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带给我国风电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2018-01-31高辉李早

风能 2017年12期
关键词:风电场风电一带

文 | 高辉,李早

“一带一路”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愿意参与的世界各国开放,是中国领导人关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发展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和有关国家开展区域合作的制度平台。截至2016年底,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500亿美元。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承诺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未来3年中国将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

仅就风电行业而言,风电“走出去”符合清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风电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风电设备制造商、开发商、建设承包商有更多机会参与海外竞争,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经过近30年的积累,我国风电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台竞争的条件,也为风电行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率先“走出去”奠定了基础。风电行业要积极地参与到“一带一路”中去,在全球范围扩大朋友圈,主动出击,寻求合作机会,努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风电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建设企业“走出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风电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带一路”带给风电行业的机遇

一、风电开发商的机遇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大多电力供应短缺且电力需求增长较快,如伊朗年电力需求增长为9%,巴基斯坦达到10%,乌克兰每年从邻国进口的电力占年电力消耗的40%左右。同时,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提出了本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在《巴黎协定》的200个缔约国中,90%以上的国家都在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文件中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如欧盟成员国计划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目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再者,由于公众环保意识增强,关闭火电和核电的呼声此起彼伏。如英国计划到2025年将关闭所有的燃煤电站。以上因素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强劲发展的基础,也为我国风电开发企业提供了全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些年,我国风电开发商也纷纷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龙源电力在加拿大、南非开发建设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50MW左右。神华国华、金风科技、京能、中广核和中节能等中国风电企业纷纷扎根澳大利亚市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运营的风电场容量已超过500MW,正在开展前期开发的项目容量接近2000MW。三峡集团在欧洲大手笔地介入海上风电,2015年与葡电合作开发英国Moray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1160MW;2017年收购德国Meerwind海上风电场的80%股权,该项目装机容量288MW,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风电建设承包商的机遇

“一带一路”将带动中国的设备、产业和资本向沿线国家移动,随之形成广阔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其中电力建设是重点之一,为电力建设承包商开展工程总承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的电力建设企业就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援建了多个大型电力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工程经验。电力体制改革后,中国电力工业完成了跨越式发展,电力建设企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管理水平上均达到世界先进或部分领先水平,理应成为参与“一带一路”骨干力量。

2015年2月,中国电建巴基斯坦萨察尔的风电项目在北京正式签署贷款协议,该项目是中巴能源合作14个优先实施项目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第一个完成贷款签约的新能源项目。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电建在110个国家执行1565项合同,形成了以亚洲、非洲为主,辐射美洲、大洋洲和东欧的多元化市场格局。2016年,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与中地海外建设集团联营体总承包的埃塞俄比亚阿达玛二期153MW风电项目顺利移交业主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

同时,工程总承包还将为我国风电设计、咨询和认证机构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三、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机遇

2015年1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走访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时提出,要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实现电力设备“走出去”的目标。2016年的中国整机风电机组总装产能大约为67GW,当年新增风电机组吊装23.37GW,风电机组设备出现了一定的产能过剩现象。

目前,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风电市场逐渐饱和、萎缩,增量空间不大。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属于亟待开垦的沃土,通过“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可以弥补我国风电机组厂家在国内市场销量的不足,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16 年至2040 年,风电将新增装机2.7亿千瓦,非洲、中东和南亚等地区将是新增装机中“非常有潜力的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是未来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出口的重要市场。许多沿线发展中国家欢迎我国企业在当地设厂,并且提供许多优惠政策。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共有5家制造企业分别向7个国家出口风电机组,容量544.5MW,风电机组制造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表1)。

截至2016年底,中国风电机组出口到28个国家,出口风电机组共计1404台,累计容量2580.25MW。其中向美国出口的风电机组容量最多,累计装机达到410.75MW,占出口总容量的16%。其次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南非,出口占比分别为11%、10.8%和10.7%(图1)。

四、风电技术标准的发展机遇

我国风电装机全球第一,在风电设备设计制造,风电场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风电“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既符合IEC国际标准规范的要求,又有创新和提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无论是工程总承包,还是风电设备出口,都为我国风电技术标准“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2年埃塞俄比亚51MW阿达玛风电项目完全采用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计、中国设备、中国施工、中国咨询、中国运行管理服务,为中国风电走出去树立了典范。

中国标准的推广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国工程承包的整体对外形象,符合中国作为“一带一路”主要推动者的地位。

表1 2016年中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出口情况

图1 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国家分布

“一带一路”带给风电行业的挑战

中国风电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除了需要面对来自政治、政策、经济、社会、自然等一般性风险外,还需高度重视来自环保、社会责任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带来的挑战。

一、风电项目环保方面的挑战

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和当地社区对环保的要求很高,如果风电场不符合环保要求,政府随时可以要求风电场停运整改。

例如在澳大利亚,为了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2015年维州政府法规要求风电机组必须远离居民住宅至少1km。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业主不得不向距离风电机组机位最大3km范围内的住宅业主们支付小额、分级的费用,否则很难获得当地社区的支持。澳大利亚对野生动植物保护要求也很高。以塔斯马尼亚州风电场为例,环保局要求业主在项目开发阶段就制订鸟类监测计划。针对濒危鸟类,如楔尾鹰、白腹海雕等,还需制定专项分级监测计划,详细规定了监测的时间、手段、内容、分析方法及惩罚机制。如针对楔尾鹰,风电场运营前五年撞击叶片死亡的数量不能超过6只,前十年累计不能超过10只,否则就要支付每个约2.5万澳元的鹰巢赔偿费。

风电场运营期间,还需制订针对鸟类保护的备用停机计划,如当超过500只橙腹鹦鹉群进入距风电机组50米范围内,风电场必须停机直到鸟群离开。环保局要求风电公司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鸟类监测计划的制订、实施及报告。风电场还需与塔州环保局合作,研究风电场运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努力将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在欧洲,一些已经获得了环境许可证的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也会遭遇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的法律诉讼,要求政府取消已经批复的环境许可证。政府会要求收到起诉的项目停工,等待法院的最终裁决。

在我国,风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风电行业“走出去”将会面临更为严苛的环保要求,需提前做好政策调研,制定应对措施。

二、风电项目社会责任方面的义务

中国风电行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坚持绿色友好与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自身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当地政府的要求。

以神华澳洲马斯洛风电场为例,该风电场地处历史原住民聚集区,风电场与当地原住民密切合作,共同进行了多次考古遗址挖掘、历史遗迹保护以及文化展示宣传等工作。同时,还在原住民遗址上修建了访客中心,宣传、展示原住民文化,并举办风电场开放日活动,邀请当地社区、学校、原住民社区参加。风电场还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捐助当地社区活动、教育事业等,每年都为当地优异学生提供奖学金,多次参与和资助项目所在地社区的体育和文化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当地社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在希腊,风电场应将每年收入的2%捐赠给地方政府,将每年收入的1%捐给当地村民用于支付电费。

三、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

进入国与本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价值观、群众生活习惯、本地风俗、宗教等多个方面。如何处理好企业内部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关系,处理好与当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当地居民的关系,从而促进中外企业文化融合,实现有效管理和投资收益最大化,是中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不一致,造成了沟通理解上的障碍和行为上的差异。相对简化而慢节奏的“国外模式”遇到相对复杂而快节奏的“中国模式”也容易产生矛盾。在实际管理中,很难要求外方员工按照中方的模式和要求开展工作。一些在中国国内完全不是问题的管理做法,用在外籍员工身上,有时也会产生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必须处理好宗教问题,特别是伊斯兰教。发展中国家很多是以宗教为主导的碎片化社会。中国企业大多不善于和宗教社会打交道。把国内通行的“公关领导”的做法搬到国外,往往适得其反。

今年年初,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其中第六章为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尽管这是国资委对央企的要求,但对其他企业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与“一带一路”的相关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

希望政府能够把风电列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援助领域。通过以下途径为风电行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一是制定风电机组出口的优惠政策。回顾中国风电发展史,发达国家首先赠送风电设备,然后通过政府优惠贷款卖设备,进而打开中国市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政府间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在风电领域的援助力度,先赠送风电机组,然后提供优惠出口贷款,最后在当地投资建厂,落地生根。

二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广泛的交流对接工作,特别是政策、科技的合作和交流,做好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政策研究,编制风资源图谱,制定风电发展规划,甚至帮助一些重点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风电发展政策和技术培训。

三是为国内企业提供重点国家的风电国别报告,包括投资环境、政策法规、电力工业发展情况、风电发展情况、成功案例、重点项目、合作伙伴以及风险提示等等。

四是组建风电“走出去”联盟,包含电网单位、开发企业、建设企业、设备厂家和技术咨询单位,强强联合,“抱团出海”,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对行业协会的建议

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枢纽和服务平台的作用,一是要组织好在国内举行的国际会议和展会,广泛邀请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与国内的交流活动。同时组织我国企业参加国外展会和技术交流活动,加强境外信息交流,搭建项目对接平台;二是要协助政府做好“一带一路”项目对接工作,规范企业对外经济合作行为,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避免恶性竞争;三是加强与国际主要标准体系的对标,推进我国优势风电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做好我国主要风电技术标准的英文翻译工作,为企业“走出去”在技术标准方面提供服务。

三、对风电企业的建议

风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估是否具备“走出去”的实力和路径。如果决定参与国际市场,要认真制定国际化战略,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步加大海外业务的份额。一是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熟悉国际规则和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二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尤其是风电机组制造商,应根据目标国家的风资源和建设特点,量身定制产品型号,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要依靠属地化经营,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设备等资源,融入当地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打造中国品牌,做到诚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结语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围绕“五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风电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走出去”——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能力。“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风电行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与风险。中国的风电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建设承包商一方面应当积极抓住机遇,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打造中国品牌;另一方面,应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谋后而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借“一带一路”东风,更稳更好地 “扬帆出海”。

摄影:石秉楠

猜你喜欢

风电场风电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重齿风电
含大型风电场的弱同步电网协调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