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2018-01-31兰曼丽
兰曼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偏头痛性眩晕是常见的复发性眩晕疾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偏头痛患者多有前庭方面的临床症状,如头昏沉感、不稳感、视物旋转、眩晕发作合并偏头痛会带给患者非常大的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1]。对于偏头痛性眩晕临床上多采用扩血管、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同时加强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20例,探讨了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4.2±7.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5.1±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Neu-hauser的标准:中度以上的发作性眩晕;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偏头痛标准;至少2次发生眩晕时存在偏头痛、畏光、畏声、视觉或其他方面的先兆[3]。
1.3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叮嘱患者避免使用引发头痛的饮食,如含咖啡因的,减少应激和疲劳;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该通道机拮抗剂、安定、非那西汀;同时进行心理治疗。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保持卧室安静,温度和光线适宜,经常开窗通风,所有医疗措施应该集中,降低不必要的干扰和刺激,协助患者采用舒适的休息体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加强安全指导,指导病人换位,最好有个人陪同,对病人和陪同人员要讲明,病人不能单独离开病房。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眩晕患者会突然发作,感觉头晕目眩,压力过大,需要帮助,情绪不稳定,家人也紧张。医护人员应该在入院后立即开始心理治疗,为患者安排最佳的体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和蔼可亲的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勇敢的面对现实,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的自信。偏头痛性眩晕的急性发作期以止吐、镇静、抗眩晕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为主,多会使用山莨菪碱、异丙嗪,能够缓解组织水肿,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达到止吐、抗眩晕的作用,在使用这些药物前,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输液速度适中,不能自行调节。
1.4 效果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在治疗后的2~4周复查,没有发生眩晕和其他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改善:在变换体位时有轻微短暂的眩晕感,但是程度明显减轻,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效:眩晕无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好转,对生活质量有影响[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45例、改善1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其中治愈39例、改善15例、无效6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3158。
3 讨 论
偏头痛性眩晕具有反复性、突发性的特点,发作时多合并头痛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也带给患者一定的精神压力[5]。通过治疗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笔者认为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开展个性化程序化护理时,认为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适当叮嘱患者避免烟、酒、咖啡因等会加重症状的因素,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配合治疗,按时使用药物。由于患者心理压力比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况,可适当给予患者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适,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时刻都感觉到心情愉悦,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开展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