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over”为例谈高中英语介词认知教学法的应用

2018-01-31赖春冬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英语语法高中英语

赖春冬

摘 要: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介词的应用往往是学生很难掌握的一大难点,在应用时常常出现错误。本文在对认知教学法加以概述的基础上,以“over”为例,分析了高中英语介词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多义介词;认知教学法;英语语法

一、 关于认知教学法的概述

认知教学法是以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媒介,以母语与外语为教学语言,主张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坚持以掌握语法规则为基本原则,坚持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共同提高,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在认知教学法中,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语言规则与语法知识的感知、领悟、思维等活动对教育的促进作用,重视情感与心理因素,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反对机械的对固有知识的模仿。

二、 关于“over”的认知分析

1. 关于“over”的语义分析

“over”是一个多义介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语言学家们在对介词语义进行分析时,都片面地将不同的语义分割开来,认为不同的义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关联性。随着现代语义研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多义介词的不同义项是属于同一个范畴的,其中一个义项占据了核心地位,不同的义项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地位是不相同的。多义介词既有其基本含义,同时也包含了不同语境之中的引申意义和隐喻意义。由于人的认知能够跨越空间与时间,因此对于语义的引申也需要从空间的延伸与时间的延伸进行探讨。本文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出发,以认知分析法作为基本方法,分析了其中所涉及到的含有多义介词“over”的相关义项。

“over”具有多种义项,在字典中总共包括了14种不同的义项:covering; direction; across; opposite side of sth.; cross sth. and be on the other side; more than; down from a place; most part of sth. used to show that sb. has control or authority; past; because of; use; louder than.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其用法也不尽相同,通过以前的了解,可以看出其空间概念是不同的,但是却存在着本质的关联性,可以说后面两种意思都是从第一种含义引申出来的。因此,可以笼统地认为多义介词的不同义项是处于同一个语义范畴之中,其中一个是其核心义项,其他的则较为接近这一核心义项。

2. 关于“over”的意象图式分析

意象图式属于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从人类自身的感性经验中产生出来的,并在相关情感的基础上利用意象图式来进一步感知当前所处的世界。意象图式主要包括射体(trajectory)、界标(landmark)以及路径(path)这三个要素组成,其中前两个要素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关系,以射体作为关系中的主体,而界标则是出于空间方位中的参照性标准,为射体提供一定的参照。意象图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方面,从结构上来看它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借助它来对经验作出进一步的认知;另一方面,它具有灵活性,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在对多义介词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意象图式的方法来对不同的义项进行表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多义介词“over”为例,根据其不同的含义可以构建出以下几种不同的意象图式。

通过以往对意向图的了解,可以看出在“over”的这四种语义之间,其转换是十分流畅的,也就是语义的引申。图2中的“动态居上”可以看作是一個“运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是将路径直接“覆盖”掉,因此可以形成图4中的覆盖关系。而将图1和图2共同看成是一个“居上”的状态,并将注意力放在重点的静态,也可以形成“在……之上”和图3中“路径终点”的语义。正是因为从一个义项中可以引申出不同的含义,这就构成了介词的多种义项,对整个语义范畴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3. 关于“over”的隐喻分析

上文对于“over”语义的分析主要是从“空间”这一概念出发,分析了其主要的几个义项。而在介词的不同义项中,也存在着非空间性质的引申含义,在这里可以将之称为“隐喻”。隐喻可以看做是一个语义范畴向另外一个语义范畴的一种映射关系,属于人类认知活动的一种。“over”的隐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He has no authority over me.在这一个句子中,“over”表示的是一种“权力关系”。而“权力”这一概念在现实中有高低之分,也就是在权力上形成了“高”与“低”的差距,构成了一个空间垂直的语义,即是从图1的“静态居上”拓展成了一种权力的高低之差,因此这句话可以隐喻为“我的权力比他高”。

(2)He got over his problem.通过分析这句话,可以看出“over”一词在该语境中表示的含义是应当是“He jumped over the wall”,他克服了困难。利用意象图式三要素来分析就是He(射体)在人生的路径中跨越了一个wall(界标),在路径path中存在着障碍,因此射体(he)跨过了(got over)界标(his problem),二者之间存在着隐喻的关系。

三、 认知教学法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介词的最常用的几个含义,例如介词“over”的“覆盖”、“在……之上”等,介词“in”的“在……里面”、“穿着”等。并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分析出不同的含义,这样才能为引申义与隐喻义的掌握奠定基础。

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介词不同义项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在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介词的基本用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手段,将意象图式进行简化或者利用有趣的图片等来加以代替,从而让学生掌握语义范畴内部成员最基本的联系。与此同时,还需要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题,以加深学生对介词用法的记忆,但是切记千万不能采取题海战术,以避免给学生的身心造成负担。

参考文献:

[1]祝青.英语介词的具身性与介词的认知教学进路分析[D].延安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语法高中英语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有提示词的题型解析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填空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