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救的应用效果
2018-01-31胥亚文
胥亚文
(陕西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
HIE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于围生期窒息之后最严重、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死亡以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迅速、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对于提高HIE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干预对HIE急救的应用效果,特随机选定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HIE病例110例进行研究,做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HIE病例110例,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以住院床号奇偶性分组,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55例。观察组女性26例,男性29例,胎龄界限在32-42周,平均胎龄为(37.6±2.6)周。对照组女性25例,男性30例,胎龄界限在33-42周,平均胎龄为(37.9±3.1)周。两组基线资料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优异的可比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的复苏抢救,开放气道,仔细对呼吸道进行清理,遵医嘱治疗。
1.2.2 观察组
①做好抢救准备,备好氧气以及吸痰器,急救药品、温箱以及辐射台均要进行预热处理,全程进行保温护理,室温在28℃-30℃,液体以及保温箱均在37℃。②快速评估患儿产程以及分娩情况,判断胎儿是否是足月儿,有无啼哭、肌张力以及呼吸,羊水清澈与否。③进行初步复苏,体位迅速摆正,及时的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理出,足底轻弹,对背部施以摩擦力,加快痰液的排出。④用气管插管、面罩以及气囊维持正压通气,复苏期间持续吸氧(1.0L/min-1.5L/min),复苏之后进行间断吸氧(1.0L/min-1.5L/min),时间1h,停氧气5-10min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进行胸外按压;如果需要,则两拇指对患者胸骨正中部位进行按压,深度1-2cm,频率110次/min,切忌按压胸骨下部。⑤加强对患者电解质、血糖、尿量、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遵医嘱实施解痉、降压、扩容等对症治疗。⑥复苏成功后再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全身反应,判断肌张力。
1.3 观察指标
1.3.1 Apgar评分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复苏前以及复苏后5min的Apgar评分,包括皮肤颜色、喉反射、肌张力、呼吸以及心率五方面,10分的满分,低于7分即为轻度窒息[2-3]。
1.3.2 护理质量
根据《护理质量评定表》从人文关怀、抢救效果、救护技术、抢救效率四方面评定,分值高,则说明护理质量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Apgar评分对比
观察组复苏前的Apgar评分为(2.26±0.31)分,复苏后5min的是(8.62±2.13)分;对照组复苏前的Apgar评分为(2.12±0.28)分,复苏后5min的是(6.25±1.13)分。复苏前两组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苏后5min的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人文关怀、抢救效果、救护技术、抢救效率四方面评分,观察组的分别是(5.62±1.26)分、(5.62±1.21)分、(5.26±0.98)分、(5.28±1.01)分;对照组的分别是(2.63±0.26)分、(2.86±0.62)分、(2.36±0.41)分、(2.86±0.44)分,观察组的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由于HIE死亡的新生儿患者占到了60%左右,将近30%的患者虽然可以存活,但是均遗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癫痫、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等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4]。传统的抢救护理将重点落在了对已经出现问题的救治,却忽略了病前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将药物以及抢救设备的充分准备作为护理工作的前提,保证所有药物齐全,设备必须性能良好,时刻处于一种备用状态,提高抢救硬件的有效性,此外该护理模式很好的整合了现有的临床资源,利用系统化、标准化的逻辑形式进行抢救护理,指导护士更加有序、快速的开展复苏抢救工作。本文研究示:观察组的Apgar评分以及护理质量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了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在HIE急救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临床中参考、借鉴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HIE急救中,采纳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服务措施的人性化、规范化以及流程化,安全可行,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