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018-01-31时丽萍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时丽萍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逻辑运算,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有重要帮助作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由于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考性,也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入数学的奥秘中,帮助小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训学生的解题能力,便是教师彻夜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进行深层的策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解答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方面,主要体现为学生缺乏对数学教材的灵活运用。虽然数学教材具有很好的教学功能,但是由于知识理论性偏强,学生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活用教材对于应用题的教学实践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而缺乏与实际情境的有效结合,则学生很难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另一方面,没有正确处理学生和老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关系。为了收获良好的应用题教学效果,老师应该扮演教学指导的角色,同时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中,部分数学老师过于依赖教材的作用,没有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的指引作用,也没有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自主性。数学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小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没有形成独立的解题能力,缺乏发散性思维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极大的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改善和小学生实际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 应用题教学中将听、读、写统一

有些教师认为,应用题就是单纯的数学问题,只需要运用数学公式和计算就能够解答问题,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读题,其次才是解题,因此,应用题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听、读、写综合能力培养。对于应用题的听力训练,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读”题的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和想象理解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生读题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因混淆题意而导致解题思路偏差的现象,使得原本简单的题目变得复杂。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关键数字和问题,理清答题思路。另外,在读题过程中还可以将文字转化成相关的实物图、线段图和几何图形,通过简单的记录,能够抓住解题灵感,对于解答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三、 利用操作法和图示法

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于抽象数学题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如果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借助合理的解题手段,往往会使学生失去解题或学习兴趣,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根据相关的教学研究表明,操作法和图示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能够给小学生以直观的帮助,下面就这两种方法分别叙述。操作法解应用题,就是让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从而能够直观的掌握应用题中的信息,在理解题目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解答。例如,在学习“计算长方形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道课后应用题是计算课桌的面积,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三角板等文具,动手测量一下自己课桌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课桌的面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估算学校操场或教学楼的面积:首先,测量学生正常走路时两脚之间的跨度;其次,让学生围绕操场的两个边分别走一遍,计算一共走了多少步,从而估算出操场面积。通过操作法,一方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解决了应用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和记忆能力都较差,对于一些条件较多、文字叙述内容较长的应用题,学生往往读完题目就把已知条件忘记了,需要读两遍甚至是三遍题目,严重浪费了解题时间,不利于提高应用题的解答效率。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图示法,让小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将已知内容和求解内容逐一标注出来,从而帮助小学生理清各个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清除题干中的干扰条件,降低了应用题的解题难度。

四、 加强各类题型的训练

无论是小学数学还是高等数学,要想提高解题能力,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加强习题训练。尤其是对于应用题,只有经过了较多数量的题型训练,才能了解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学生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有重要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题训练时,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应用题的数量与类型,既要达到强化训练的教学目的,又要防止学生因作业量过大出现厌学心理。较为科学的题目训练应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类应用题训练。基础性的练习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教材中的应用题相类似,很多情况只是变动了数据或已知条件,只要學生对例题有了较为熟练的把握,加以适当的变通,就能较为轻松的解答出来。做这类题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变通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能够平滑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题教学。

第二阶段,是知识延伸类应用题训练。此类题型是在基础类应用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动题目条件,或者增加题目的干扰条件,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辨别分析、寻找条件的能力;或是设置两个或多个问题,让学生分层分析、层层解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应用题训练。

第三阶段,是改错练习题训练。学生将平时做错的题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问题分析,自我检查、自我诊断,发现错题的原因,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注意力,防止“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参考文献:

[1]范杰.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8):66.

[2]陈加怡.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35):170.

[3]邱爱淦.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2):86-87.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