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1-31孙媛
孙 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
急诊科患者护理要求较高,需要对护理措施进行完善。本组探究中选取44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急诊科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44例急诊科患者并利用数字表法均分患者,均知情同意,2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岁至78岁,中位年龄54.2岁,男女比例14:8;2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岁至79岁,中位年龄54.3岁,男女比例13:9。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2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服务:给予患者实施病情监测及急诊抢救处理。
观察组22例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需要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合理护理需求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排班模式进行优化并根据护士能力、职称、经验等进行分层管理[1],实施合理排班制度,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减轻护士工作任务、提升护士工作效率。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并实施先救治再缴费制度[2],争取尽早给予患者抢救处理,对医疗设施设备进行完善并准备好各项急诊器械及药品等,确保抢救室内药物齐全、器械可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给予患者实施对症处理,协助临床医生抢救患者,另外,护士需要对病房设施设备进行有效完善并为患者提供书籍、电视机等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身心放松。
1.3 效果评估[3]
利用自拟调查问卷判定满意度,利用焦虑自评量表统计焦虑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并经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经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 果
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45%(21/22)、抢救成功率100.00%(22/22)、焦虑评分(31.23±0.33)分、心率(79.45±7.33)次/min、舒张压(80.12±4.55)mmHg、收缩压(122.11±5.62)mmHg、合理排班(95.23±2.22)分、护患沟通(95.11±3.22)分、病房环境(95.22±3.65)分、人性化服务(96.14±3.62)分、急诊药物及器械完善性(95.44±2.26)分、急诊应急处理能力(95.44±3.11)分、急诊流程规范性(95.22±3.11)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3.63%(14/22)、抢救成功率72.72%(16/22)、焦虑评分(45.24±4.22)分、心率(92.65±1.66)次/min、舒张压(89.23±0.22)mmHg、收缩压(133.21±1.63)mmHg、合理排班(82.42±2.14)分、护患沟通(82.63±2.24)分、病房环境(81.42±3.12)分、人性化服务(81.42±2.14)分、急诊药物及器械完善性(82.23±2.11)分、急诊应急处理能力(82.26±2.03)分、急诊流程规范性(81.44±3.06)分,差异明显(P<0.05),x2=6.8444,6.9474。
t=15.5243,8.2379,9.3801,8.8973,19.4856,14.9232,13.4800,16.4 183,20.0397,16.6455,14.8141.
3 讨 论
急诊科患者在临床上多见,急诊科服务态度和质量可直接反映医院服务质量[4]。
临床实践发现,急诊科护理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若给予急诊科患者常规护理,并不能获得理想护理效果。基于此,临床上在急诊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是根据新医改要求、急诊科患者临床特点等因素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采取主动服务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来促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通过给予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来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措施涉及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及环境护理等,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快速康复,通过积极沟通患者、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优化护理流程等对策促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从而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焦虑评分、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合理排班、护患沟通、病房环境、人性化服务、急诊药物及器械完善性、急诊应急处理能力、急诊流程规范性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在急诊科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况,可促使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