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教育的校园文化进路

2018-01-3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立德校园文化校园

褚 佳 琦

(辽宁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立德树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也是引领高校办学的政治方向。落实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多种载体,校园文化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载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进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高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将中国传统文化自觉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既是职责与使命所在,也是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践成效的要求和选择[2]。因此,积极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 基本范畴的考量

1. 立德树人

“立德”源于《左传》,立德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观,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提升,称为“内圣”。“树人”源于《管子》,指人才培养,既包括对教育的重视,也包括教育的理念和内容,称为“外贤”。 “立德树人”思想包含了内化和外化两层含义。内化是指个体品格、德性等道德范畴的内心自我修为,表现为个体内心自我的境界提高;外化是指整个社会对基本操守、品行的客观规范要求,表现为对社会规范的自觉遵守和外部氛围[3]。

2.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沉积下来的,具有自身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群体性亚文化,具体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现形式,它不仅对高校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影响,对于高校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也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尤其是在道德修养培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正因为如此,校园文化才成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进路。

3. 校园文化的特质

(1) 交互性。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过程中共同构建的,并经过长期积淀而成的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历史发展、人文氛围、师生的精神面貌等,是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形成的特定文化。

(2) 内隐性。校园文化更多的存在形式是隐性的,通过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言谈举止、行为模式予以表现,具体包括:教师的师德,教学科研风格,学生的学风,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情感等。同时,这种文化还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3) 传承性。校园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而形成。这一过程是继承的和批判的,但基本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惯性,影响着之后步入高校的学子。

如今,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是党和国家对现在教育的重新审视,也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5]。校园文化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形式。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就必须确保立德树人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1. 物质文化建设困境

(1) 认识不足。把物质文化认为是学校硬件条件建设,教学场地建设越来越“高大上”,多媒体教学设施逐渐普及。但是,师资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学科建设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乏力,现有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不适应“零零后”的实际需求和期待,造成高校教学科研供给侧严重不足。同时,学科建设有跟风倾向,基础学科布局缺乏科学性,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

(2) 本末倒置。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许多高校把物质建设放在首位,把手段作为了目的,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地位。高校评估指标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绝大部分指标都集中在教学场地面积、师资队伍人数、重点学科个数上;而精神文化方面的指标几乎被忽视,即使有所涉及,也处于边缘地位。这种机械的评估指标体系造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本末倒置。

(3) 投入不足。受功利主义影响,高校从领导到任课教师都关注教学成果、教学质量、专业排名等,而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包括经费投入、精力投入等。对于教学纪律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而对这种隐性的校园文化关注不够。这也是造成教风、学风、考风屡抓屡败的重要原因,缺少文化根基的教学秩序是无根之木,往往事倍功半。

2. 精神文化建设困境

(1) 传统文化建设缺位。在实用主义横行的时代,高校过于关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现代性,忽略了教育的传统文化根源,割裂了教育的传承性和历史性,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后期乏力。虽然,现在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深度远远不够,开设几门国学课程,简单设置传统文化选修模块,并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传统文化底蕴。

(2) 活动具有功利性。从校园活动组织到学生的选择性参与,都反映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功利性,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组织部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选择具有宣传效果的活动,导致“快餐式”活动重复出现,而活动过程漫长、效果缺乏即时性的活动被搁置。同时,学生参与活动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加分的活动广受青睐,而具有教育和传承意义的活动无人问津。从而丧失了活动的原本教育意义。

3. 制度文化建设困境

(1) 教授治校落实不力。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依法治校制度不断完善,但教授治校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高校还普遍存在行政权力集中的现象。这种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

(2) 规范化、制度化不足。校园文化的组织管理主体不明确,既有校团委、学生处,又有二级学院,还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导致活动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性,例如,每年在三四月份,各部门都组织“学雷锋”主题活动,导致了活动冲突和重叠,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化保证。

4. 网络文化建设困境

(1) 监管缺位。对于网络文化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并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但是,对于网络的负面作用监管缺位,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监管经验。正如人们常说的:“打开窗子,清新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阻挡苍蝇蚊子的纱窗就是强有力的网络监管,各高校在这方面建设均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

(2) 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尤待加强。专业的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情况;在管理上也存在责权不明确、分工不合理等情况导致网络文化建设始终居于低级阶段。

(3) 硬件设施建设不足。由于办学经费的限制,部分高校的网络硬件建设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师生的现实需求,甚至无法满足正常的办公需要,更不用提进行网络文化建设了。

三、 立德树人教育的措施

1. 完善物质文化建设

(1) 提高思想认识。高校的顶层设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进行通盘考虑,并将校园文化建设列为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相结合。“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1]

(2) 明确精神文化的地位。不断提升高校物质文化的内涵建设,纠正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本末倒置的错误认识,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科建设布局,走“内涵”建设道路,将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

(3) 加强经费投入。在经费上,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并不断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经费支持和保证。

(4) 加强精力投入。在精力投入上,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高校发展建设考核体系,吸收师生员工的智慧,形成上下一心共同建设校园文化。

2. 完善精神文化建设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思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时刻坚守高校思想政治阵地建设,始终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

(2) 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因此, 培育教风、学风、考风, 强化教学秩序和纪律建设, 是营造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境要求。 只有和谐的校风才能孕育出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也是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

(3) 挖掘传统文化的作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为基础,积极营造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发挥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首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将中国传统文化自觉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既是职责与使命所在,也是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践成效的要求和选择[2]。其次,合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并进行现代化转化,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3. 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1) 深化高校制度改革。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相关要求,逐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人,成立立德树人教育管理专门机构,统一配置高校教育资源,明确责任、落实监督,合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完善高校管理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逐步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2) 完善参与机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广泛引入学生的参与机制,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必须搭建各种平台,加大学生参与度,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5]。

(3) 建立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设考评体系和机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监督和检查,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立德树人教育作为校内工作考核的目标之一,并建立责任人制度,层层落实。在制度上为立德树人提供保障。

4. 完善网络文化建设

(1) 强化网络监管。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监控,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将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进行屏蔽,还网络信息一片蓝天和净土,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搭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分类、网络信息安全等教育,使学生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

(2) 加强网络文化专业队伍建设。 采用自行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 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专业队伍建设, 设立专门的部门对校园网络进行管理。 同时,不断完善校园网络载体建设,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戏剧、书法等传统载体, 开展主题校园文化活动, 在活动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利用信息网络平台, 开展自媒体网络文化教育。

(3) 加大网络文化硬件设施投入。加大网络硬件设备投入,扩大校园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信息阅读浏览速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层次的网络信息获取需求,保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硬件条件上的要求。

四、 结 语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文化土壤,校园文化的立德树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①校园文化是一种应然的价值取向, 可以引领学生个体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②校园文化可以凝聚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在几代甚至数代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影响, 以历史积淀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承; ③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思想趋同, 也是一种行为模式趋同,能够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修养和品格, 并以多种形式表达高校所奉行的价值和文化特质。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校园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网络文化方面建设的内容, 才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进路。

猜你喜欢

立德校园文化校园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