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中差异教学的探索

2018-01-31赵国伟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差异教学探索高中数学

赵国伟

摘 要: 如今,世界已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相当激烈,对于中国教育来说,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快速培养出一系列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基础教育中早已要求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教育理念的转变将变革教学策略,国家新课标中提倡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产生了差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学为中心,一股脑的填鸭式教学,允许学生有差异,正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因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差异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差异教学;探索

一、 引言

所谓的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天赋,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建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差异教学是顺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产生的,它的思想源头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需要,从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和风格建立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获得自主、持续和全面发展的教学。高中数学的特点是抽象,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每个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数学经历和理解,对于老师所讲授新知识,理解上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设计的课堂能够调动每個学生的积极性,是有个性的课堂,有的放矢的教授数学知识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 弹性设置层次化目标

课堂预设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学生是需要重点预设的对象。教师预设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习惯,设立层次化的目标,不能定的太高,以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平时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平时获得的成绩和性格特点,设置有层次化的预设目标,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学习,提高每个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进入数学学习,讨论和探究深层次的知识,在学习的重点中,设立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成功。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课堂中,可以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教师先可以预设一些基本概念问题,比如设置“理解等比数列定义”,让学生在已有数列的规律性理解基础上,产生对“通项公式”的疑问,根据对学生平时表现和思维的观察,有意引导各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思考的方向、结果和难题,进而通过这些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观点,从而肯定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发现并指正那些不良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认识并有方向的提高自己的思维,由于教师在讲解时,是从按照学生的不同思维程度出发的,学生会乐于学习,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推导演示等比例数列,完成预设的等比例的通项公式目标。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在解决问题时会更加灵活,从而逐步完成这堂课的重点目标。

三、 开放课堂,差异教学

课堂讨论能够很好的展示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个性化,也可以及时探知到学生思维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的主题是开放式的,营造出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可以不受顾忌的,把自己想到的观点通通说出来,通过这样的讨论活动,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能公布于众,加强课堂参与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尽情讨论,实现不同层次的差异化教学,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正轨的思考,让每个学生经过这样自由的讨论,都可以学到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比如教授“三角恒等变换”时,就可以进行开放式的课堂,先让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推进课堂发展。首先可以从最基础的问题着手,三角恒等变换有哪些公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在所有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的重点“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参加交流讨论,学生可以结合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整合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积极融入到学生中去,适时的指导评价,在学生遇到问题的地方或者进入思维的关键点时,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的推导这个公式,完成预设的课堂目标。

四、 分层命题进行个性化评价

高中数学相比其他学科,需要更强的技巧性,每个学生的解题风格是不一样的,依照学生不同的风格和爱好,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价,及时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出数学天赋。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基础的不同,设立层次化的命题,让学生能够选择符合自己水平的命题,或者自己擅长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及时的对不同学生进行不一样的实质性的鼓励和评价。比如在教授“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时候,教师在帮助学困生解题的时候,多注重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分析,并且帮助巩固掌握这些知识,当学生顺利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对“二倍角公式推导”不再畏惧,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推导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层次的问题,不仅优等生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很快推导出来,学困生也可以有相应的思考方向。另外,针对不同学生解答习题的习惯和技巧性,应该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对于学生在思维方面的不足,要客观明白的指出,对于学生有个性有效的解题方式应当给予鼓励性评价,进行赏识教育,从而让学困生不惧怕学习,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喜爱上学习。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风格和知识水平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立层次性的目标,开放课堂,进行鼓励性、个性化评价。差异化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科学的思维方式,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灵活运用,改变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认知,提升数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花.高中数学中差异教学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董月娟.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刘斌.差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陆开扬.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J].教育导刊,2006,(10):53-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异教学探索高中数学
初中差异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