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民族地区综合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研究
2018-01-31冉瑞恩
冉瑞恩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一、前言
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简称金融创新工程,简单地说即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创新,扩大对企业和农户的间接融资。恩施州位于湖北西南部,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全州8个县市都是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内*鹤峰县在2012年成功脱贫。。恩施州也处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交汇地带,具有明显的连片特困地区特质。恩施州域金融在配置州域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州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高效、便捷且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面对州域金融日益萎缩、信贷供给不足严重制约州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面临州域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研究如何有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州域经济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紧迫而重要。所以,以恩施州作为典型,研究民族地区综合扶贫金融服务工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恩施金融服务创新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融合政府资源和扶贫资源,建设综合扶贫金融担保平台,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实施金融创新,扩大对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金融创新工程作为恩施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建设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为契机,推动恩施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全面实施,建设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活跃、金融功能齐备的武陵山地区综合金融扶贫体系。通过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的实施,以增加企业和农户的融资规模,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恩施城镇化水平,建立立足恩施、联系武陵山连片贫困区,可资全国山区借鉴的扶贫金融工程新模式。
针对恩施民族地区综合扶贫的实际,金融服务创新工程的实施,需要搭建融资担保平台,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扩大银行间接融资;利用融资担保平台,大力推动信贷产品的创新和信贷方式的创新,推进金融租赁和定向信托等新型融资服务模式;探索新型的政府—社会—保险—银行四位一体的新型政社银保新机制;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寻求金融与企业(农户)供求信息长效对接平台。
二、文献综述
2013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导向,希望通过精准扶贫达到政府的预期效果。目前,关于精准扶贫的文献研究还不是很多。传统的粗放型财政拨款扶贫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精准扶贫要改变过去的一味“输血”功能,诱导各种市场手段实现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为贫困地区造血,金融扶贫是重中之重,促进财政与金融相互联动。[1]
金融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如政府部门间缺乏有效配置,联动合力不够;贫困地区金融机构金融扶贫投入不足,信贷结构不合理,扶贫项目发展较差;金融扶贫创新不够,没有形成适合当地实际的金融支持模式;生态环境较差,对商业信贷缺乏吸引力[2-3]。在多种因素制约下金融扶贫效应不明显,既未带来农民收入的显著增加,也未缩小城乡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传统金融扶贫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重心转向城市和大项目、政策性银行扶贫村镇道德风险难题、合作性金融供需不匹配、贴息资金难以满足需求、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缺少协调沟通机制。所以,需要实施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创新,扩大对企业和农户的融资规模[4]。在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中构建完善的金融扶贫体系,充分发挥大型商业性金融、微型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扶贫工作协调发展[5]。恩施在金融扶贫中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也有学者专门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张枚结合恩施金融扶贫的实际,提出了创新金融投入机制支持综合扶贫改革,如推行委托贷款模式,改革金融扶贫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6]。但是,在金融扶贫中,以恩施为代表的连片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企业和农户的借贷还远远未满足其需求,各种已有金融扶贫机制还不能完全满足民族地区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在融资担保平台、金融产品和服务、融资模式等方面加强金融创新。所以,结合恩施民族地区的实际,研究恩施综合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三、恩施金融支持州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恩施金融有较快发展,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对州域经济的支持有限。以恩施市为例,2014年,恩施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仅为343.63亿元和277.13亿元,相对于2010年,增幅分别为60.83%和74.7%。在金融机构种类及数量上,与湖北同类地区相比,恩施市的银行业并不算落后。2014年,恩施市共有9家商业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除银行外,恩施市还有9家小贷公司,3家民营保险公司,1家担保公司(农发担保公司)为州政府控股的混合基金成份担保公司,1家非融资担保公司,以及28家保险公司*数据来源:恩施市人民银行,中国硒都网整理得到。。 在资本市场方面,恩施注重发展资本市场融资。截止到2013年恩施市发行了城投债19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1亿元。同时,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恩施分中心成立,2013年有6家恩施企业成功挂牌,实现了四板市场直接融资的零突破*数据来源:武汉股权交易中心数据库。。 恩施政府也积极扩大扶贫资金,并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由于恩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并且是国家的重点扶贫地区,虽然恩施金融取得了较快发展,也享受了较多国家扶贫优惠政策,但恩施金融和扶贫资源仍比较缺乏,在支持州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2013年,恩施的248亿元银行贷款余额中,60%投在了房地产领域,20%投向了工程项目,而投向中小企业的资金只占全部贷款资金的16%*数据来源:恩施州统计年鉴。。在得不到银行足够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恩施的中小企业只好转向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或高利贷。当前恩施小贷公司的利率为月利2.4左右,年利率高达28.8%,如果转向民间借贷或高利贷,则利率会更高。如此高的利率,远远高于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期不堪重负。[7]
2.融资规模小。2010年到2014年恩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158.63亿元上升到277.13亿元,增幅达到了74.7%,然而投放到小微企业的资金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占比仅维持在16%左右,绝大部分资金流向大中型企业。另外,2014年,恩施市有9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仅为9.98亿元*数据来源:恩施市人民银行,中国硒都网整理得到。。在资本市场上,虽然2013年恩施有6家企业成功登陆“新四板”,其中1家企业成功融资500万元,同时通过城投平台发行债券19亿元。但是2014年湖北省境内外上市企业为94家,恩施却为零。2014~2015年湖北上市后备企业共440家,恩施报辅报会类零家、重点培育类仅2家、储备培育类4家*数据来源:武汉股权交易中心数据库。。恩施小微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的融资规模很小。所以,在小微企业获得的所有融资中,商业银行是主体,但商业银行因为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导致小微企业长期处于融资难状态。
3. 融资担保平台不完善,杠杆率太低。恩施目前的融资担保业务基本上都是由私营的担保公司承担的,很少有政府参股或控股的融资担保平台,银行对于这些私营担保公司的信用水平有些怀疑,故担保放大倍数较小,杠杆比率较低,目前平均杠杆率为1∶3,很少有担保公司能做到1∶10的杠杆比率。由于担保比率太低,限制了担保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支持,这是导致恩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另一重要因素。
4.大型银行的信贷局限性很大。恩施民族地区的四大国有银行,除中国农业银行外,都实行了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指大型国有银行在恩施纷纷取消二级分行,而直接设立支行,原来的恩施二级分行要么失去信贷审批权,要么信贷审批权被压缩得非常小。目前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信贷审批权完全被收归到省分行,恩施州分行没有信贷审批权,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恩施州分行的最大信贷审批额度分别只有2000万元/年和1500万元/年,如此小的信贷审批权,对于各大银行支持恩施小微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银企间的一个重大障碍,急需改革。
另一方面,大型银行的信贷产品不适合恩施小微企业。目前大型银行在恩施的融资绝大部分为大项目和大工程提供贷款,较少投向小微企业。但是,恩施市的经济主体是以小微企业为主,没有健全的会计制度,缺乏大型银行认可的担保抵押品,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此外,恩施小微企业难以突破大型银行设立的重重信贷审批关卡。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贷款有抵押品关、授信审批关和贷款规模关,这里每一道关卡都是恩施小微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
四、推动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的措施
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难,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而恩施州为武陵山腹地的一个贫困州,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就更难了,很容易陷入贫困→贷款难→产出增长少→更贫困(或返贫)→……的恶性循环。为了突破这一难题,首先要为扶贫事业创立金融服务创新工程,利用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一方面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保险和金融中介服务,另一方面解除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农户和(或)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从而解决恩施及周边地区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题。
1.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恩施州域各级政府及部门应高度重视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州城市意识、还贷意识,加快评信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适当放宽对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调整、扩大恩施州域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促进其进行金融创新,满足全州企业金融创新的需求。适当减低收费标准,减轻引起负担。加大打击、制裁拖欠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建立市州一体的信用档案。对于任何个人、农户、合作社或企业,如果出现非诚信行为,将其公布于恩施州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该企业在恩施全州不得享受各类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并将其剔除上市企业后备库。
2.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扩大银行间接融资。整合扶贫资金、政府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成立政府参股、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担保平台,并利用该平台作为杠杆,成倍地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到恩施区域的各类产业中,实现扶贫资金、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综合利用。同时,对恩施企业进行金融创新的各类培训,企业申请加入融资担保平台企业库及审核通过后,即可享受此平台提供的贷款担保。该平台和银行类金融机构签订助保贷或其他融资担保协议,为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担保。为了提高担保平台的担保效率和杠杆比率,有必要加入政府资源加以引导,增加政府对担保公司的参股度,在政府参股的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通过平台申请的中小微企业发放抵押、质押或信用贷款时能大幅度地增加放贷杠杆比率,提高放贷规模,解决其融资困难。如图1所示。
图1 金融工程创新:企业融资解决方案之一
3.推动金融创新,建立新型融资服务模式。利用融资担保平台,大力推动信贷产品的创新和信贷方式的创新,推进金融租赁和定向信托等新的融资服务。以信托资金为企业融资为例,如图2所示。一批具有优质项目的成长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当银行贷款不能有效解决其资金需求时,可采用如图2 所示的解决方案来寻求信托公司融资。企业经过培训、筛选入库之后,向融资担保平台提出信托类融资申请;融资担保平台与各信托公司签订各类融资协议,如结构性债券协议、股权预回购协议或其它协议。由于这些协议分担了信托公司投资的风险,信托公司愿意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或其它权益融资。该种融资方式对成长型且具有优良盈利项目的企业特别适合。
推进综合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多家机构联合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如恩施龙凤镇综合扶贫金融工程中推出的二级放大的贷款机制、场外信用衍生产品、中远期交易、场外期权交易等。大力发展动产、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股权、供应链融资、出口退税池等质押贷款业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授信开证、押汇、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并简化手续,减少收费,降低融资成本。加大电子银行业务宣传,提高电子商业汇票在小微企业中的使用率。长信适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抵押资产的范围,积极探索采用企业的无形资产、应验账款、在建工程、以及项目本身抵押方式,解决中小微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采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信托融资、基金融资等其它形式实现直接融资。除此之外,还应培育、优选一批优质中小微企业进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后备企业资源库,推动短期融资劵、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贷款信托等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的运用。
图2 金融工程创新:企业融资解决方案之二
4.探索新型政银保新机制。为了向农民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农业保险,从而解决银行对农业贷款的后顾之忧,恩施特地设计了一个新型的政府—社会—保险—银行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政府集合一部分扶贫资金、一部分财政资金和一部分专项资金,吸收一部分社会资金,共同建立恩施州融资担保平台,农户可以申请进入这一平台,该平台与商业保险公司签订结构性保险协议或其它协议分担一部分保险风险,合作保险公司按协议为恩施农民提供新型农业保险,保险品种覆盖恩施州主要农畜产品,如水稻险、生猪险、茶叶险、藤茶险等,同时提高保险深度。此外,保险平台还与商业银行签订助农贷协议或其它融资担保协议,合作银行按协议对持有新农保的农户发放农村三圈抵押贷款。在新型政银保新机制中,合作保险公司的风险大为减低,所以很乐意参加;同时,合作商业银行在此方案中几乎无风险,故也很积极参加,于是,农户贷款难问题可以通过此机制有效解决。农户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符合民贸条件的农民还可以进一步享受民贸利息优惠政策,降低融资成本。
图3 金融工程创新:农户/合作社融资解决方案
5.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寻求金融与企业(农户)供求信息长效对接平台。如果把图1至图3的三个解决方案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恩施州的金融创新工程的整体,如图4所示。图4在前面三个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还加入了金融创新工程和其它工程的对接示意图。从图4可以看出,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信托公司之间的融资模式还可以与恩施企业上市工程与恩施州产业金融工程对接;平台—保险—银行—农户之间的解决方案还可以与恩施要素市场工程对接。由于这些对接必须有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来完成,所以恩施州综合扶贫金融工程还必须建立金融服务中心,以此实现企业、农户和金融机构的长效对接。
图4 恩施州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综合图
通过推动扶贫金融创新工程,政府只运用少量的政府资源,主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动社会资金的投入,实行了市场化操作,实现了政府—银行—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保险—企业—
农户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全社会参与的全面的金融扶贫。
五、结论及启示
扶贫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使恩施扶贫事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进一步推进扶贫金融服务创新。虽然扶贫金融创新工程并不是解决贫困的万灵丹,它只是经济扶贫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只有运用金融工程的手段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整体收入水平增加,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州域企业发展和农户发家致富的拦路虎。加快实施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进一步融合政府资源和扶贫资源,建设综合扶贫金融担保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信贷产品的创新和信贷方式的创新,探索新型融资服务模式和新型政社银保新机制,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实施金融创新,扩大对州域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能促进州域经济高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整个恩施州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金融创新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州域农民脱贫致富,塑造综合扶贫金融服务创新工程城市形象,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 郑瑞强,王英.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2):17-24.
[2] 王鸾凤.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99-103.
[3] 胡赵华,郭江.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可持续路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4(11):67-68.
[4] 吴义能,叶永刚,吴凤.我国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16(9):177-178.
[5] 周孟亮,彭雅婷.我国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4):85-90.
[6] 张枚.创新金融投入机制,支持综合扶贫改革[J].武汉金融,2013(9):65-66.
[7] 冉瑞恩,邓翔.基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比较优势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6(3):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