对于鼠标以及键盘的操作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平台动手操作实现的,在录制视频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等合理编制教学方案,切忌偏离或脱离教材,也不宜低于或超越课本教材。例如,在教学《制作表格》一课时,首先应当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表格,并教会其具体的制作过程,在目标明确以后,教师就需要针对此教学目标合理设置与录制微课视频,视频的内容不仅需要包含表格的定义,更要涉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并将教学重难点知识教学用箭头或者其他标示性记号标记出来。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在微课视频的录制过程中除了使用PPT以外,还可以采用Camtasia Studio 7.0官方软件,以运用其多样性的功能来完成相关视频动作。

二、 创建学习清单,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与其他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充分适应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是一种不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这一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让其能够在不断探索与讨论中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与掌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并创建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比如,在教学《制作诗集封面》一课时,需要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并掌握各个操作步骤并理解其封面制作的概念,在教学这一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通过创建学习清单的方式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微课视频来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学习清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 学习目标;二、 任务练习;三、 建议问题;四、自我反思等。通过建立学习任务清单,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流程,帮助其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让其能够自主利用微课视频展开学习,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意识到自己是无限可能性的,是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从而为其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石,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三、 构建交流平台,注重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存在着不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对此,在微课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与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最近发展区,为其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和谐、友好的交流平台,以促进全体成员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特点与优势将分层教学融入到其中,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分层教学资源,以供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与使用。教学梯度的设置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来确定,并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与之相宜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以增加学生自信心,并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编排活动报告》一课时,教师在分析完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后,应当充分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来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设计,如可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或故事融入課堂教学中,制作成相应的微视频,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梯度的教学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开展与完成,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 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近几年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愈来愈频繁与广泛,并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与认可。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计算机操作为主的学科,微课的运用对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无疑是锦上添花。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更新自己已有的教学观念,充分了解微课教学模式的定义以及使用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井恒.“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01):63-66.

[2]熊开武.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42-44.

[3]黎标.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4.

[4]张亚娇.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实践初中信息技术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辅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