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书至痴

2018-01-31江舟

青春期健康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将书藏书家本雅明

文/ 江舟

要藏书,先要收书。收书之中,有喜有忧,有遗憾有悲哀,即使当蕴含着各种辛酸,日后回忆也会变得美不胜收。

古往今来,文人藏书最初是为了读书,但是伴随着整个藏书的过程,藏书本身也逐渐具有了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西方著名哲学家本雅明是一个不惜变卖所有家产而藏书的收藏家,他收藏书籍的目的便是要将书籍从单调乏味的“实用性”苦役中解放出来。因为,收藏书籍不仅是在畅想一个遥远的桃花源,更是在畅想一个绝佳的精神境地。

本雅明这类藏书之痴可以在中国古代的文人中找到不少知己。很多文人将书看作灵性之物,爱之入癖,遇到自己渴求的珍本,更是不会轻易放过。若有幸得之,必藏于密室,不随便示人,偶尔拜读,则沐浴焚香。爱好藏书的文人更多的时候是陶醉于由藏书所构筑的精神自足的氛围之中,却往往会忽略书籍的实用性和工具性。

要藏书,先要收书。收书之中,有喜有忧,有遗憾有悲哀,即使当蕴含着各种辛酸,日后回忆也会变得美不胜收。明代胡应麟,嗜书成癖,见到好书就想买下,他甚至脱下衣服典钱来买他想要的书。有一次,他在杭州的一家书店看到宋代张文潜的《柯山集》钞本一百卷,印记奇古,装帧典雅,真是惊喜之极,于是就立即把随身所带的两匹锦缎,以及身上所穿的衣服全部给了书主人,相约第二天来取书。这一夜,他兴奋地难以入睡,一大早就兴冲冲地赶去取书,谁知天意却不让他得此奇书,书主人的家竟在夜里发生了火灾,将要到手的奇书也化为了灰烬。胡应麟痛心疾首,恍然若失,竟为此病了很长一段时间。

祁承燁为求购图书,曾拿自己妻子的首饰典卖,多年积累图书一万多卷,这是全家人省吃俭用积下来的“财产”。然而也是一场大火,将这批书籍化为乌有。但是他毫不气馁,从头开始,继续以更快的速度收书、访书、购书,经过苦心经营,藏书册数达到十万卷以上,成为明代有名的藏书大家。

藏书家范钦为了使自己天一阁的藏书永久保存,对子孙后代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严苛家规遗训。范钦规定,范家子孙若有违反家规,无故开门入阁,领亲友入阁和擅自开橱,擅自将书外借者,要处以不予祭祖三次至三年的处罚,至于把书偷拿出去典卖者,要永远逐出家门,不认其为范氏子孙。就是靠着这种严苛的遗训,数万册书籍在天一阁中沉睡了四百多年,为今人留下了无法估价的珍贵古籍。

古代藏书至痴者是爱书之人,与附庸风雅的达官显贵之家藏书不同,他们总是因爱读书而保存书,因保存书而藏书、访书、校书。藏书,已经是他们人生的事业,人生的信仰和精神的寄托。从古至今,众多的藏书家个人生活甘于清贫,终生与书为伴,却将毕生的精神生命流连于墨香书籍之中。藏书家的这份痴情,确实可钦。

猜你喜欢

将书藏书家本雅明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无题
A Guide to the 4 Best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Paris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试论清代济南府藏书家的图书出版活动
我不能欺骗自己的良心
试论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
——以《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为例
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全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